运用阅读策略提高阅读能力
摘要:阅读是人们获取信息的最基本途径,是语言学习的主要输入方式,也是高考英语测试的重点。
但是就英语阅读这一方面取得的效果大体上来说是不尽如人意;学生们也清楚地知道要想得高分,必须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然而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在阅读理解方面能力都较弱。
结合自己多年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充分利用教材提示框“阅读策略”,指导学生阅读和分析文章,掌握有效的阅读策略,能快速提升阅读能力,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教材阅读能力阅读策略
《牛津高中英语》教材共由11个模块组成,其中1至5模块组成必修课程,6至11模块组成选修课程构成。
39个单元提供了39篇体裁与题材的各异的阅读范文。
每篇阅读文章后都配有提示框形式,针对性地介绍各种阅读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读文章。
倘若在英语课上能注重阅读方法指导,那么课堂效率将大幅度提高。
学生掌握阅读策略必须通过教师在教学中对他们实施针对性的实践指导,才能使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1 利用教材阅读策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现实生活中学生不愿上英语课,单一、枯燥的教学形式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
当英语阅读教学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着“main idea of each paragraph→ skimming→ scanning → fill in the blanks”这样一种枯燥僵化的模式时,学生怎么会有学习兴趣可言呢?在阅读教学中,如果教师只是机械地依照文章的结构,从头到尾逐段剖析,教学便毫无生气和创意可言。
如果教师善于捕捉教材中的有价值的教学资源并及时纳入教学设计中,以课本阅读提示框为突破口,选择合适的提示框内容做为教学的切入点,运用多媒体技术使视觉和想象思维有机结合,利用阅读策略,把呆板的线性结构阅读变为充满灵气块状分析,巧妙引导,激发兴趣,点燃学生走进阅读的好奇心,让学生动起来、活起来,取得好的课堂效果。
学生的学习具有“趋乐避苦”的特性,他们在接触教学内容时,更多的以教学内容和形式是否“有趣”来决定自己的学习行为。
因此,在教学的起始阶段,使用图表能够化抽象为具体,用通俗易懂、一目了然的图表方式展现,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有效切入点。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呈现给学生的教学内容对学生没有吸引力或“好处”时,学生自然不会有兴趣去学习的。
因此,在阅读教学酝酿的过程中,教师对教材资源不仅要从有利于“学”的角度对其进行剪裁取舍和编排组织再加工,而且要从“有意义学习”的角度发掘教材资源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把教学内容“化难为易”是有意义学习的必要条件。
图表表述能够化冗长、繁琐为简洁、精炼,化深奥为形象,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使学生把学习看作有意义的活动,当学生感受到学有所获、学有所用、学有所长时,他们才会愉快而主动学习。
这种积极态度可以使学生保持稳定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把教学策略用图表切入的
方法很多,教师可根据文本特点灵活安排。
2 利用阅读策略,培养学生提取主要信息的能力
提取文中主要信息是阅读课教学比较重要的教学目的之一。
在阅读教学时,可以充分利用提示框的阅读策略所提供的语篇中的结构、时间线索、副标题等方法设置问题,识别出语篇中的主要信息。
笔者在平时的教学中就借助教材提示框,来指导学生掌握提取文中主要信息的方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 利用阅读策略,培养学生整体把握能力
培养学生整体把握能力是英语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理念,课本中每篇英语文章都是以整体文本出现的,整体感知这一环节完成的效果如何,直接影响到整个阅读的效果。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整体把握”首先要求把握课文的主旨大意,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领悟课文所表达的文化特质和文化背景。
在整体把握课文大意主旨的基础上,根据语境揣摩重点词组、单词的含义和用法,把握、理解课文的写作思路、结构布局及文体特征。
首先,从提示框所提供的阅读策略,理清语篇的基本层次,通过分析文本的选材、结构层次、线索脉络,对文章的信息有个大体了解,对课文形成“整体”的概念。
其次,以局部阅读为抓手,准确理解整体文本。
局部阅读就是在整体感悟的前提下关注细节,是理解文本的有力的抓手。
关注细节应该辨析内容的性质,以及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关系,找准关键句或关键词。
例如,要分清哪些内容是观点,哪些内容是用来说明观点的材料;哪些是记叙,哪些是议论;要正确判定原因与结果、前提与结论等的关系。
根据M7Unit3提示框的所提供的关键脉络,引导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选取重点段落(第2段、第3段、第4段)进行精读,寻找段落中心句。
中心句是一段的灵魂,从繁多的例子、观念和现象中筛选出辩论者的所要表达的整体思想的中心句。
把握了关键段的内容,才会对全文能够准确理解。
通过对局部的“瞻前顾后”,训练学生局部分析与整体把握有机联系起来的阅读技能。
最后,在整体阅读和局部理解的基础上对语篇进行整体感悟。
这一阶段的整体感悟是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what、who、when、where、how)基础上进行拓宽与加深,思考作者表达思想的缘由和本人对此的想法,阅读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真正落实阅读中整体把握。
英语教材资源的价值,从某种意义上讲最终是通过英语教师的机智整合教材运用来实现的。
灵活运用教材提示框内的阅读策略,关注文本,着眼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提高英语阅读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英语课程标准[Z].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乔建中.知情交融教学模式新探[J].安徽人民出版社,2010.
[3]陈俭贤.培养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