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黄达 金融学第三版精编版修订版课件

黄达 金融学第三版精编版修订版课件


货币在对外交往中——外汇 定义:对于任一国家的居民,相对于其 本国的货币,把一切外国的货币称为外 汇(foreign exchange,exchange)。
如: 对于中国居民,相对于人民币,一切外 国的货币统称为“外汇”。
外汇(Foreign Exchange)
动态概念:一国货币兑换成另一国货币 的实践过程,用以清偿国际间的债权债 务关系 静态概念:用于国际汇兑活动的支付手 段和工具 常见表述:外汇是以外币表示的,用于 清偿国际债权债务的一种支付手段
生产关系的体现
1. 货币是商品经济关系的表现形式:货币的存在、货币的 特征、货币的职能、货币的作用、对货币的偶像崇拜等等, 总之,所有货币之谜,均可由商品经济这个根子得到解释。
2. 商品经济的根本原则是等价原则:在这条原则的基础上, 货币具备转化为任何商品的能力。国家必须保护货币的这 个根本特性。不过,由于某种需要,如反“洗钱”、反毒 品交易、反国际恐怖主义等,国家也应作必要的限制。
从货币发展史来看,货币亦可分为 足值货币

◦ 实物货币,贝壳、金属等。贫贱贵财货贷 ◦ 货币天然是金银 铸币 圆形 ◦ 流通中有磨损,但仍被接受,从不足值到表征


表征货币
◦ 可与足值货币交换,例如 银行券 一战开始不兑现
信用货币
◦ 是债务货币,基于社会对其信任,本身无价值 ◦ 由央行发行,不应由政府发行
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第五节 货币界说 从职能视角的货币界说
教科书中通常的概括是:货币是被大家
普遍接受作为偿付货款和服务的手段。 马克思所做的界定既简明,又完整:价 值尺度与流通手段的统一是货币。
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第五节 货币界说 一般等价物
货币是普遍被接受的作为购买、支付的
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第三节 行行色色的货币
用纸做的货币
交子 (北宋) 纸钞(元)
宝钞(明)
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第三节 行行色色的货币

银行券与国家发 行的纸币 ⑴银行发行的银行 券; ⑵国库发行的纸 币;
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第三节 行行色色的货币

可签发支票 的存款

外汇存在的 种种形态

外汇的特征

外汇是以外币表示的资产,具有可偿性
◦ 外汇买卖是债权的转移 ◦ 外汇支付是完成国际间债权债务的清偿

普遍可接受性
◦ 在国际经济往来中被各国普遍地接受和使 用

可以自由兑换
◦ 能够自由地兑换成其他形式的或其他货币 表示的资产
一、初识货币
外汇
哪些算外汇?
外币
外币有价证券
外币支付凭证
外币存款凭证
3. “货币购买力”这个词的不同用法。
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第四节 货币的职能

交易媒介或流通手段
商品流通中,起媒介作用的货币,被 称为流通手段(means of circulation), 或被称为购买手段(means of purchase)、交易媒介(media of exchange)。
1. 积累和保存价值,是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必然要求;货币 是实现要求的必然手段之一。 2. 保存价值的贵金属形态;保存价值的现代货币形态。它 们的异同。
3. 积累和保存价值必须以现实的货币进行,用于这方面的 货币构成货币需求的另一部分。 4. 但它们是不流通的货币。
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第四节 货币的职能
货币是几千年前才出现在人类生活中的 货币的出现是与交换联系在一起的。 交换先后经过了两个发展阶段:一是物 物直接交换,二是通过媒介的交换。这 种出现在交换之中的媒介就是货币。
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第二节 货币的起源 古代货币起源说 1.亚里士多德在描述了物物交换之 后阐述了:钱币是“中介货物”, 是“某种本身既属有用而又便于携 带的货物”。
币材 作为货币商品的要求 a) 价值比较高 b) 易于分割 c) 易于保存 d) 便于携带

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第三节 行行色色的货币
随着交换的发展,对以上四个方面的要 求越来越高,这就使得金属日益成为货 币商品。 充当货币的金属主要是金、银、铜。

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第三节 行行色色的货币 铸币 定义:铸币(coin)是由国家的印 记证明其重量和成色的金属块。所 谓国家的 印记,包括形状、花纹、 文字等。 劣质铸币 当劣币出现于流通之中时,人们则 会把足值货币收存起来。这叫劣币 驱逐良币律。
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第四节 货币的职能


支付手段
交易过程中总会出现有利于买卖双方的 赊买赊卖行为。 赊买赊卖,要以货币的支付结束一个完 整的交易过程;结束流通过程的货币就是 起着支付手段(means of payment)职能的 货币。
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第四节 货币的职能
积累和保存货币价值的手段
电子货币,宅 基本不用,权
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第一节 初识货币
• 其活动保证着国家 职能的发挥和社会 的公共需求
财政
非营利性 机关、团 体,公益 事业
家庭、 个人 公司、 企业
• 从不同来源 取得货币收 入
• 运转、职能的 发挥离不开货 币
• 生产、流通 的运转伴随 货币的收收 付付
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第一节 初识货币
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第六节 货币制度
一、货币制度的概念和形成


1.货币制度概念: 货币制度又称“货币本位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 区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通结构及其组织形式。
2.货币制度形成: 货币制度最早是伴随着国家统一铸造铸币开始 的。在 资本主义社会形成统一的、定型的货币制 度,促进了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资本 主义信用事业的 发展
手段; 货币是市场经济中的一般等价形态。
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第五节 货币界说

有关货币本质的一些理论问题 1. 货币与财富; 2. 货币与法……
许多古典的论点,今天看来很容易评判。但当 今,有些观念实际是古典论点在新的经济条件下的 再现。鉴古而知今,学说史的知识有助于提高分辨 的能力。
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第五节 货币界说

电子货币
◦ 信用货币的一种,继金属铸币和纸币后第三代货币
足值货币

1.足值货币的形态发展
商品货币
金属货币

2.足值货币的基本特征
(1)货币是具有内在价值的商品 (2)可以同一切商品交换 (3)流通不便
表征货币

1.表征货币是指足值货币的代表物,包括银行 券、辅币等执行货币基本职能的货币形态。

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第三节 行行色色的货币
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第三节 行行色色的货币 古代的货币
中国最早的货币是“贝”。 世界其他地区也多有使用贝的。 在古波斯、印度、意大利等地, 都有用牛、羊作货币的记载。 埃塞俄比亚曾用盐作货币; 在美洲,充当古老货币的有烟草、可可 豆等。
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第三节 行行色色的货币

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第六节 货币制度 本位币和辅币
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第六节 货币制度
无限法偿和有限法偿
所谓无限法偿,即法律规定的无限制偿付能力, 其含义是:法律保护取得这种能力的货币,不论 每次支付数额如何大,不论属于何种性质的支付。 有限法偿主要是对辅币规定的,其含义是:在一 次支付行为中,超过一定的金额,收款人有权拒 收;在法定限额内,拒收则不受法律保护
第一篇
货币、信用与金融
第一篇 目录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国际货币体系与汇率制度 信用与信用形式 利率及其决定 金融范畴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第一节 初识货币
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第一节 初识货币
经济生活中处处有货币
在生活中,人们几乎处处、天天接 触货币(money,currency)。
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第四节 货币的职能
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第四节 货币的职能
货币的主要职能有:
(1)赋予交易对象以价格形态; (2)购买和支付手段; (3)积累和保存价值的手段。
价值尺度
流通手段
贮藏手段Βιβλιοθήκη 货币职能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第四节 货币的职能
货币单位
1. 任何价格,都是货币单位的倍数;没 有货币单位,谈不上货币的度量。
2.银行券的基本特征
(1)他是可以随时兑换的货币,代替贵金属流通中。 (2)他的发行必须由黄金和信用作为保证。 (3)早期各家银行在保证银行券随时兑换金币、银 币的前提下都可以发行银行券。
信用货币
1.信用货币是以信用作为保证、通过一定信用 程序发行、充当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货币形 态。 2.信用货币的形式: 现金、存款、短期债券、 银行承兑汇票等。 3.信用货币的基本特征
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第四节 货币的职能

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的统一是货币
一个共同的、一般的尺度;
商品要求自己的价值表现出来,从而需要 商品要求实际转化为与自己价值相等的另
一种商品,从而需要一个为社会所公认的媒 介。
当这两个最基本的要求由一种商品来满足
时,这种商品就取得了充当货币的资格。

二、货币制度的构成
货币材料的确定 货币单位的确 定 流通中货币种类 的确定 对不同种类货币的铸造 和发行的管理
对不同种类货币的支付能力的 规定
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第六节 货币制度 币材的确定
国家规定哪种或哪几种商品(可能是金属, 也可能是非金属)为币材,实际上都是对已 经形成的客观现实从法律上加以肯定。 哪种或哪几种商品一旦被规定为币材,即 称该货币制度为该种或该几种商品的本位制, 比如以金为币材的货币制度称为金本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