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教学初探摘要:正确认识化学概念和基本原理在初中化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按照一定的原则和方法,准确地讲解概念和原理对学好化学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讲清概念和原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关键词:概念;原理地位;作用;原则;方法
一、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在初中化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概念是经过一系列观察、分析、抽象等思维过程才建立的。
在概念的建立过程中,使学生运用科学方法,直接参与对所观察的现象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活动,对发展学生的能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概念和原理是化学基础知识的精髓
掌握概念和原理是学好化学知识的基础。
如果学生对概念和原理的学习不清楚、不准确,那就会获得越来越糊涂的知识,会对进一步学习造成困难。
2.灵活运用概念和原理,能够顺利地解答习题和进行实验
在解答习题时学生一定要分析题意,并且要寻找解题的思路,要完成任务的关键是灵活运用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
在实验时,掌握操作程序及各程序间的正确衔接,化学原理起着指导作用。
3.讲授概念和原理,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观点和方法
二、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教学的一般原则和方法
1.初中生学习化学概念和原理的心理特征
初中生记忆力很强,理解能力和空间形象能力较差,喜欢接受感性的知识,而面对抽象事物本质的概念和原理一时难以接受。
当学习抽象概念时往往只会背内容,而不会究其内涵,易产生机械学习的倾向。
2.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教学的一般原则和方法
(1)遵循认识规律,贯彻直观原则
化学概念和原理的形成过程通常是从生动的化学变化的事实和现象出发,经过分析、综合等抽象思维方式揭示事物的本质,做出结论或形成概念,然后再应用到实践中去解决实际问题。
为了有利于化学概念的形成,可以充分利用化学实验或多媒体直观手段,给学生以明确的直观认识。
例如:为了使学生形成“化学变化”这个基本概念,我们演示了镁条的燃烧、nahco3与hcl的反应、mgcl2与naoh的反应,引导学生观察变化前后的不同现象,使学生从现象中总结出这一基本概念。
(2)揭示事物的本质,全面进行论述
①讲清概念中关键的字和词
化学概念是用简练的语言高度概括出来的,常包括定义、原理、反应规律等。
为了深刻领会概念的含义,我们不仅要注意对概念论述时用词的严密性和准确性,同时还要及时纠正某些用词不当及概念认识上的错误,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习惯。
②剖析概念,加深理解
对一些含义比较深刻,内容比较复杂的概念进行剖析、讲解,有利于帮助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如:在讲解催化剂的定义时,一定要强调催化剂只是改变了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改变,即它的特点“一变二不变”。
③正反两方,讲清概念
有些概念,有时从正面讲完后,再从反面讲,可以使学生加深理解,不致混淆。
例如,在讲“氧化物”的概念时,可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氧化物一定含有氧,那么是不是含氧的化合物就是氧化物”。
让学生举出已学过的氧化物和含氧化合物。
(3)加强联系对比,分段深化提高
不少概念容易混淆,为了对概念有较深的理解,应该找出它们的区别与联系。
必须在讲解时把它们的内涵讲清楚,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溶解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讲解可以列表进行比较。
把它们的区别和联系找出来,再从反面进行练习和巩固。
(4)抓住逻辑体系,进行科学论证
化学教材中的概念及原理,具有很强的逻辑性,教学工作正是通过科学逻辑体系,让学生掌握学科知识。
例如:在向学生通过实验正面阐述了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后,还应从反面让学生判断,并且可以补充实验。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化学
概念教学不要过分强调定义的严密性,要注意概念形成的阶段性、发展性和学生的可接受性。
原理性知识教学要与元素知识相联系,做到深入浅出,防止出现偏重思辨和过深过难的现象。
”在概念形成的过程中,要尽可能避免将概念作为结论直接传输给学生。
在概念运用的过程中,要帮助学生建立起概念与概念、概念与具体物质、化学反应及其实际应用之间的联系,形成完整的概念体系。
(作者单位西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