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中重金属毒性系数计算
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中重金属毒性系数计算
首 先 将 金 属 元 素 在 火 成 岩 、土 壤 、淡 水 、陆 生 植 物 和陆生动物中具最高丰度值的金属赋值为 1.0。在岩 石中, 镉的丰度比钒小 675 倍, 汞的丰度比钒的丰度 小 1687.5 倍 , 则 678、1687.5 等 数 值 被 定 义 为“ 丰 度
表 2 不同物质中元素的丰度[13]
得出。
( 4) 某一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系数 Eri=Tri×Cri。
( 5) 某一点沉积物多种重金属综合潜在生态危害
n
指数 RI=!Eri。 i= 1
n
n
! ! 由上式可以推出 RI=
TriCri=
TriC
i 实测
/
Cni。
i= 1
i= 1
潜 在 生 态 危 害 系 数( Eri) 描 述 某 一 污 染 物( 元 素)
Tab le 2 Th e ab u n d an ce of elemen t in d iffer en t matter s ( ×10- 6)
元素
火成岩
土壤
淡水 陆生植物 陆生动物
As
1.8
6.0
0.0004
0.2
0.2
Cd
0.2
0.06 0.00031
0.6
0.5
Co
25
5.0
0.0009
的释放系数最低, 汞的释放系数较高。按此法计算的
10 种重金属在沉积物中的释放系数顺序为:
Hg<Cd=Cu<Ni<Pb<Zn<Co<As<V<Cr
性系数有关, 但并不简单地等于毒性系数, 求丰度数
是为了讨论元素的“释放效应”, 以此来表示不同金属
在沉积物中沉积的趋势。
金属的释放系数=
淡水中金属的背景值
工业化前沉积物中重金属的背景含量
按照上述方法, 计算出了金属元素的释放系数,
见表 4, 其中 V、Ni、Co 3 种元素的湖相沉积物工业化
前的含量用全球页岩平均值代替。从表 4 中可见, 铬
Eri 与污染程度
RI 与污染程度
Eri<40
轻微生态危害
RI<150
轻微生态危害
40≤Eri<80 中等生态危害 150≤RI<300 中等生态危害
80≤Eri<160
强生态危害 300≤RI<600 强生态危害
160≤Eri<320 很强生态危害
RI≥600
很强生态危害
Eri≥320
极强生态危害
4
!*
i=1
616.7
丰度数 125
Cd 675 1667 31
167
320 1192 242
Co 5.4 12.5 11
200
5333 228.9 46.4
Cr 1.35 1.0 55.5 434.8 2133 492.7 100
Cu 2.45 5 1.0
7.1
67 15.55 3.2
Hg 1687.5 240 125 6667
1 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 RI) 简介
1.1 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的影响因素 Hakanson 认为, 潜在生态危害指数以以下四个条
件 为 基 础[13]: ( 1) 含量条件: 表层沉积物的金属浓度。RI 值应随
表层金属污染程度的加重而增大。 ( 2) 数量条件: 金属污染物的种类数。受多种金属
污染的沉积物的 RI 值应高于只受少数几种金属污染 的沉积物的 RI 值。
3478 5530.5 1122
Ni 1.8 2.5 1.0 33.3
200 38.6 7.8
Pb 10.8 10 2.0
37
80 59.8 12
V 1.0 1.0 10
62.5
1067 74.5 15
Zn 1.93 2.0 1.0
1.0
1.0 4.93 1
4
! * 为火成岩、土壤、淡水、陆生植物与陆生 动 物 五 项 中 去 掉 最 大 值 的 i=1
确
定,
式中:
Cri
为某一重金属的污染系数,
C
i 实
测
为
表
层
沉 积 物 重 金 属 元 素 的 实 测 含 量 , Cni 为 该 元 素 的 评 价
标准。
( 2) 某取样点的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度( Cd) 由公式
Cd= !Cri 确定, 是多种重金属污染系数之和。
( 3) 各重金属的 毒 性 响 应 系 数 Tri, 反 映 重 金 属 的 毒性强度及水体对重金属的敏感程度, 通过计算可以
重金属是有潜在危害的重要污染物, 它在生物体 内富集, 成为持久污染物, 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1- 3]。经 各种方式进入环境中的重金属污染物不易溶解, 通过 各种方式在生态系统中迁移循环, 最终可能进入人体 之中, 产生严重危害[4- 9]。对环境中重金属的污染必须 进行评价, 才能对环境质量进行监控。目前对重金属 的评价, 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提出了许多评价方 法, 德国、英国、美国、瑞典等国的科学家从沉积学角 度提出了多种重金属的污染评价方法[10- 12]。瑞典著名 地球化学家 Hakanson ( 1980) 提出的潜在生态指数法 ( The Potential Ecological Risk Index)( RI) 是目前最为 常用的评价重金属污染程度的方法之一, 该方法的重 点之一是确定重金属的毒性系数。我国著名学者陈静 生 曾 于 1989 年 根 据 Hakanson 的 关 于 潜 在 生 态 危 害 指数评价方法介绍了 7 个重金属元素的毒性系数的 计算方法, 并给出了毒性系数[8]。随后, 我国众多学者 在研究河流水系沉积物重金属污染评价中, 也大量使 用了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14- 17]。但是在众多环境污染 评价中, 有的重金属仍是环境污染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各环境物质( 岩石、土壤、淡水、陆生植物与陆生动
物) 中的丰度数。
表 3 不同物质中元素的相对丰度数
Table 3 The relative abundance of element in different matters
元素 火成岩 土壤 As 75 16.7
淡水 25
陆生植物 500
陆生动物 800
的污染程度, 从低到高分为 5 个等级; 而潜在生态危
害指数( RI) 描述某一点多个污 染 物 潜 在 生 态 危 害 系
数的综合值, 此值分为 4 个等级, 见表 1。
表 1 潜在生态危害系数和危害指数与污染程度的关系
Table 1
The
relation
between
E
i r
,
RI and
degree
0.5
0.03
Cr
100
100
0.00018
0.23
0.075
Cu
55
20
0.01
14
2.4
Hg
0.08
0.415 0.00008 0.015
0.046
Ni
75
40
0.01
3.0
0.8
Pb
12.5
10
0.005
2.7
2.0
V
135
100
0.001
1.6
0.15
Zn
70
50
0.01
100
160
数”。表 3 中列举了本指数计算所需的 10 种金属元素
Xu Zheng- qi, Ni Shi- jun, Tuo Xian- guo, Zhang Cheng- jiang
( Department of Geochemistry, 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engdu 610059, China)
Ab st r act s: Only 7 heavy metals’toxic coefficients are used to assess pollution degree of heavy metals in many papers that use the method of Potential Ecological Risk Index (RI), but there are still other important heavy metals not employed to calculate toxic coefficient. Because of this, 10 heavy metals’toxic coefficients are recalculated on the principle of Hakanson combining with the method of Chen Jingsheng, with 12 heavy metals’toxic coefficients as Ti=Mn=Zn=1<V=Cr=2 <Cu=Ni= Co=Pb=5 <As=10<Cd=30 <Hg=40. Key wor d s: potential ecological risk index (RI); heavy metal; toxic coefficient
2 金属毒性系数的确定
在 RI 指 数 应 用 中 , 按 照 Hakanson 的 观 点 , 金 属 毒性系数应包含两方面的信息: 金属对人体的危害和 金属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危害 , 应从“丰度原则”和“释 放效应”角度来讨论此问题。并认为: 某—金属元素的 潜在生物毒性与其丰度成反比。本文按照 Hakanson 提出的金属毒性系数计算方法[13], 重新计算出 了 Zn、 Cu、Ni、Pb、V、Co、Cr、As、Cd、Hg 10 种 元 素 的 毒 性 系 数。表 2 列举了 10 种重金属元素在火成岩、土壤、淡 水、陆生植物和陆生动物中的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