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语文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课件:10.祭十二郎文 (共81张PPT)

高中语文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课件:10.祭十二郎文 (共81张PPT)

祭文 祭十二郎文
【诗海撷贝】 半死桐
(思越人,又名鹧鸪天) 贺铸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 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 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赏析】这是一首情深辞美的悼亡之作,表达了 作者对亡妻的浓厚感情和无限思念之情。词的上阕尤 为精彩:窗前的梧桐在经历了清霜之后,已经树叶凋 零,一片萧索;而池中那对比翼双飞的白头鸳鸯也只 剩下孤零零的一只。就近取譬,以“梧桐半死”和 “鸳鸯失伴”为喻,将自己的丧偶之痛和老来孤独之 境表现得格外悲凉。
自唐宋八大家开始,祭文成为一种极富抒情色彩的文 体,在对逝者悼念追忆的同时,作者往往会不由自主 地抒发对生死的感慨,坦陈对命运的思考。祭文的功 能决定了它的艺术风格,大多数祭文纡徐委婉、情韵 悠长,根据所祭奠对象的不同,在语言格调上也会稍 有差异。
微言大义 韩愈的名言警句
1.强者必怒于言,懦者必怒于色。 2.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 3.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 意。 4.飞黄腾踏去,不能顾蟾蜍。
吾年十九,始来京城;其后四年,而归视汝。又
四年,吾往河阳省坟墓,遇汝从嫂丧来葬。又二年,

﹒﹒
吾佐董丞相于汴州(2),汝来省吾,止一岁,请归取其
孥;明年丞相薨,吾去汴州,﹒汝不果﹒来。是年,吾佐
﹒戎徐州﹒﹒,使取汝﹒者始行,吾又罢去,汝又不果来。(3)
吾念汝从于东,东亦客也,不可以久;图久远者,莫
【初读思考】 下列对课文的鉴赏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韩愈幼年丧父,由兄嫂抚养成人,与十二郎虽是两 辈人,但如兄弟,感情很深。 B.作者追以往,念后事,有切肤之痛,一字字,一句 句,都从心底流出,跌宕顿挫,感人肺腑。
C.文中,作者用了八个“呜呼”,三个“呜呼哀哉” 悲天抢地;几十个“汝”字,如对其人,一称叫、一 伤痛、一呜咽,催人泪下。 D.全文贯注着一个“情”字,“言有穷而情不可终”, 表明作者整篇都是用感情、用心血写成的。 【解析】选C。作者用了七个“呜呼”。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使建中远具
﹒﹒
﹒﹒
时羞之奠(季父:_______________ 致:动词,_____
诚:﹒形容词作名词排,行__最__小_ 的羞叔:父通假字,同“__表_”达,
_____)
诚意

(美2)食及长不省所怙(省:动词,_____ 怙:动词,_____)
二日。耿兰之报无月日。盖东野之使者不知问家人以
月日,如耿兰之报不知当言月日。东野与吾书,乃问 使者,使者妄称以应之耳。其然乎?其不﹒然乎?
1.第4段写的痛惜诸兄之死,与本文主旨有何关系? 答案:烘托自己内心悲痛之甚。诸兄死去已令人悲痛 不已,在人丁不盛的情况下,十二郎的死更令人悲伤 不已,感到绝望。
地步呢?
三、阅读课文8~10自然段,完成下面问题。 今吾使建中祭汝,吊汝之孤与汝之乳母。彼有食
可守以待终丧,则待终丧而取以来;如不能守以终 丧,则遂取﹒以﹒来。其余奴婢,并令守汝丧。吾力能改 葬,终葬汝于先人之兆,然后惟其所愿。(1)
呜呼!汝病吾不知时,汝殁吾不知日;生不能相
养以共居,殁不得抚汝以尽哀,敛不凭其棺,窆不临

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信 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2)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
﹒﹒ 泽乎?少者强者而夭殁,长者衰者而存全乎?未可以 为信也。梦也,传之非其真也,东野之书,耿兰之 报,何为而在吾侧也?呜呼!其信然矣,吾兄之盛德 而夭其嗣矣!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不克蒙其泽矣!所

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所谓理者不可推, 而寿者不可知矣!
跟从,引申为护送


(7)吾佐董丞相于汴州,汝来省﹒吾,﹒止一岁,请归取其
﹒孥(省:动词,_探__望__ 止:_住__ 孥:_妻__和__子__的__统__称__)
(8)明年丞相薨(明年:古今异义词,古义是_______;
今义﹒是﹒时间词﹒,今年的下一年
第二年 薨:_____)
(9)东亦客也(客:名词作动词,_____去) 世
虽然,吾自今年来,苍苍者或化而为白矣,动摇 者或脱﹒﹒而落矣,毛血日益衰,志气日益微,几何不从 汝而死也!死而有﹒﹒知﹒,其几何离﹒;﹒(3)其无知﹒,﹒悲不几 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汝之子始十岁,吾之子始五
岁,少而强﹒﹒者不可保,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 呜呼哀哉!呜呼哀哉!
汝去年书云:“比得软脚病,往往而剧。”吾 曰:“是疾也,江南之﹒人常常有之。”未始以为忧 也。呜呼!__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抑别有疾而至斯 乎?(4)汝之书,六月十七日也。东野云,汝殁以六月
﹒ 嫁:如此而已。
呜呼!言有穷而情不可终,汝其知也邪?其不知 也邪?(3)呜呼哀哉,尚飨!
运好转,有可能与十二郎相聚的时候,突然传来噩耗。 韩愈悲痛欲绝,写下了这篇祭文。
二、文化常识 古代悼词对各年龄段的亡者的称呼
长逝:称年高有德的人之死。百年:称年高的长 辈之死。西游:旧时称老年人之死。登仙:旧时称老 年人之死。作古:旧时称年长者之死。逝世:称一般 成年人之死。去世:称一般成年人之死。谢世:对一

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呜呼,孰谓汝遽﹒去吾而殁 乎!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
﹒﹒ 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诚知其如此,虽
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
1.第2、3自然段是如何叙写叔侄之间深厚感情的? 答案:先从身世和家世的不幸,写幼时孤苦相依;后 叙两人的三别三会,最后作者悔恨无穷,抱憾终生。
一、阅读课文1~3自然段,完成下面问题。
年月日,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
﹒﹒
﹒﹒
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告汝十二郎之灵:
呜呼!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1)
中年兄殁南方,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既又与

汝﹒就食江南,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吾上有三 兄,皆不幸早世,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惟 吾;两世一身,形单影只。嫂常抚汝指吾而言曰: “韩氏两世,惟此而已!”汝时尤小,当不复记忆; 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血:_指__体__质__ 日:名词作状语,_一__天__天__地__ 志气:古
今异义词,古义是_____;今义为求上进的决心和勇气 精神
几何:古今异义词,古义是___________;今义是几
何学)
过不了多久
(7)少而﹒强者﹒不可保,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强
者:古今异义词,古义是_强__壮__的__人__;今义是坚强的人
(13)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辍:动词,_____ 就:动
词,_________)﹒ ﹒
离开
就职上任
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译文:_我__从__小__就__失__去__了__父__亲__,__到__长__大__成__人__,__不__知__道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父亲的模样,只有依靠大哥大嫂(的抚养)。 (2)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译文:_我__在__汴__州__辅__助__董__丞__相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之间取其相似点,获得丰富的喜剧效果,成为此诗 最显著的特色。前两句交代“木居士”先时狼狈处境, 揭其老底;后两句则写其意外的发迹,前后形成鲜明 对照,给人以滑稽可笑的感觉,取得极好的讽刺效果。
【助读链接】 一、背景回放 患难叔侄 骨肉情深 韩愈幼年丧父,靠哥嫂抚养成人。韩愈与其侄十
二郎自幼相守,历经患难,感情特别深厚。但成年以 后,韩愈四处漂泊,与十二郎很少见面。正当韩愈官
﹒﹒
知道
依靠
(3)中年兄殁﹒南方(殁:_死__亡__)
(4)既又与汝就﹒食江南(就:动词,_向__、__归__)
(5)吾往河阳省坟墓(省:动词,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察看,这里是祭扫的
(意6)思遇汝从嫂丧来葬(从:_________________ 丧:___
___) ﹒ ﹒

客居
(10)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西:名词作 状语,_向__西__ 成家:古今异义词,古义是_安__家__;今义 为结婚或成为专家 致:动词的使动用法,_________
使……… ___)
(来11)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遽:_____)

突然
(12)吾与汝俱少﹒年﹒(少年:古今异义词,古义是_青__年__男__ _子__;今义是人十岁左右到十五六岁的阶段,也指这一 年龄的人)
【备选链接】 题木居士二首(其一) 韩愈
火透波穿不计春,根如头面干如身。 偶然题作木居士,便有无穷求福人。
【赏析】唐时耒阳(今属湖南)地 方有“木居士”庙,贞元末韩愈路 过时留题二诗,此为其一。诗乃有 感于社会现实而发,非一般应景的 题咏。诗中“木居士”与“求福人”不妨视为官场中 两种人的共名。作者运用咏物的形式,在影射的人与
﹒﹒

其穴;吾行负神明而使汝夭,不孝不慈,而不得与汝
相养以生,相守以死;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生 而影﹒不与吾形相依,死而魂不与吾梦相接:吾实为
之,其又何尤!(2)彼苍者天,曷其有极!自今已往,

﹒﹒ ﹒
吾其无意于人世矣。当求数顷之田于伊、颍之上,以 待余年,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长吾女与汝女待其
2.第5自然段中语气词的变化恰当地表达了作者情感的 变化。请举例分析其作用。 答案:“邪”“乎”强化了作者对消息真实性的疑问 语气;“也”则表达了作者对噩耗的肯定和无奈之情。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而齿牙动﹒摇﹒(动摇:古今异义词,古义是_松__动__;今 义是不稳固,不坚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