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软实力与文化安全
历史文化学院周小芳学号2011211202
没有文化的人类历史是无法想象的,任何民族都离不开文化;任何个体无法脱离文化,个体总是需要认同某种文化,没有文化的个体人生是不可能的。
大到国家、民族,小至每一个历史时空中的个体,人的存在本身就是文化的存在,文化环抱着人迈向自己的未来,个体通过自己的作用承担起所属文化圈的职责,并将自己所属文化发扬光大;任何文化选择并非轻松随意的,文化链条的断裂总是会带来形形色色的文化失语。
对今天的中国而言,大国文化战略与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问题,已经不是一个可忽略的问题,而是一个必须正视和重视的重大文化战略问题。
软实力对世界各国制定文化战略和国家战略是一个重要的参照系。
表面上文化确乎很“软”,但却是一种不可忽略的伟力。
任何一个国家在提升本国政治、经济、军事等硬实力的同时,提升本国文化软实力也是更为特殊和重要的。
当代中国文化与发达国家经济的关系呈现出相当复杂的形态。
正如珀金斯《一个经济杀手的自白》所揭示的:在美国出现的“经济杀手”披着经济学家、银行家、国际金融顾问之类的合法外衣,其实却为美国全球霸权的战略服务,他们拉拢控制他国的政治与经济精英,向他们提出蓄意制造的错误的宏观经济分析和产业投资建议,诱骗发展中国家落入预设的经济陷阱,从而控制这些国家的经济命脉和自然资源。
近来美国《混合语》杂志不断曝料:美国中央情报局在1996年后加紧了对第三世界学术界的渗透,出巨款让一些人宣传推进全盘美国化,打压第三世界那些保护和振兴本民族文化的人。
在弗朗西丝·斯托纳·桑德斯的《文化冷战与中央情报局》一书披露:为了渗
透美国的霸权思想,中央情报局在文化领域展开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文化输出活动:举办讲座和研讨会,创办学术刊物,开设图书馆,资助学者互访,捐助讲座教授位置等。
实际上,冷战本质上是一场文化战争,就连西方内部,文化冷战也从未断绝。
战后美国文化强势进入欧洲,包括西欧和东欧。
但是,欧洲文化绝非被动全盘接受文化美国化,法国、德国、加拿大等国家一致致力于维护本国本民族的文化,尤其以法国为甚。
为抵制美国文化的入侵,保护法国文化,针对美国在关贸总协定的乌拉圭谈判中提出的文化产品贸易自由化,法国坚持“文化例外”政策,反对将视听产品纳入世贸组织贸易规章制度中。
法国为此对欧洲各国进行不懈的游说,终于使得1993年欧洲议会采纳了“文化例外”原则。
2001年12月2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通过了《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该宣言第五条规定:“文化权利是人权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创造多样性的繁荣有赖于文化权利的全面实现。
”文化软实力对国家的发展如此重要和我国面对的前景如此堪忧的情况下以及中国今天在经济全球化的的大背景下如何提升文化软实力和保障国家的文化安全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中国在寻求提升自身文化软实力,以及中国文化在海外的吸引力的过程中,积极开展以中国语言、文化和思想等的推广活动为代表的文化外交和公共外交。
这样的外交活动有助于展现中国文化魅力,激发外国公众对于中国文化的兴趣并帮助他们了解中国的价值观与文化,消除他国对于中国崛起的担忧与戒备以及树立一个文明的、负责任的、值得信赖的中国形象。
在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同时也要注意国家文化的安全。
国家文化安全首先是就国家主权意义而言,主要是指一个国家的文化主权神圣不可侵犯,一个国家的文化传统和文化发展选择必须得到尊重,包括国家的文化立法权、文化管理权、文化制度和意识形态选择权、文化传播和文化交流的独
立自主权等等,这是国家文化安全最核心的内容。
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就是保障国际文化主权,捍卫国家文化主权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国家文化安全在国家安全中的特殊作用在于:文化是维系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团结和国家稳定的重要基础,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的强盛、安全不仅可以形成一个民族巨大的民族凝聚力和文化认同感,而且由这种认同感和凝聚力所形成的安全屏障可以极大地提高国家整体安全度,由此而赢得的良好的国际安全环境,将成为国家稳定发展的重要力量。
国家文化安全观的特征是:一是符合中国文化国情、反映中华民族根本文化利益的“国家文化安全观”,而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文化安全观:二是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国家文化安全观”,而不是适应计划经济体制需要的;三是符合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积极的、发展的“国家文化安全观”,而不是疏离与世界市场体系之外的、消极的、孤立主义的“国家文化安全观”;四是符合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需要的“国家文化安全”政策,而不是和WTO原则相对立的“国家文化安全”政策。
建立国家文化安全体系,保障国家文化安全是当今世界各国维护自己切身利益的普遍性国家安全政策选择,并且都提出和制定了各自的法律保障机制。
结合我国实际,中国的国家文化安全至少具备以下几个基本点:1。
确保国家文化安全,必须坚持以国家利益为最高利益,把发展文化产业,置于国家利益的根本基础之上,从而保证我国文化产业和文化发展始终坚持先进文化的中国方向;2国家必须掌握文化产业发展的主导权和主动权,不受制于任何外国文化利益集团,国家对文化产品的进出口,对文化市场需要拥有一定的控制力,发挥政府强力主导的作用;3。
切实保护、鼓励和提高文化及文化产业的原创能力,在
政府发挥传统的主导性作用的同时,充分调动民营文化力量的积极作用,以公共的文化力量来构筑国家文化安全体系;4。
建立积极的国家文化安全预警系统,以确保把在中国入世后、深度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所可能构成的对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危害性降低到一个可容纳的限度之内,最大限度地保护中国文化与文化产业发展所必需的良好的文化生态环境。
总之,在安全主体上,坚持国家文化主权安全;在安全内容上,维护中华民族根本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和国家意识形态的安全;在安全实现的途径上,坚持以公共的文化力量实现文化市场的安全;在安全保障体系上,坚持文化网络和文化技术安全,建立积极的国家文化安全预警系统。
只有建立在这样基础上的国家文化安全,才是积极的,而不是消极的;是开放的而不是闭关;是发展的,而不是停滞的;是维护文化多样性的,而不是推行文化单一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