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章劳动力需求分析

第三章劳动力需求分析

工资 所以,MLC大于W,且随劳动力使用量的增加而增

•W •MLC
•W
•0
•L
例:某加油站日雇用工作人员9人,工资为每人 每天30元;若每日雇用工作人员10人,则工资 水平为每人每天32元。求MLC。
解:雇用第10人的成本为32元;原来工资率为每 天30元的9人现在的工资率为每天32元,相当 于劳动力成本增加了9*2=18元。
–1、卖方垄断企业使用劳动要素的原则 收益函数: R=R [ Q(L)] 使用劳动要素的边际收益: dR/dL=(dR/dQ)*(dQ/dL) 得出一般企业使用劳动要素的边际收益: MRP=MR * MP 根据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原则得出: MRP=W 或 MR *MP=W
–2、卖方垄断企业的劳动需求曲线
–2、时间长短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
时间长短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是通过其对技 术即生产函数的影响体现出来的。它可以划分 为短期、长期与超长期。每一时期内,劳动、 资本与技术变化的步伐不一样。
•时间范围 •短期 •长期 •超长期
•变化的要素 •劳动
•劳动和资本 •劳动、资本和技术
•固定不变的要素 •资本和技术 •技术
•图3-1 短期的劳动力需求(实际工资条件下)
W
(W/P)0 0
•E1 E0
MPL L
E2
–(3)完全竞争企业使用劳动要素的原则
• 边际成本=边际收益 • 劳动价格W=边际收益产品MRP
MRP=W 或者 MP*P=W
• 数学方法推导(见P38)
–2、完全竞争市场企业的劳动需求曲线
• 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完全竞争企业对劳动的 需求量L和劳动价格W之间的关系。 MP*P=W MP=MP(L) MP(L)*P=W
•W •d=MRP
•W0
•W1
•0
•L0
•L1
•L
二、买方垄断企业的劳动力需求分析 –买方垄断企业:产品市场上的完全竞争者劳动 力市场上的垄断者 –劳动要素使用原则: MRP=MP*MR 其中,MR等于产品的价格 劳动的边际收益:MRP=MP*P 即劳动的边际收益等于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
–买方垄断企业的劳动边际成本: 劳动成本函数:E=Q*f(Q) 劳动的边际成本:
•W
1
•0
•L2 •L1 •L
考虑其他企业的调整:
如果WA 提高到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B,
•W •d
同类产品企业都减少L,
则每个企业的产量都会
•WB
•B
减少,这足以影响产品
•WA
•A •VMP2
的价格,即,使P提高。 此时,VMP(MP*P)会
•VMP1
•0
•L•BLA
•L
随之提高,这会使VMP1曲线向右上移动。 这种情况下的两组(W,L)分别在旧的VMP曲
• 二、完全竞争下的长期劳动需求
–1、等产量曲线与要素投入选择
• 等产量线是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同 一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所有不同组 合的轨迹。
工资 0
相对工资高的投入选择
A
相对工资低的投入选择
B 劳动力(工时)
• 等产量曲线的4个重要特征: –a、斜率为负 –b、位置越高产量越高 –c、是连续的 –d、没有常数斜率,左边较陡直,右 边较平坦
数量
• 2、完全竞争企业的长期劳动需求曲线的推 导
资本数量
KB
C
B
KA
A
LC
LB
工资率
W1
C`
W0
LA A`
0 LC
LA
劳动数量 劳动数量
•(1)替代效应和规模效应 •替代效应:如果工资率提高,企业要保 持原有的产量水平,则会用资本替代劳 动 •规模效应:工资率的提高,劳动边际成 本上升,导致产量减少,导致劳动数量 下降
VMP=MLC的仅有一点。

•W
•MLC
•W
•W1
•A
•VMP
•0
•L1
•L
如果想得到需求曲线的另一个点,则需变动W(L)与MLC 。初始点B,变动后C,但B和C之间不存在一一对应 的关系。(实质上,不存在W′的工资率)
所以,买方垄断企业
的劳动力需求曲线不存在
注意:比较B点和C点, 可以知道,买方独家垄断 的劳动力市场上,W和L都 低于完全竞争情况下的水平
第三章劳动力需求分析
2020年7月25日星期六
➢1.1劳动需求的派生性 ➢1.2完全竞争条件下企业的劳动需求行为 ➢1.3不完全竞争条件下企业的劳动需求行为 ➢1.4劳动需求的弹性
•第一节 派生需求与影响劳 动力需求的因素
•一、派生需求原理
– 产品市场:需求来自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是 所谓“直接”需求,即满足“效用”。
[E] ′=[Q*f(Q)] ′=f(Q)+Q*d f(Q)/d Q f(Q):为劳动要素价格
Q*d f(Q)/d Q :为总劳动数量因价格变动 而导致所支付成本的变动
对于买方垄断企业的MLC的说明:
MLC包括两部分: 1、必须支付给增加的那些工人的工资W(L) 2、必须支付给所有其他工人现在已变得较高的
–分析竞争性企业的产量如何决定:
–(1)仅从等产量曲线本身无法找到成本最 小组合点。应结合工资率的高低综合考虑:
• 如:工资率低时,劳动密集技术比资本密集技术 便宜 反之,资本密集的技术会相对便宜
–(2)工资率影响一个追求利润最大化企业 的产量。
价格 0
MC(高工资) MC(低工资) MR
Q1 Q2
Q = f(L,K) • 它表明了生产中的投入量和产出量之间 的相互依存关系。
–技术系数:反映生产一单位产品所需要的各种投 入之间的配合比例关系。
• 固定技术系数是指生产某一单位产品所需要的 各种生产要素彼此之间不能替代。
• 可变技术系数是指生产某一单位产品所需要的 各种生产要素的配合比例是可以变动的。
两项综合,可知多雇用一人造成的成本增加 为32+18=50元,此即为使用劳动力的边际成本 。
推导需求曲线:
• 使用最优劳动数量的原则为:MRP=MLC • 企业的最优劳动数量为L1,劳动的价格为W1。 • 因此, A点(W1,L1)为需求曲线上一点。 • 但是,如果W变动,无法再找到第二组(W,L),因为符合原则
• 产品价格的改变又使得每个企业的边际产品价 值发生改变。
• 企业的劳动需求曲线与其边际产品价值曲线不 再重合。
不考虑其他企业的调 整:
根据VMP曲线,每个W 下, 都有一个L与之 对应,找出两组(W, L),连接对应的点, 可得到劳动力需求曲 线d,该曲线与VMP曲 线重合。
•W •d=MRP
•W2
• 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MRP也是向右下方倾 斜的曲线,位置取决于P的大小
–(2)使用劳动要素的边际成本
C=C(Q) C=W*L W为劳动价格,即工资 假定劳动价格为常数,则 使用劳动要素的“边际成本”即成本函数对 劳动的导数: d C(L)/d L=W
• MRPL=MEL (3-5) • MPL*P=W (3-6) • MPL=W/P (3-7)
劳动要素使用原则: MR *MP(L)=W
上式即为卖方垄断企业对劳动的需求函数。
– 分析W与L的关系: 一、假定工资率W下降, 劳动的边际收益产品(MR *MP(L))亦下降。 二、产品价格垄断,故MR不变,所以 MP(L)必然下 降
三、边际报酬递减规律说明,L增加 才能实现MP(L) 的下降
四、可以确定,随着工资率下降,劳动需求量增加, 即劳动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第三节 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下 劳动力需求分析
➢作为产品市场上的垄断卖方 ➢作为劳动市场上的垄断买方
➢作为产品市场的垄断卖方和劳动市场的垄断买方
一、卖方垄断企业的劳动力需求分析
–卖方垄断企业:在产品市场上是垄断者,在 劳动力市场上是完全竞争者。
–由于企业在劳动力市场上为完全竞争者,故 使用劳动力要素的边际成本仍然等于不变的 工资率W。
• 正式制度,即一定的经济体制及其相应的就 业制度、用人制度、工资制度、福利制度等 各项制度安排。
• 非正式制度,即对人们的意识和行为有潜在 规范作用的社会意识形态、伦理道德、习惯 等。
•第二节 完全竞争下的劳动力 需求分析
完全竞争市场的假设条件 • 其一:供给者和需求者是市场价格的接受者,
而不是价格的决定者。 • 其二:商品和服务生产中仅使用两种同质的生
–1、完全竞争企业使用劳动要素的原则 • 特点: A:短期内只有劳动要素可变,其他要素不 变 B: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要求 边际成本=边际收益
–(1)使用劳动要素的边际收益
产品市场: R(Q)=Q*P R为企业的总收益 Q为产量 P为产品价格,为既定常数
因此,总收益R为产量Q的函数。 产品的边际收益MR:由收益函数求收益对产量 的一阶导数表示企业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收 益
产要素,即劳动力和资本。 • 其三:资源完全自由流动。 • 其四:市场主体具有完全信息,且获得信息的
成本为零
•关于生产的若干假设 •其一:企业生产的目标不变,其目标是利润最大化 •其二:技术对产出水平没有影响。 •其三:生产周期
•(1)市场时期 •(2)短期 •(3)长期
• 一、完全竞争下的短期劳动需求
转入要素市场: 短期内只有劳动力是可变要素.
劳动的边际产品MP: d Q(L)/ dL,表示增 加使用一个单位的劳动所增加的产量。
劳动的边际收益产品MRP:MP*P。又称劳动 的边际产品价值
• 根据边际生产规律递减规律,劳动的边 际产品为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即 随劳动使用量的增加,劳动的边际产品 会逐步下降。
• 该函数特点(即劳动需求曲线的形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