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与自动化学院《仪器与系统可靠性》课程结课论文姓名:班级:学号:专业:院系:电子信息与自动化学院2015年6月仪器系统可靠性原理及分析方法目录摘要 (1)一、可靠性设计基础 (2)(一)可靠性的基本概念 (2)(二)可靠性的发展过程 (2)1. 过程系统趋向大型化、复杂化 (3)2.仪表使用环境条件日益严酷 (3)3. 新材料、新工艺越来越多的采用 (3)4. 经济效益要求 (3)(四)可靠性学科研究的基本内容与应用 (3)二、系统可靠性的分析方法 (4)(一)可靠度 (4)(二)故障率 (5)1.故障率概念 (5)2.故障率函数曲线 (6)(三)平均寿命 (7)(四)维修度 (8)(五)有效度 (8)(六)重要度 (9)结论 (9)参考文献 (9)[摘要] 随着集成电路、微电子技术在各类仪器中的广泛运用,电子仪器的复杂程度越来越高,传统的仪器只能完成测量、显示功能,而现代的智能仪器往往具有只能诊断、智能学习能力。
因此,在应用系统中,电子仪器起的作用也越来越大,电子仪器能否可靠地完成其任务,也逐渐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的问题。
可靠性设计在军事、航空航天以及核工业等行业中尤为重要,在这些行业中使用的仪器,其可靠性设计必须放在首位,否则会产生非常严重的后果。
对于某些应用于军事方面的电子仪器,其可靠性不仅会影响仪器的正常使用,而且有时会对战争的胜利起到关键作用;对于某些应用于航空航天的电子仪器,其可靠性非常重要。
本文就仪器系统可靠性原理以及分析方法进行介绍说明。
[关键词] 可靠性仪器仪表分析方法一、可靠性设计基础(一)可靠性的基本概念仪表是人们进行科学实验和实现生产过程参数自动检测和自动控制的重要技术工具,因此对它的可靠性要求愈益显得重要。
衡量产品的质量,通常包括两类性质的指标:一是产品的性能指标是否达到满足功能要求;二是在工作中能否连续满足功能要求,即技术指标保持的程度和产品损坏情况。
前者是产品的性能问题,后者就是产品的可靠性问题。
产品的技术性能与可靠性的关系是极为密切的,无数事例说明,如果产品不可靠,它的技术指标再好,也难以发挥作用,譬如一台仪表,尽管其测量准确度、灵敏度等指标都很高,但却常出故障(即产品容易丧失规定的功能),那么其测量值也就不可信了,甚至不能被实际使用。
因此,可以说产品的可靠性是产品质量的基础。
没有可靠性这个基础,理论上再先进、技术指标再高的产品也是没有多少使用价值的。
(二)可靠性的发展过程可靠性是衡量机械产品质量的重要指标一之。
20世纪40年代是可靠性萌芽时期, 1943年美国成立了电子管研究委员会专门研究电子管的可靠性问题;1951年ARINC开始了最早的一个可靠性改进计划;1952年美国国防部成立了电子设备可靠性咨询组(AGREE);1955年AGREE开始实施从设计、试验、生产到交付、储存和使用的全面的可靠性发展计划,并于1957年发表了《军用电子设备可靠性》的研究报告,从9个方面阐述了可靠性设计、试验及管理的程序及方法,确定了美国可靠性工程的发展方向,成为可靠性发展的奠基性文件,标志着可靠性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可靠性工程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20世纪60年代~70年代,是可靠性工程全面发展和步入成熟的阶段。
美国在许多武器装备中推行可靠性工程,美军形成了一系列较完善的标准20世纪80年代以来,可靠性向更广泛和更深入的方向发展,并以武器装备的效能为目标,将可靠性、维修性和保障性有机的综合在一起,形成可靠性系统工程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才真正在武器装备中开展可靠性工程;21世纪初,可靠性工程在我国全面深入的研究与应用(三)仪表可靠性研究的必要性1.过程系统趋向大型化、复杂化随着生产过程自动化水平的提高,过程控制系统的规模越来越大,越来越复杂。
例如年产30万吨乙烯的大型装置,检测点多达2500个,调节回路有460多个,其中除常规的PID调节外,尚有均匀、分程、串级、选择等复杂调节,整个系统使用仪表数以千计。
它们对生产过程起着监和控制作用,确保生产安全和高产优质。
对于如此庞大的系统,假如每台仪表平均每年出现一次故障(即平均故障率约为1%/千小时),那么,该系统每天将会出现数次故障;如果平均故障率为10%/千小时,则每天将出现数十次的故障,这无疑将影响生产的正常进行,甚至造成严重事故。
系统越复杂,出现故障的机会就越大,使系统的可靠性降低。
因此,随着系统复杂程度的增加,对它的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仪表使用环境条件日益严酷生产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促使自动检测和自动控制的领域和对象逐渐扩大,仪表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从实验室到工厂、从室内到野外,从热带到寒带、从山谷到高原,从地面到天空和海洋,各种仪表的使用环境条件日益严酷。
例如在高温、腐蚀性气氛、振动、辐射等恶劣环境下,仪表的故障率将会增加。
为了使仪表能适应各种环境条件,也必须提高其可靠性。
3.新材料、新工艺越来越多的采用产品越先进,采用的新材料、新工艺也越来越普遍,而尚未注意到的地方、没有研究开发的领域也增多。
所有这些都是产生不可靠、不安全的因素。
因此更需要加强可靠性的研究。
4.经济效益要求产品设计既要保证质量、提高可靠性,同时又要降低成本,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
由于现代化仪表在生产和科学实验中所处的特殊地位,一旦出了故障,造成的影响和经济损失有时是相当严重的。
以每秒轧制30多米钢材的高速轧钢机为例,假若其中某一台关键的仪表出现故障,轻则控制偏差增大,造成次品,重则发生生产事故,停机停产,甚至酿成设备损坏,人员伤亡等严重后果,经济损失已远远超出一台仪表原有的价值。
由此可见,仪表结构功能越复杂,仪表使用环境越恶劣,要求仪表使用寿命越长,可靠性,问题就越尖锐突出。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对仪表必须进行可靠性研究工作。
(四)可靠性学科研究的基本内容与应用可靠性学科所涉及的内容相当广泛,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可靠性理论基础、可靠性工程、可靠性管理。
可靠性理论基础包括可靠性数学及可靠性物理(又称故障物理)。
可靠性工程包括系统和零部件的可靠性设计、制造的可靠性、可靠性试验、使用及维修的可靠性等方面。
可靠性管理包括可靠性计划,组织可靠性设计评审,进行可靠性认证,制订可靠性标准、可靠性增长、确定可靠性指标等等。
根据仪表专业的学习内容和学时要求,对上述内容不可能全部介绍。
主要讲述有关可靠性基础及其在仪表可靠性设计、分析、试验过程中的应用。
通过此课程的学习能够在今后的仪表设计、制造以及生产管理中能运用可靠性知识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可靠性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方案论证、2)设计研制、3)生产及试验、4)现场使用二、系统可靠性的分析方法为了评价机械零部件、机器、系统等的可靠性、必须对可靠性制定一些行之有效的指标,并加以数量化。
衡量可靠性的尺度主要有可靠度、故障率、平均寿命、维修度,有效度、重要度等。
从以上衡量指标可知可靠性尺度具有以下特点:(1)可靠性尺度具有多指标性。
在不同的场合和不同的情况下,可用不同的指标来表示系统的可靠性。
(2)可靠性尺度具有随机性。
研究对象在规定的时间内保持正常功能的可靠性是随机的,一般用概率方法进行定量衡量。
(3)可靠性具有定量表示的时间性,即定量指标多是时间的函数。
(一)可靠度可靠度是指零部件或系统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能正常行使功能的概率。
假设E表示上述定义中的对象在诸条件下正常行使功能的事件,则出现该事件的概率即为它的可靠度,即:因可靠度是时间的函数,不同的工作时间其可靠度不同,故它的另一种表述形式为零部件或系统的寿命T不低于规定工作时间t的概率。
与可靠度对立的就是不可靠度,它表示零部件或系统的不可靠程度,即:或可靠度与不可靠度存在下述关系,即R(t)与F(t)互补。
(二)故障率1.故障率概念故障率系指零件、产品、系统工作到t时刻后在单位时间内故障的概率,它反映了研究对象在任一瞬时故障概率的变化趋势。
设有N个零件,从t=0开始工作,到时刻t时故障总数为n(t),则残存数N-n(t),又设在(t+△t)时间内又有△n(t)个零件故障,则定义时刻t的故障率为:故障率与可靠度的关系为:式中:是机械系统或零件的寿命分布概率密度函数。
将系统的故障率λ(t)随时间变化的函数用曲线在坐标λ(t)—t上绘出,则反映了系统工作全过程的故障趋势变化情况。
它反映了系统故障率曲线的不同阶段与工作时间, 见图1.1。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它的形状与浴盆的剖面十分相似,故又称为浴盆曲线,它反映了系统故障的三个特征时间期。
图 11)早期故障期它的特征在于系统一开始工作时故障率较高,但随工作时间的增长呈下降趋势。
通常是由于设计、制造、工艺缺陷或检验等原因引起的,它可以通过筛选、检验、强化试验等方法加以排除。
2)随机故障期它的特征是系统故障率很低且在数值上基本保持恒定,故障处于完全不可预测的状态。
零部件或系统的故障是由偶然原因所引起的,这一时期是零部件或系统的正常工作时期,因此我们总希望其故障率低且持续时间长。
3)耗损故障期它的特征是系统故障率随时间逐渐上升,且上升趋势较快,此种形式多见于机械零件的磨损寿命。
该类型的故障是由零部件或系统的耗损与老化所引起的,一般可以通过“事前维修”来加以防止。
2.故障率函数曲线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数控机械系统、加工中心等现代化机械系统不断出现。
这些精密、大型、数控等结构复杂机械系统的故障规律与传统的浴盆曲线相背离,促使人们对这些机械系统的故障规律进行深入研究。
研究发现,除典型的浴盆曲线外,还有五种故障率曲线,如下图所示。
图 2故障率曲线1显示,系统具有恒定的或者略增的故障率,接着就是磨损期;据统计2%的复杂机械系统遵循该故障率曲线。
图 3故障率曲线2显示,机械系统缓慢增长的故障率,但没有明显的磨损期;据统计约5%的复杂机械系统遵循该故障率曲线。
图 4故障率曲线3显示,新机械系统从刚出厂的低故障率,急剧地增长到一个恒定的故障率,据统计约2.7%的复杂机械系统遵循该故障率曲线图 5故障率曲线4显示,机械系统整个寿命周期内的一个恒定的故障率。
据统计约有14%的复杂机械系统遵循曲线D图 6故障率曲线5显示,开始有高的初期故障率,然后急剧地降低到一个恒定的或者是增长极为缓慢的故障率,据统计不少于68%的复杂机械系统遵循该故障率曲线。
(三)平均寿命平均寿命对不可修与可修的零部件或系统其含义不同。
针对不可修系统是指它的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MTTF(Meam Time To Failure),其数学表达式为:式中,N是样品数;ti是第i个零件的无故障工作时间。
对可以修复的系统而言平均寿命系指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Meam Time Between Failure),其数学表达式为:式中,tij是第i个零件的第j次故障间隔时间;ni是第i个零件的故障数;N 是零件的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