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孙子兵法》的现代价值
之军事价值
摘要:随着时间的推移,事物的变迁,现代的战争状况和军事手段已远不是《孙子兵法》成书时代所能比拟的了,《孙子兵法》所涉及的许多内容,自然已经不适应现代战争。
但是,并不能因此就认为《孙子兵法》已经过时了。
它采用”抽象法”论述军事领域内部联系和规律,从战略高度来论述军事问题的,具有高屋建瓴的气势,详备富赡的内容。
这正是它无穷生命力的源泉。
关键词:占有天时地利的条件战争主动权虚实当机立断随着时间的推移,事物的变迁,现代的战争状况和军事手段已远不是《孙子兵法》成书时代所能比拟的了,《孙子兵法》所涉及的许多内容,自然已经不适应现代战争。
但是,并不能因此就认为《孙子兵法》已经过时了。
《孙子兵法》是一部“舍事而言理”杰出著作,它采用”抽象法”论述军事领域内部联系和规律,在抽象的基础上揭示了人类战争行为中一些最普遍的规律,这些规律不但在古代战争中处处可见,而且在现代战争中一样不可忽视。
它又是从战略高度来论述军事问题的,具有高屋建瓴的气势,详备富赡的内容。
这正是它无穷生命力的源泉。
作为中国古代兵法经典,《孙子兵法》早在公元7~8世纪盛唐时期就在朝鲜、日本流传,18世纪后开始在欧洲国家传播。
《孙子兵法》不仅仅是一本研究具体战役战术的兵书和军事理论著作,而是结合了军事、政治、经济、外交等诸多方面为一体的战略指导纲领。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是《孙子兵法》的军事价值。
这部名著的影响力已经远远超出了国门,让许许多多著名的国外战略家陶醉沉迷于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战略文化之中。
这部名著不仅跨越了国界,而且超越了时空。
正如英国空军元帅约翰斯莱瑟在《中国的军事箴言》一文中所言:“孙子的引人入胜的地方是他的思想多么惊人的‘时新’——把一些词句稍加变换,他的箴言就像是昨天刚写出来的。
”
孙子兵法在现代军事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世界许多著名的军事分析家认为,
中国著名的军事思想家孙子去世将近2500年之后,正在深刻地影响着现代战场。
据有关资料报道:美国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在国防部官员和美军军官中举办了上千次《孙子兵法》讲座。
最近,有一位名叫马克麦克尼利的专家谈到:“《孙子兵法》是高层军校学生必读的一本书,已经融会在美国陆军和海军陆战队的军事学说之中。
”这部书的出版商在向西方读者介绍此书时,称《孙子兵法》是军事理论上的一把“瑞士军刀”,足以应对任何局面。
有一位翻译过《孙子兵法》的美国人詹姆斯克拉维尔说:“如果我是最高统帅,或被选为总统或当上总理,我要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所有军官,特别是将军,每年都要参加两次《孙子十三篇》的考试,一次口试,一次笔试,及格分数为95分。
考试不及格的将官立即自动罢免,并不准上诉,其他军衔的军官则自动降级。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发达国家的战略家再一次发现孙子兵法的重大价值,运用其中的战略原理思考现实疑难的战略问题,均获得满意的答案和结果。
例如,有的专家依据孙子战略威慑理论制定了国家核战略。
尼克松在其《真正的战争》一书中,直接运用孙子兵法的思想,批判美国当时的“相互确保摧毁”的战略。
孙子在《作战篇》中阐述了一切战争都要速战的观点,并且辩证的分析了,作战与国家内政、后勤保障之间的关系。
战争拖的时间越长,战线拉的越长,消耗也就越大,国内的生产和生活都会受到非常大的影响。
久之,当战争的超过本国的供应能力了,自己也就会不攻自破了。
另外,长途奔袭的无休止的战争会对军队将士的心理造成严重的影响,造成士气低落。
抗日战争中侵华日本犯了在中国时间太久、战线太长的错误,最终投降;而苏联在西线与德军作战,东线主动与日本反复表示友好,并签订苏日互不侵犯条约,德军战败后,才挥师向东,对日宣战,取得最后胜利。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日两国在中途岛战役中美军就是利用虚构的假情报,使日军暴露了真正的意图,证明了日本海军的下一个攻击目标才重创日本,而日本为了掩护自己的惨败,避免挫伤部队的士气,当日本军队回国时,日本电台播放了响亮的海军曲,并宣称日本已“成为太平洋上的最强国”。
这正是《兵势篇》中主要内容:利用正兵奇兵相结合和虚实结合,从而达到虚虚实实,真真
假假,变化无穷。
这样才能自己把握战争的主动权,调动敌人,分散敌人,击败敌人。
《虚实篇》是孙子兵法的第六篇,也是《孙子兵法》的精华篇章。
孙武阐诉了敌我双方谁掌握了对方真正的虚实状态,谁就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谁就会取得最后的胜利。
1945年,在德国战场上,艾森豪威尔与部下史巴兹就利用孙子兵法中,攻其必救与以实击虚的战略思想,导演了一场好戏。
1945年5月到6月间,英美等国盟军决定在法国北部沿海登陆,但德军的V1无人驾驶飞机所携带的巨大杀生力给盟军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美国第八航空队年轻的指挥官史巴兹却站出来提出建议,提出了攻击德国国内的石油设施,而且攻击德的石油储备,德是必须要调动部队进行防守的,不但减轻了敌人飞机对美的威胁,同时也会对整个登陆非常有利。
这里史巴兹运用的就是孙子“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
能使敌人自至者,利之也;能使敌人不得至者,害之也。
”的战略战术。
并且德军的防空力量都用在东线对苏联军队上,美现在攻击德国的腹地,也正是“以实击虚”的好计。
从这个战列上我们可以看到,孙子兵法中的“攻其必救,以实击虚”的战略思想在现代战争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
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一线的将领是最熟悉军队和作战的人,要有当机立断的气魄。
正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在抗日战争初期,毛主席曾经下达过开辟敌后游击战争的指示。
为了贯彻这种战略部署,刘伯承元帅制定了北上途中的三条原则把主动权交给一线指挥员,从而在整个战略和指挥环境上给手下的指挥官创造了条件。
七六九团的团长陈锡联,认真贯彻了主帅刘伯承的战略方针,敢于在复杂的环境下当机立断,做到了“故将通于九变之利者,知用兵矣”。
共同演艺了一场“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和“将在外,君授命于将”的双簧好戏。
使孙子兵法的在现代战争的实践应用当中又增添了鲜活的一笔。
地形对战争的影响也很大,正所谓“知此而用战者必胜,不知此而用战者必败。
”指挥员要根据这些地形的不同特点,选择适宜的作战方法,从而争取战争的胜利。
1805年冬季,拿破仑领导的法国军队与沙皇亚历山大带领的俄奥联军在布鲁诺地区激战,沙皇计划引诱拿破仑的军队进去北部山区进行围歼,但拿破仑认真的研究了地形,把俄军反引诱到了自己的包围圈,并切断其后路,最后统
计俄军在此一站就损失了26000人。
然而,更引人注目的是,西方的战略家竟把中国古代兵法家孙子请到今天这个核时代的世界上来,对《孙子兵法》作了新的解释,制定出了所谓“孙子的核战略”。
美国第一流战略家福斯特首先提出,并和日本京都产业大学教授三好修合作研究运用《孙子兵法》的对苏新战略,三好修称之为“孙子的核战略”。
美国总统卡特决定采取一种与福特的孙子核战略更加接近的新的核战略。
上事例足以说明,在世界军事史上,孙武堪称军事学派中独具鲜明特色的佼佼者,《孙子兵法》是文化史上最为绚丽的军事学术之花。
我们中华民族应当以有这一杰出的军事学家及其名著而感到自豪和骄傲。
《孙子兵法》在外交领域中也体现出了它的价值。
美国著名国际战略专家布热津斯基在他的《运筹帷幄》一书中,直接依据孙子的思想阐述对苏的不战而胜战略,并通过对孙子“得天下之众”的“衢地”的理解,提出了“关键性国家”的概念。
《孙子兵法》还被运用在体育领域。
据报道说,巴西足球教练斯科拉里带《孙子兵法》出征世界怀,并应用孙子兵法的思想获得了世界怀。
《孙子兵法》13篇共约6000余字,加之后人的断句标点也不过8000来字,但却文字苍古雄劲,内容博大精深,揭示了战争的最一般规律。
孙武运用唯物辩证法思想提出的一些想法,是较科学的思想,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古语云:半部《论语》治天下。
今朝云:半部《孙子兵法》打江山。
《孙子兵法》对于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现代军事化建设具有相当强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孙子兵法》、布热津斯基《运筹帷幄》、约翰斯莱瑟《中国的军事箴言》、尼克松《真正的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