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孙子兵法》所蕴含的军事思想
摘要:《孙子兵法》是我国春秋时期军事斗争实践的理论总结,也是一部集我国春秋以前兵学思想之大成的权威性著作,是世界上最早的系统而全面的军事理论著作,揭示了一系列指导战争的规律,并奠定了中国军事思想的基础,指导着后世战争实践和军事理论的研究,是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孙子兵法》;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春秋战国;思想启示
引言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孕育出了许许多多的优秀思想,极大地促进了中华文明的发展繁荣,而其中中国的军事思想也是一直走在世界前列,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向前迈进的。
一、《孙子兵法》的出现及其重要地位
在奴隶社会时期,我国便已出现了以靠天命观指导战争为中心内容的朴素唯物主义军事思想。
而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逐渐由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由于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制度的变革,引起了士兵成分的变化和兵器的改进,军事制度和作战方式也随之变化。
为适应这些新情况的需要,产生了统率军队的专职将帅,涌现了许多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军事家和兵书著作。
著名的《孙子兵法》便成书于此时,它是我国春秋时期军事斗争实践的理论总结,也是一部集我国春
秋以前兵学思想之大成的权威性著作,是世界上最早的系统而全面的军事理论著作,揭示了一系列指导战争的规律,并奠定了中国军事思想的基础,指导着后世战争实践和军事理论的研究,是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在国际上也享有极高的声誉,被誉为世界三大兵书之一(另外两部是:《战争论》(德国•克劳塞维茨) ,《五轮书》(日本•宫本武藏) ),它着重阐述克敌制胜的战略战术问题,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被推为中国古代兵书之首。
“前孙子者,孙子不能遗;后孙子者,不能遗孙子。
”明朝军事著作家茅元仪的这句名言,是对《孙子兵法》重要历史地位和永恒思想价值的至为精当的评价。
尽管古今中外的军事思想层出不穷,但是我对于《孙子兵法》所蕴含的军事思想却是最为推崇的,它代表着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理论的一个高峰》,奠立了中国战略文化的基础。
二、《孙子兵法》的简要介绍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孙子兵法》开篇即从政治的角度来阐述军事国防的重要性,指出战争是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生死存亡的头等大事,必须给予高度的关注。
接着从战略学的高度,指出敌我双方决定战争胜负的基本条件,是“五事”和“七计”。
“五事”为道、天、地、将、法,“道”即政治问题,孙子将其列为第一,可见他把修明政治看作是战争制胜的最重要的条件,揭示了战争的本质。
《孙子兵法》提出,军事斗争必须巧妙地运用权谋,即“上兵伐谋”,“必以全争于天下”,认为“不战而屈人之兵”
是高明的军事家所期求的最理想的战争结局。
孙武反对天命观,主张无神论,认为战争很大程度上是由人来决定的,打破了奴隶社会的天命观,以朴素的辩证法和唯物主义思想,指出战争获胜不取决于鬼神,只要能够做到“知彼知己”,就可以“百战不殆”,这揭示了战争指挥者对敌我双方情况的了解与战争胜负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明确:在了解敌我双方的基础上,找出双方行动的规律,并按照这一规律去确定自己的行动,以战胜敌人。
他提出了以“致人而不致于人”为核心的一系列作战原则,明确指出“兵者,诡道也”、“兵以诈立”、力求以谋略胜敌,而不单以力取胜。
谋略的核心,是力争主动,力避被动。
还提出了“以正合,以奇胜”和“攻其无备,出其不意”的作战思想。
《孙子兵法》还指出,战争胜负是由政治、经济、天时、地利、人事等因素所决定的,所以封建统治阶级要修明政治,顺应民心,这些思想也被《孙子兵法》同时代的其他兵书和论及军事的著作所重视。
三、《孙子兵法》所蕴含的军事思想
《孙子兵法》是孙武对自己军事生涯以及前人军事思想的经验总结,蕴含了大量的军事战略精华,全面体现了他的军事战争思想,其中包括:
1、重战思想,《孙子兵法》篇首便开宗明义、大声疾呼:“兵者,国之大事,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认为战争是关系到国家民众生死存亡的头等大事,不能不认真研究和对待;
2、慎战思想,即慎重对待战争,不轻易言战。
孙子不是好战
主义者,相反,他对待战争的态度是非常谨慎的,他明确主张慎重对待战争,在《孙子兵法》中他这样写道:“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主张“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他说的慎战主要有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要慎重决策,切不可意气用事,盲目出战,二是要遵循对自己有利的原则,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可以出兵;
3、备战思想,即未雨绸缪,积极备战,做到有备无患,孙子受当时形势的影响和思想的熏陶,提出了必须重视备战的思想,并告诫人们思想上时刻不要忘记战备,做到“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孙子认为战争的立足点应放在事先做好充分准备,严阵以待,使敌人不敢轻易向己方发起进攻;
4、速战思想,即掌握战争主动权,实施进攻战略,速战速决,避免旷日持久的战争,《孙子兵法》指出:“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主张“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兵贵胜,不贵久”认为用兵贵在速战速决,不宜旷日持久,强调主动进攻,深入敌国,用最短的时间去夺取最大的胜利,这实际上已经十分精辟地概括出了速战速决理论的本质属性;
5、善战思想,就是要会用兵打仗。
一是注重以“道”为首要因素的多因素制胜论,“道”就是政治,是“令民与上同意也,
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也。
”当然,在注重道的同时,其他四个“天、地、将、法”因素也不可忽视;二是庙算制胜论,庙算,是古代开战前在庙堂举行军事会议,商讨与谋划战争的一种方式,《孙子兵法》主张战前要算,要对战争全局进行计划和筹划,定出可行的战略方针;三是“诡道”制胜论,《孙子兵法》里讲道:“兵者,诡道也”,因此,他提出了“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的诡道之法,从而达到“攻其不备,出其不意”的目的。
四、《孙子兵法》对当今世界的启示
以上几点便是《孙子兵法》所蕴含的军事思想的重要内容,当然这并不是全部,不过就这几点便足以给予我们当今世界以深刻的启示,最近几个月来,中亚北非地区动荡不安,局势危急,而孙子主张慎重理性对待战争的军事思想对当今世界局势就显得颇具借鉴启示意义。
其一,要理性地控制和把握战争,从时代主题的高度,努力寻求解决安全问题的合理途径;其二,要理性地控制和把握战争,必须认清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努力推动多种力量的和谐共存和共同发展;其三,要理性地控制和把握战争,必须正确认识和运用现代技术赋予人类的控制战争的能力,坚决摒弃在运用武力问题上的轻率态度。
结论
对于任何国家和民族来说,战争都只能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最后选择,必须三思后行,慎之又慎。
当代负责任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有必要从过去智者的思想中汲取智慧,更为理性地把握和控制战争,为推进和维护世界和平做出贡献,我认为这才是我们学习了解《孙子兵法》所应有的认识。
参考文献
1黄扑民:《〈孙子兵法〉解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65页
2李桂生:《诸子文化与先秦兵家》,岳麓书社,第97页
3陶汉章:《孙子兵法概论》,解放军出版社,第1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