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氨气知识

氨气知识

氨气的危害及如何预防
氨(NH3)是一种无色而具有强烈刺激性臭味的气体,比空气轻(比重为0.5),可感觉最低浓度为5.3ppm。

氨是一种碱性物质,它对接触的皮肤组织都有腐蚀和刺激作用。

可以吸收皮肤组织中的水分,使组织蛋白变性,并使组织脂肪皂化,破坏细胞膜结构。

氨的溶解度极高,所以主要对动物或人体的上呼吸道有刺激和腐蚀作用,减弱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

浓度过高时除腐蚀作用外,还可通过三叉神经末梢的反射作用而引起心脏停搏和呼吸停止。

氨通常以气体形式吸入人体,进入肺泡内的氨,少部分为二氧化碳所中和,余下被吸收至血液,少量的氨可随汗液、尿或呼吸排出体外。

氨气的定义
氨气,无机化合物,常温下为气体,无色有刺激性恶臭的气味,易溶于水,氨溶于水时,氨分子跟水分子通过*氢键结合成一水合氨(NH3·H2O),一水合氨能小部分电离成铵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所以氨水显弱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

氨与酸作用得可到铵盐,氨气主要用作致冷剂及制取铵盐和氮肥。

氨气的来源
氨气主要来自建筑施工中使用的混凝土外加剂,特别是在冬季施工过程中,在混凝土墙体中加入尿素和氨水为主要原料的混凝土防冻剂,这些含有大量氨类物质的外加剂在墙体中随着温湿度等环境因素的变化而还原成氨气从墙体中缓慢释放出来,造成室内空气中氨的浓度大量增加。

另外,室内空气中的氨也可来自室内装饰材料,比如家具涂饰时所用的添加剂和增白剂大部分都用氨水,氨水已成为建材市场中必备的商品。

虽然这种污染释放期比较快,不会在空气中长期大量积存,但对人体的危害也不可小视。

铵油炸药指由硝酸铵和燃料组成的一种粉状或粒状爆炸性混合物,主要适用于露天及无沼气和矿尘爆炸危险的爆破工程。

产品包括:粉状铵油炸药、多孔粒状铵油炸药、重铵油炸药、粒状粘性炸药、增粘粒状铵油炸药。

粉状铵油炸药指以粉状硝酸铵为主要成份,与柴油和木粉(或不加木粉)制成的铵油炸药。

产品包括:1—3号粉状铵油炸药。

多孔粒状铵油炸药指由多孔粒状硝酸铵和柴油制成的铵油炸药。

重铵油炸药指在铵油炸药中加入乳胶体的铵油炸药,
具有密度大,体积威力大和抗水性好等优点,适用于含水炮孔中使用,又称乳化铵油炸药。

硝酸铵
硝酸铵(NH4NO3)是无色无臭的透明结晶或呈白色的结晶,易溶于水,易吸湿结块;是铵盐受热易分解,遇碱分解;是氧化剂,用于化肥和化工原料。

纯硝酸铵在常温下是稳定的,对打击、碰撞或摩擦均不敏感。

但在高温、高压和有可被氧化的物质存在下会发生爆炸,在生产、贮运和使用中必须严格遵守安全规定。

硝酸铵受热分解温度不同,分解产物也不同。

在110°C时:NH4NO3→NH3+HNO3─174.6kJ
在185~200°C时:NH4NO3→N2O+2H2O+36.8kJ
在230°C以上时,同时有弱光:2NH4NO3→2N2+O2+4H2O+119.3kJ,
在400°C以上时,剧烈分解发生爆炸:4NH4NO3→3N2+2NO2+8H2O+123.5kJ
纯硝酸铵在常温下是稳定的,对打击、碰撞或摩擦均不敏感。

但在高温、高压和有可被氧化的物质(还原剂)存在及电火花下会发生爆炸,硝酸铵在含水3%以上时无法爆轰,但仍会在一定温度下分解,在生产、贮运和使用中必须严格遵守安全规定。

氨被吸入肺后容易通过肺泡进入血液,与血红蛋白结合,破坏运氧功能。

短期内吸入大量氨气后可出现流泪、咽痛、声音嘶哑、咳嗽、痰带血丝、胸闷、呼吸困难,可伴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乏力等,严重者可发生肺水肿、成人呼吸
窘迫综合征,同时可能发生呼吸道刺激症状。

所以碱性物质对组织的损害比酸性物质深而且严重。

凡从事氨作业人员均应进行就业前体检,有明显的呼吸系统疾病、肝或肾脏疾病、心血管疾病者应禁忌从事氨作业。

根据接触情况,对作业者每1~2年进行体检一次。

如果大家在生活中不恰当的使用氨气的话,就容易引起氨气中毒,给大家的呼吸道带来伤害,严重的影响到大家的身体健康,所以在出现氨气中毒之后,一定要及时的进行救治。

急救处理:
吸入者应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维持呼吸功能、卧床静息。

及时观察血气分析及胸部X线片变化。

给对症、支持治疗。

防治肺水肿、喉痉挛、水肿或支气管粘膜脱落造
早期、适量、短程应用糖皮质激素,如可按病情给地塞米松10~60mg/d,分次给药,待病情好转后减量,大剂量应用一般不超过3~5日。

注意及时进行气管切开,短期内限制液体入量。

合理应用抗生素。

脱水剂及吗啡应慎用。

强心剂应减量应用。

误服者给饮牛奶,有腐蚀症状时忌洗胃,并对症处理。

眼污染后立即用流动清水或凉开水冲洗至少10分钟。

皮肤污染时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至少30分钟
上面介绍的就是氨气中毒的急救措施。

这种疾病对人体的伤害是很大的,很多朋友在患上这种疾病之后,会出现昏迷现象,甚至还会失去生命,所以大家在使用氨气的时候,一定要小心谨慎,氨气的合理使用是避免氨气中毒的唯一方法。

空气中氨气浓度达500-700mg/m时,可发现呼吸道严重中毒症状。

如达
3500-7500mg/m时,可出现“闪电式”死亡。

*如何判断氨气中毒?
有接触氨气、氨水的病史,根据下列症状容易判定。

1、吸入中毒:口、服、鼻有辛辣感觉,咳嗽、流泪、流涎、胸痛、胸闷、呼吸急促、有氨味;甚者皮肤糜烂、水肿、坏死,肺水肿,喉痉挛,呼吸困难等。

2、皮肤接触:可见皮肤红肿、水疱、糜烂、角膜炎等。

*当氨气中毒如何急救?
1、使患者速离现场,静卧,给氧。

2、眼、皮肤烧伤时可用清水或2%硼酸溶液彻底冲洗。

点抗生素眼药水。

3、速送医院抢治。

氨气中毒不能用人工呼吸急救
低浓度氨气对黏膜有刺激作用,高浓度可造成组织溶解性坏死,引起肺炎及灼伤。

如溅入眼内,可致晶体浑浊、角膜穿孔,甚至失明。

1.现场急救
皮肤接触者,脱去污染的衣物,立即用大量清水彻底清洗20min以上,若有灼伤送医院处理。

眼睛接触者,立即翻开上下眼皮,用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20min以上,然后就医治疗。

对于吸入中毒,轻度中毒者,要迅速脱离现场到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畅通。

中度中毒,有呼吸困难现象,立即输氧,并送医院治疗。

重度中毒,窒息与昏迷者,立即进行人工呼吸与强制供氧,在不影响救生的前提下送医院抢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