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总体布局现状分析与构思
土木与建筑学院城规1120班汪建 201117020224
概述
深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副省级城市之一,计划单列市,全国文明城市,国际花园城市,是中国四大一线城市之一,国际重要的空海枢纽和外贸口岸。
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所设立的第一个经济特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已发展为有相当影响力的国际化城市,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深圳速度”,是中国重要的高新技术研发和制造基地。
深圳是中国重要的海陆空交通枢纽城市,并有通车里程较高的城市地铁;由于毗邻香港,市域边界设有全国最多的出入境口岸,其中皇岗口岸实施24小时通关。
该市的文化、体育等硬件设施水平可与北京、上海、广州看齐,在中国大陆属先进,2011年8月还举办了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
2010年8月,国务院批复的《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确定深圳为“中国的经济特区、全国性经济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城市”。
深圳市的建设用地包括国土口径的商业用地、工矿仓储用地、住宅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特殊用地以及交通运输用地六类。
2006年全市建设用地面积为772.82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建设用地729.08平方公里,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39.57%,特区建设用地面积为200.08平方公里,占全市建设用地面积的25.89%,特区外建设用地面积572.74平方公里,占全市建设用地面积的74.11%。
主要建设用地布局
一.居住用地:
新增住房主要供应于南山区、龙城、龙岗、新安、西乡、沙井、横岗、光明新区、坪山、坑梓、龙华、民治、大浪、布吉、坂田、南湾、石岩和松岗街道等。
构建“大均衡、小集中”的居住-就业空间,引导“大融合、小分散”的和谐社会空间。
对分布在中心城区、二线周边地区、轨道沿线地区、东部滨海地区、新城及组团中心、其他地区等六种不同类型地区的居住用地,分别采取差异化的
规划对策。
1.罗湖、福田和南山区等中心城区以存量改造更新为主、增量开发建设为辅,适度提高居住开发密度;增加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房供给,对旧居住区和城中村进行环境综合整治。
在南山区的前海、后海和西丽等片区适当增加新增居住用地供应。
2、大力改善二线周边的宝安中心区、龙华和布吉地区的居住配套环境,使二线周边地区发展成为的富有魅力、宜居的现代化居住地区,强化其相对于特区的重要通勤目的地功能。
3.在城市轨道沿线地区,加大住宅开发力度,鼓励高密度的居住发展模式,引导居住与其它适宜功能的混合布局。
增加轨道沿线的西乡、福永、横岗等地区的居住用地。
优先发展普通商品住房。
4.龙岗中心城、光明新城、坪山新城和沙井等地区,是特区外重要的产业和人口集聚地。
提供充足和多层次住房满足本地区产业配套和外围地区住房需求,以现代化居住建设与产业发展的互动凝聚人气,提升组团综合功能,发挥对中心城区的疏解作用。
5.大鹏湾沿线的盐田区和葵涌、大鹏、南澳等东部滨海地区,控制居住用地规模,限制高密度高容积率开发,建设特色化滨海居住社区。
6.其他地区主要承担本地区就业岗位的居住职能,紧凑布局,集约利用土地。
二.商业服务设施用地:
结合深圳市城市空间结构和金融产业布局的现状特点,考虑金融产业发展目标和策略,未来除了沿深南大道形成罗湖金融中心、福田金融中心和后海金融中心,即“一线三中心”的布局以外,深圳金融业的发展还依赖于与香港的紧密联系,培育金融配套服务基地的发展。
未来深圳金融业空间主要以福田中心区为金融产业发展的主中心,以罗湖、南山为副中心,同时考虑深圳金融业的发展还依赖于与香港的紧密联系,以及平湖后台金融服务基地的发育,形成“一主两副一基地”的金融总体布局结构。
规划以金融产业集聚区域为节点,以连接各节点的交通基础设施为网络,提出金融产业空间布局“分类集聚、有机互动”的“金字塔结构”,并与香港金融
中心构成港深大都市区金融产业发展的“钻石结构”。
三.工业用地:
以《深圳市工业布局规划研究》的结论为基础,结合城市工业布局的现状特点,综合考虑区域产业协调、土地开发潜力、交通基础设施以及环境约束等因素,并与本次规划确定的空间布局结构相衔接,提出“特区内外产业链上下衔接,特区外东、中、西差异化发展”的工业总体布局思路;依托西、中、东三条城市发展轴,构筑“一核、三片、九基地”的工业布局空间结构。
1.一核:研发总部中心
2.三片:先进制造业片区
(1)西部先进制造业片区
(2)中部先进制造业片区
(3)东部先进制造业片区
3.九基地
(1)福永—沙井高新技术产业制造基地
(2)光明—石岩高新技术产业制造基地
(3)龙华—坂田高新技术产业制造基地
(4)宝龙—碧岭—大工业区高新技术产业制造基地
(5)公明—松岗优势传统产业制造基地
(6)观澜—大浪优势传统产业制造基地
(7)布吉—南湾-横岗—平湖优势传统产业制造基地
(8)龙城—坪地新兴产业制造基地
(9)葵涌—大鹏新兴产业研发基地
四.物流仓储用地:
基于当前深圳市物流仓储分布和六大物流园区的发展状况,充分考虑深圳市现代物流业及物流企业的空间发展需求,结合区域环境等要素对物流园区布局的影响分析,根据物流园区规划布局的目的和原则,遵从各类物流空间分布规律及其对布局的要求,对深圳市物流园区在空间上进行总体布局。
另外,为了进一步
明确对物流园区的管理职责,将物流园区进行了级别划分,划分为市级和区级两个级别。
各类规划物流园区主要发展定位及分级情况如下。
1.港口物流园区
2.航空物流园区
3.综合物流园区
4.陆路口岸物流园区
5.配送型物流园区
五.对外交通用地:
(1)机场:深圳宝安国际机场位于珠三角的核心地带,距市中心 32 公里,占地 989 公顷,其中建成区面积(机场现有围界以内用地)为 412 公顷,属于 4E 类机场。
(2)港口:截至 2006 年底,深圳已建成蛇口、赤湾、妈湾、东角头、盐田、福永、下洞、沙鱼涌、内河九大港区及大鹏湾 LNG 码头,大亚湾码头等公司、企业专用码头。
共建成 500 吨级以上各类泊位 152 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 61 个,集装箱专用泊位 27 个,客运轮渡泊位 18 个。
(3)铁路:目前,深圳设一座主要客运站(深圳站)和一座简易客运站(深圳西站),深圳站为地区内主要客运站。
铁路货运站场由平湖南 1 处编组站、7 处办理货运的中间站及盐田港、妈湾港、蛇口港 3 处港区车场构成。
2005 年,广深线开行旅客列车 116 对,其中广深城际特快旅客列车 64 对,广九直通车 12 对。
2006 年铁路全年发送旅客约 1678.5 万人次,货物发送量为 310.8 万吨。
(4)公路:截至 2006 年底,全市共有汽车客运站 44 个,其中,特区内 12 个,宝安区 14 个,龙岗区 18 个;一级汽车站 4 个(罗湖汽车客运站、福田汽车客运站、银湖汽车客运站和龙岗汽车总站),二级汽车站 7 个(宝安汽车客运站、龙岗长途汽车客运站、龙岗区布吉汽车客运站、盐田汽车客运站、宝安龙华汽车客运站、粤运文锦渡汽车站、深沙井中心汽车客运站),三级及以下等级汽车站 33 个。
目前,深圳市长途客运班线覆盖省内各市县,辐射香港、澳门及海南、广西、湖南、江西、福建、上海、重庆、湖北、江苏、浙江、山西、四川、河南、安徽、贵州、陕西、甘肃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