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优良品种种猪繁育基地建设

优良品种种猪繁育基地建设

优良品种种猪繁育基地建设
一、申请单位基本情况
1、单位基本情况
公司始建于1996年,现有固定资产净值404万元,流动资金264万元,占地面积110亩,建筑面积11000平方米,猪舍10栋,基础母猪500头,公猪20头,年出栏10000头,拥有配合饲料加工车间、微机室、化验室、疫苗室等。

公司以沈阳农业大学畜牧兽医学院和全国机械化、现代化养猪理事会为技术依托,聘请边连权等6名全国知名专家为顾问,技术力量雄厚。

2、项目负责人基本情况及主要参加人员
负责人:李庆金边连权
主要参加人员:梁旭东毕辉(高级畜牧师)
为保证本项目建设的顺利实施,项目建设期成立由沈阳市农发局副局长陈永祥任项目总负责人,畜牧处长苗滋茂任项目监管责任人,辽中县县长彭俊和为组长、县农牧业局局长李宝全为副组长的项目实施领导小组,负责项目建设期间的组织协调、监督管理。

领导小组下设项目管理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办公室设在辽中县农牧业局,畜牧股股长黄金满任办公室主任。

项目建设期间领导小组的职能:负责全面规划,及时决策项目内的各项工程实施,掌握项目实施进程,协调有关部门工作,保证项目顺利实施,并负责检查验收工程。

项目资金管理:由辽中县农牧业局和县财政局共同负责建设资金使用的监督和管理,设资金专用帐户,保证专款专用。

二、项目基本情况
1、项目基本情况
本项目规划引进芬兰电脑全自动稀料投料设备2套(30万元),原种猪4组即100头(50万元),新建猪舍2栋,建筑面积1843平方米(70万元),购置舍栏、分娩舍网床、人工授精设备等相应仪器设备及公辅工程建设。

达产后纯种母猪2190头、纯种公猪1980头、育成种母猪720头、育成种公猪40头、商品仔猪8120头、淘汰种猪250头,总计13300头。

产品销售收入515.12万元。

2、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估算项目需新增固定资产建设投资150.00万元;需新增流动资金66.17万元。

拟申请国家支持30.00万元;其余资金由项目单位自筹解决。

3、效益分析
本项目建成后,年产品销售收入515.12万元,实现利润93.35万元。

项目经营期每年经营成本389.61万元,主要用于购置材料、燃料、动力费及工资、维护费、管理费用等。

本项目将新增20多个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机会,人均年收入近7000元,可使当地一部分农民收入水平有所提高。

每年可为沈阳地区乃至辽宁全省提供大
白和长白纯种种猪4930头,其中纯种母猪2910头、纯种公猪2020头,对提高种猪质量、调整猪群结构起到重要作用。

总之,本项目实施在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还将有力地促进农村畜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和资源的配置与优化,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4、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养猪业已经进入了有一个崭新的阶段,我国的养猪业现实情况与世界先进水平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尤其是一些先进的养殖设备、优良品种种猪,
是实施《辽宁省畜牧业倍增计划》的需要。

《辽宁省畜牧业倍增计划》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倍增”计划提出:到2007年实现全省的畜牧业产值倍增,达700亿元,占农业总产值40%以上;畜牧业增加值倍增,达280 亿元;全省农民人均牧业收入倍增,达820元。

倍增计划是在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辽宁省委、省政府提出提前10年建成小康社会的背景下提出的。

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没有农村的小康,就不会有全社会的小康。

因此,占农业比重较大的畜牧业更是任重道远。

本项目的实施,正是贯彻实施辽宁省政府提出的畜牧业倍增计划的需要。

是加快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需要。

本项目的建设对实现农产品转化增值、促进种植业调整、带动加工业、推动农业结构升级具有重要作用。

辽中县县委、县政府根据本地资源优势,将畜牧业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之一,明确提出辽中县要从农业大县向畜牧大县发展的总体思路。

要求通过加快发展养殖业生产,把辽中县建成畜牧养殖强县,以此加快农民增收速度。

目前,辽中县群众养猪的积极性比较高,但由于当地种猪数量有限,仔猪数量供不应求,品种、质量也得不到保证。

为实现辽中县县委、县政府确定的农业结构调整的总体目标,辽中县运达种猪繁育有限公司依据自身的优势,提出在种猪繁育场原有规模基础上扩建及引进国际先进设备,以满足当地畜牧业发展需求,提高优良品种猪的比例,为实现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向畜牧大县发展的总体目标做出更大贡献。

5、项目的基础
辽中县运达种猪繁育有限公司成立于1996年,隶属于辽中县农牧业局,是企业化管理、自筹自支的自负盈亏单位。

现有职工40人,其中高级畜牧兽医师1人、中级2人。

企业现有固定资产净值404万元,流动资产264万元。

有场地面积110亩,建筑面积11000平方米。

存栏基础种母猪500头(其中纯繁优良种猪200头)、种公猪30头。

年出栏猪10000头。

年销售收入378万元,利润21万元。

主要业务是通过实验示范推广优良种畜,为社会提供畜牧技术、咨询服务。

6、项目生产工艺技术方案
项目技术来源及水平
本项目技术来源于沈阳农业大学畜牧兽医学院。

该院历经5年研究,攻克了
瘦肉型猪品质改良及高效养殖技术,即采用血清酶法对种猪进行了抗逆性的选择,研制了早期断奶仔猪人工乳,进行了环境与养猪生产工艺的研究以及规模化养猪场疫病防治程序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形成了瘦肉型猪高效养殖综合配套技术。

此项技术在国内同行业中处于领先水平。

种猪品种选择
根据辽宁省种猪品种杂,优良品种所占比例较低的实际情况,本项目拟引进对当地自然条件适应性较强的国内外优良品种——大白猪(大约克)和长白猪。

执行标准
NY/T5033-2001 无公害食品生猪饲养管理准则
NY5032-2001 无公害食品生猪饲养饲料使用准则
NY5031-2001 无公害食品生猪饲养兽医防疫准则
NY5030-2001 无公害食品生猪饲养兽药使用准则
NY5027-2001 无公害食品畜禽饮用水水质
GB13078-2001 《饲料卫生标准》
GB 16567 种畜禽调运检疫技术规范
全国畜牧兽医总站[2000]60号《全国种猪遗传评估方案(试行)》
GB 8466-8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瘦肉型猪选育技术规程
GB 16548 畜禽病害肉尸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规程
GB/T18407.3-2001 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畜禽肉产地环境要求
繁育方式
本项目采用群体继代纯繁选育方式,繁育长白及大白纯种猪。

繁育体系图如下:
种猪繁育流程
引进国内外先进繁育模式,采用现代化种猪饲养技术,以周为单位,全年均衡繁育种仔猪出售。

种猪群结构及主要技术参数
本项目种猪群周转至正常年时,年存栏总头数为1850头,其中种公猪20头,种母猪500头,后备种公猪10头,后备种母猪240头,断乳种母仔猪960头,断乳种公仔猪50头。

猪群周转情况详见表4-1。

主要技术参数见表4-2。

种猪用水定额及排泄量估算
根据猪的发育时期不同,参考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年9月一版《养猪技术手册》,结合本项目实际拟定的用水定额及排泄量估算见表4-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