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拜占庭建筑艺术

拜占庭建筑艺术


圣索非亚大教堂穹顶内部
1453年,土耳其军队攻占君士坦丁堡。为了报攻城之难,土耳其皇帝下令枪杀三日,城 中百姓死亡无数,金银财宝恣意抢夺,而惟一没有动的就是圣索菲亚大教堂。土耳其把 这座名城改称为伊斯坦布尔,把这座教堂改为伊斯兰教的清真寺。他们把内部的基督教 装饰改画成伊斯兰教的图案装饰,还在教堂外面的四个角上建起了高高的尖塔。现在看 来,这四根尖尖的高塔,像柱子一般簇立在大教堂的四方,像是旗杆,又像是神圣的卫 士,增添了整个建筑的秀丽之气。
(3)马赛克装饰的 ) 画面特点 题材大 多与宗教有关,既 具体又抽象,就具 有乡土气息又十分 高雅。画面从不表 现空间,没有深度 和层次,人物的动 态不大,构图相对 呆板,这是由于装 饰材料的制约而形 成的。无论是人物 还是植物,形象基 本都要变形,提炼 简化,绘制方法基 本是勾线平涂,因 此人物不是很生动。

罗马帝国经历了3世纪奴隶大起义,经济几乎遭到 毁灭性的打击,特别是帝国西部,人口锐减,农业停 滞,商业凋敝。而帝国东部却相对稳定,它的多种经 济成分受到的冲击较小。且由于早在100多年前就已发 展的东西方贸易更趋活跃,形成了国际商业贸易区。 而原拜占庭的所在地由于控制了东南西北交通的汇聚 点就具有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 作为罗马帝国的杰出政治家皇帝CONSTANTINE THE GREAT(君士坦丁大帝)充分意识到了帝国东部的重要 性,并力排众议,在诸多城市中选中了拜占庭的原城 址作为修建新都城的城址。公元324年皇帝修建新罗马。 公元330年,新都初具规模。为了颂扬皇帝的功绩,新 首都被命名为CONSTANTINOPLE(君士坦丁堡)。 • 公元4—6世纪帝国极盛时期,城市建设发展很快, 国都建设最为繁荣,大批建筑师被培养出来,建立了 一批庞大的纪念性建筑物。
(2)马赛克装饰的技术特点 马赛克装饰的技术特点 早期的马赛克使用半透明的彩色 玻璃制作,镶嵌方法很多,统一 底色法是常用的手法,即为了保 , 持大面积色调的统一,在玻璃块 后面先统一铺一层颜色。6世纪 前底色大多为蓝色,6世纪后开 始转用金色或银色,有些重要的 建筑不惜用金箔、银箔做底。色 彩斑斓的马赛克同意在金黄的色 调中格外金碧辉煌,为创造明灭 闪烁的神秘效果,工匠们在粘贴 时故意不贴平整,朝各个方向倾 斜,让人随着视点的变化而折射 出变幻莫测的迷幻效果。马赛克 之间的缝隙故意间隔较宽,因此 很容易形成强烈的砌筑感,和建 筑的逻辑结构十分吻合。
四、代表建筑
1、拜占庭艺术的典范——圣索菲亚大教堂 拜占庭艺术的典范 圣索菲亚大教堂 是拜占庭建筑最著名的典型,代表着拜占庭建筑艺术的高峰 期,于1985年被列入联合国世界遗产名录。
圣索非亚大教堂
大教堂球形穹顶宏伟、震撼。其外部装饰粗糙,内部却非常细致奢 华。墙壁和穹顶用大理石、金箔镶嵌着基督教神圣故事画,身居其 中惶然感受到虔诚信徒们祷告的阵阵心声,庄严、淡雅、气势恢弘。
13 世 纪 的 教 堂
罗马建筑使用十字拱虽摆脱了承重 3、对欧洲纪念式建筑的影响 墙,但建筑的外部形象和内部空间形象得不到完整的集中式构图。 帆顶与穹顶的结合是个合理的方案,创造出了以穹顶为构图中心的 灵活多变的集中式形制,对欧洲集中式建筑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帆拱上加鼓座,之上完成穹顶建设,确定了穹顶在建筑构图中的统 帅地位成为构图中心,新的建筑艺术形象产生了,对欧洲纪念性建 筑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美 术 发 展
壁画
3、大理石贴面
一般平整的墙、墙裙,平面直角组合的柱与柱墩都贴彩色大理石 板,并利用大理石的纹样拼成,各种花饰效果庄重大方。 地面也用大理石铺贴,用白、绿、红、黑等颜色组成图案,柱子 大多为深绿色的,少数是红色的。柱头一律用白色大理石,在石 面上以植物的纹样做平浮雕,艺术格调高雅
拜占庭建筑艺术
欧洲中世纪建筑之一
主要内容
一、拜占庭帝国及建筑简介 二、拜占庭建筑语汇 三、拜占庭建筑装饰 四、代表建筑圣索非亚大教堂
一、拜占庭帝国及其建筑简介
欧洲从4世纪开始封建化直到14-15世纪资本主义萌芽 前,历史上称为中世纪。 拜占庭帝国是在罗马帝国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古罗 马在公元395年分裂成为东罗马和西罗马,东罗马建 都在黑海口的君士坦丁堡,后发展为拜占庭帝国。 拜占庭中心临近两河流域,受到古波斯建筑的影响, 在装饰艺术方面尤其深刻。
拜占庭帝国及君士坦丁堡
• 拜占庭帝国通常被认为开始自公元395年直至1453年。 它一般被人简单地称为“罗马帝国”。拜占庭人将 自己视为罗马人。周围的国家(东方的波斯帝国和 阿拉伯帝国,西方的欧洲国家,北方的俄罗斯)都 将他们称罗马人。从17世纪开始,西方的历史学家 为了区分古代的罗马帝国与中世纪的罗马帝国引入 了拜占庭帝国这个称法。 • 公元前7世纪,古希腊殖民者在连接黑海和地中海, 划分欧亚的博斯普鲁斯海峡的亚洲一侧兴建了卡儿 西顿城。几年后,他们又在对面修建了另一座城市, 并以他们的首领柏扎斯(BYZAS)的名字命名了这座 城市:拜占庭(BYZANTIUM)。在古罗马时代,拜占 庭的发展却受到极大限制。
建筑体系
中世纪是黑暗而愚昧的社会时期,思想被宗 教禁锢,所以建筑以宗教建筑为主导地位。 主要宗教(君士坦丁堡 中心)。由于历史和地理位置不同,两类教 堂无论在结构、造型还是艺术风格上都不同, 分别形成自己的体系。西欧发展了古罗马的 拱顶结构和巴西利卡形制,东欧在古罗马体 系上发展了穹顶结构和集中式构成形制。
2、独特语汇—穹顶与帆拱 、独特语汇 穹顶与帆拱
(1)继承与发展 帝国为建造纪念性的建筑物,开始建造宏伟壮丽 的集中式教堂。其核心是穹顶,是从古罗马建筑中发展而来,但 在方形构图上举起圆形的穹顶技术却是从波斯建筑中传过来的。 波斯的两种方法不能用来造大跨度的穹顶,且内部造型凌乱,拜 占庭建筑技术有了突破,最终解决了造型、承重等问题。
二、拜占庭建筑语汇
1、语汇的形成 2、穹顶与帆拱 3、穹顶的平衡
1、拜占庭建筑语汇的形成基础
• (1)疆域广阔与首都的地理位置,融合了各地 疆域广阔与首都的地理位置, 区的文化特征 公元5—6世纪,强大的拜占庭 帝国版图包括叙利亚、巴勒斯坦、小亚细亚、 巴尔干、埃及、北非以及意大利,还包括一些 地中海岛屿。大量的古罗马、古希腊的世俗文 化继承下来的同时,也涵盖了各种文化,波斯 文化、叙利亚与阿尔美尼亚的文化成果也别吸 收到拜占庭文化中来,终于在希腊罗马遗产和 波斯及东方文化的基础上形成了独特的体系。 • (2)国力强盛导致文化发达,城市建设极为繁 国力强盛导致文化发达, 公元4——6世纪是拜占庭帝国的极盛时 荣 期,君士坦丁堡的建设最为繁荣,由于需要, 培养出来了大量的建筑师,一大批庞大的纪念 性建筑也就应运而生了。 • (3)宗教统治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教堂建筑
平衡是指如何分解穹顶的重量 穹顶的剖面线是弧线,重量 被弧线分解成两个方向的力 量,向下的垂直压力和水平 的推力,两个力合成一个侧 推力,对建筑墙体产生了不 可低估的破坏作用。 古罗马的建筑师采用比较原 始的方法解决,即用厚重的 承重墙去支撑巨大的穹顶。 拜占庭时期则在技术上迈一 大步,他们在穹顶四个侧面 的拱券位置上严密地各砌一 个桶形拱,四个拱来抵御侧 推力。然后在拱下两侧再做 发券,靠里面一侧的券脚就 落在承重中央穹顶的支架上, 这样外墙的侧推力就被抵消。 由于结构技术的更新,内部 空间几乎没有墙面的分隔而 变得开敞、贯通而灵活了。
4、石雕装饰艺术
石雕是拜占庭建筑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
许多建筑构件都是石材做成的,如发券、拱脚、穹顶、柱头、檐口和其它承重或转折部位,那 么它的主要装饰就必须采用雕刻。雕刻大多以几何图案或程式化的植物为主。拜占庭的柱头是 独特的,采用倒方锥台型几何体,还有一种是把一个立方体由上而下逐渐磨去棱角,即从柱头 上部的方形起到柱子接触面已变成圆形,完成过渡。柱头大多为忍冬草,到6世纪后种类变化丰 富,花篮式、花瓣式甚至动物形象。总体来说受到波斯建筑影响,不如古罗马的朴素大方。5世 纪的一些雕刻在非写实的构图与造型及其强调精神性的表现上,已经是拜占庭的了。在教堂内 部装饰中,雕刻几乎仅限于柱头、上楣和石制祭坛屏饰,其形式多为浅浮雕和透雕。镶嵌画和壁 画取代雕刻,成为占主导地位的教堂装饰艺术。
(3)拜占庭美术发展阶段 ) 330年~5世纪为早期,6~8世纪为第一盛期,9~12世 纪为第二盛期,13世纪~1453年为第三盛期。 早期拜占庭美术仍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西方古典传统。一 些雕刻和绘画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有着完美的结构、自然 的动态、准确的透视及和谐的色彩。 6世纪,拜占庭美术发展进入了第一盛期,它的独特风格建 立起来。艺术观念和形式都发生了变化。艺术家不再考 虑人物形象的物质存在及其在空间中的体积和运动处理, 而是越来越多地强调表现他的内在精神体验,并赋予某 种超自然的、神秘的象征意义。这一时期绘画中,程式 化了的人物形象有着圣者的超然,宫廷的优雅。其衣饰 细节处理反映了半东方式的奢华。 8~9世纪的圣像破坏运动对艺术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在禁用圣像的时期,教堂采用几何与花卉图案。 843年 圣像争论平息下来后,拜占庭美术发展进入了第二盛期, 即所谓马其顿文艺复兴时期(867~1057)。这一时期 的美术创作被纳入一套固定的图像模式,创作主题和表 现手法都向程式化发展。艺术形象原有的美有所丧失, 开始表现出一定的人间感情。人们对世俗艺术和古典晚 期艺术发生了新的兴趣。 13世纪后半叶至15世纪中叶,被称为拜占庭文艺复兴时期, 也被看作拜占庭美术的第三盛期。政治混乱、经济极度 衰落时,拜占庭美术却再度获得繁荣,影响到意大利及 南欧、巴尔干半岛,并对俄国产生很大影响。艺术风格 又一次发生变化,题材处理更加自由,人物形象有了更 多的性格特质。
圣索非亚大教堂
教堂里多彩的大理石 绿色地面,采用的材 料则是来自埃及的斑 岩石,这种建筑材料 在当时非常珍贵,以 至于一些作护墙土的 石料被切成几毫米厚 的薄片,而无论何时 拼接小薄片都会将它 们的四周磨成波浪形 以掩饰接口的不雅, 这种细致的作风与欧 洲普遍的粗犷、不讲 求细节的建筑风气有 相当大的进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