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1)
问题探究 有人曾将柏拉图与孔子作比较,根据你现有 的知识,能否对二者进行比较?
相同点:
1.时代:都处于奴隶制时代,其思想主张均处于文化源头的 地位。 2.个人活动:从政;游历;从教 3.政治思想:孔子主张“仁”,反对暴政;柏拉图主张哲人 统治的理想国,对民主政体不满;都体现“人治”的特点, 都偏于理想化。 4.教育:都创办学校,重视教育,均主张因材施教,进行启 发式教学。 5.作品:二者的著作都属于对话集,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B.春秋时期
D.秦朝时期 D.物质 B.理念论 D.唯心论
2.柏拉图认为世界的本源是( C ) 3.柏拉图哲学的核心是( B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亚里士多德 • 他是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科 学家和教育家之一。他集中古时代知识 于一身,他的著作是古代的百科全书, 他的思想曾经统治过全欧洲。恩格斯称 他是“最博学的人”。
⑴理性世界由理念构成;事物的概念或实质:真实、永恒 ⑵感性世界由具体事物构成;物质或现象:虚假、变幻
2.评价
(1)唯心论:理念为先,知识先天(客观唯心主义)
(2)理念论触及现象及本质,感性与理性的矛盾,第一 次阐述了人的理性对于事物有触动作用,强调发挥 人的主观能动性,有积极作用。
三.理想国(政治思想)
柏拉图思想:理念论和《理想国》
一.思想产生的背景
1.战争:伯罗奔尼撒战争中,雅典同盟战败; 2.政治:苏格拉底被处死刑——以上两者暴露民主政 体弊端。柏拉图对雅典民主政治不满。 3.人物:受苏格拉底的影响。 4.思想:游历四方,考察各地,产生新思想
二.理念论(柏拉图的哲学思想)
1.柏拉图的哲学是建立在理性世界与感性世界的区别 之上
• 不同点: 1.思想:柏拉图的研究主要在哲学领域,侧重 于理性,主张建立理想国,追求真;孔子 主要侧重于伦理道德,偏重于感性,追求 善。 2.态度:柏拉图相信灵魂不死,孔子对殷周以 来的鬼神观念持怀疑态度。
课后小问题
1. 柏拉图生活的时代中国历史正处于( C )
A.西周时期
C.战国时期 A.道 A.先验论 C.《国家篇》 B.理 C.理念
亚里士多德思想
1、哲学思想 (1)世界本原:思想来源于具体事物,物质世 界和精神世界不可分割。 (2)理性是人的本质(“人是有理性的动物”) 2.逻辑学: 以科学的调查方法研究自然界,创建严密的 逻辑论证系统。
柏、亚二人成才因素
• 社会环境(决定因素): 时势为其提供经济和文化基础 • 教育条件(主导作用): 师从名师,宽松的学术环境 • 个人因素(主体作用): 勤奋好学,科学探索,广泛游历
1.代表作:《理想国》 2.观点 ⑴理想国家:
①护国者—负责治理国家 “智慧之德” ②卫国者—对外御敌,对内保民 “勇敢之德” ③生产者—从事生产,要有节制 “节制之德” 三个阶级各具其德,各守其位,国家必然处于和谐状态. ⑵国家统治者:贤人(最富有智慧、最具正义感和理性)
3.评价: 积极:鼓励人们独立理性思考,为理性主义的发展 奠定了基础。 消极:想法本身有很多错误
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
柏拉图 他是古希腊思想史的丰碑,他是古希 腊文明魅力的焦点,他留下了古代人 类思维的梦想与创意,他将真理之光 带给了人类的未来。
柏拉图 (Plato)古希腊哲学 家,生于雅典,自幼受到良好而完 备的教育,少年时代勤奋好学、多 才多艺且体格健壮。除了家庭的 熏陶之外,给他影响最为深远的是 正直善辩的哲学家苏格拉底。苏 格拉底被处死的悲剧给柏拉图极 大刺激,他对当时的政客、法典和 习俗愈来愈感到厌恶,从而决心继 承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并从事于 缔造理想国家的理论研究。约公 元前387年,他回到雅典创办他的 著名学园,这是一所为系统地研究 哲学和科学而开设的高等院校。 公元前347年,柏拉图以八十岁高 龄死于雅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