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的方法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地运用朗读手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朗读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注重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是每个语文教师应尽发职责。
语文教学离不开朗读的训练与培养,尤其是小学低段的语文教学更是离不开朗读的指导。
关键词: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学朗读指导
朗读是一项令学生身心愉悦的教学活动,只有充分朗读,学生才能悟、体、发,从中认识到祖国语言的丰富多彩和博大精深。
让学生学会朗读,可以取代教师在课堂上的大量讲解,还可以给学生自由的想象空间。
下面我就低年级语文如何进行朗读教学,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合理使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浓厚朗读兴趣
兴趣是学生一切学习活动的开始,对于小学初级阶段的学生来说,过于复杂的教学方法,往往起不到关键性的作用,从学生的学习特点出发,这个时期学生对于图画、图形非常敏感,记忆速度也很快,那么教师通过使用各种丰富多彩的图片、图画,来丰富朗读教学内容,结合课文内容制作多媒体课件,提升课堂的趣味性,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容易被激发出来,进而主动跟随教师展开学习,朗读能力也会不断得到提升。
比如:《海底世界》一文的朗读教学,在教学之前,教师搜集各种各样鱼类、珊瑚、石头、贝壳等事物的图片,并结合课文将这些图片制作成多媒体动画,配上音乐,在教学中播放幻灯片,为学生营造一个奇幻美丽、色彩斑斓的教学情境,学生仿佛自己置身于“海底世界”中,思维一下子就会活跃起来,学习欲望也随之高涨,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下,教师带领学生开展朗读教学,效果势必会更好。
二、掌握朗读技巧
1.读音要标准、圆润。
说好普通话是朗读好的基本条件,低年级搞好拼音教学至关重要。
教师要把声调、前后鼻韵母、平翘舌音一一都给学生认真区分。
如没有鼻音的ye(页、叶、夜)、有鼻音的yan(燕、雁)、mei(妹)与mai(麦)等,不仅要教会学生韵母的发音方法,还要把整个音节进行反复的练读,并与一些错误的发音方法进行比较,加深学生记忆。
2.读出文章中的标点符号。
标点符号就如机器上的螺丝钉,没有它们,机器就会零散。
在文章中如果没有标点符号,文章就会语序散乱,意义混乱。
在朗读中,一定要注意标点符号的正确读法:问号用于疑问句或反问句的末尾,一般常用升调读;叹号在句中所表示的意义都比较强烈,一般常用降调读;其它标点符号也要讲究停顿,如逗号要比句号停顿短,省略号要比句号停顿长,等等。
农村小学生朗读,喜欢拖腔唱读、拖泥带水,如掌握了这些朗读技巧,学生就会感到朗读如音乐中的节拍,有长有短、有轻有重、有高有低,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喜欢朗读,从而对语文情有独钟。
3.注意句子中的一些轻读助字词。
不少小学生读课文,就像和尚念经,哼哼咿咿,所以,要想改变此种现状,教师力争做到:(1)注意长句不能读得上气不接下气,更不能读成破句。
如排比句的朗读,一定要换气、停顿。
(2)注意句中的“的”、“了”,突出句中的重点字词。
如:《不用嗓子的歌手》中小黄莺称赞说“你的嗓子真不错!”的“的”字,还有“小蜜蜂笑了起来”的“了”等字均需轻声细读。
三、充分挖掘文章的美,帮助学生领会文章魅力
美的事物总是有吸引人的魅力使学生们发现美就会给他们积极朗读的动力,一篇优秀的文章,凝聚了作者的思想、激情与灵感、因为作者的情感与思想,使文章独具魅力、它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情感与情操,对他们实现道德教育,读通课文,读懂语句并理解文章内容,低年级的学生年级小,但是他们也有对文章的独特想法和见解。
比如:课文《上天的蚂蚁》就反映了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在亲人的鼓励下,不断的努力,只要不气馁就一定能够完成自己的目标,人生总会遇到这样的挫折,成功不可能一墩而就,只是我们要懂得在别人的鼓励卜不停的努力,生活中的困顿与挫折,我们就会
不断地战胜与克服。
这样的话题是贴近学生生活的,并有指导意义,也易使学生在语文朗读中体会文章的魅力所在体味它的深刻内涵。
扩大朗读训练面。
朗续训练,必须想方设法调动全体学生全身心地投入。
特别是低段学生,年龄小,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短,单调的阅读方法只会使学生读得口干舌燥,昏昏欲睡。
要适当地创设情境,创设气氛让学生愿读、乐读、争着读。
如学生朗读时放些相应的背景音乐,有时请学生配配画外音,也可把学生的朗读现场录音进行比赛等等。
每个班的学生都不是整齐划一的,其水平、能力都有明显的差异。
因此,在朗读教学中也应体现层次性。
复杂程度不同的语段要因“材”而读,对不同要求的朗读练习也应量“材”录用,对朗读的评价也要因人而评,让学生多一些成功的喜悦。
同时,多为“丑小鸭”创造“登台亮相”的机会,要知道美丽的白天鹅也有“丑小鸭”的经历。
四、重视朗读指导
(一)自主朗读。
在每学一篇新课文之前,始终保证学生充足的自主朗读时间,要求学生达到用普通话朗读、声音响亮、吐字清楚、读准字音、初步大致理解课文内容。
如课文中的时间、地点、主人公、哪几段可以分角色朗读等简单的问题。
(二)教师范读。
低年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弱,理解感悟能力有限,所以教师必须做好示范朗读。
教师要运用手势动作、眼神表情、深情地带领学生入情入境,深层次地感悟课文内容,把来自课文的准确信息直接传递给学生,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使学生在教师的范读中潜移默化地提高朗读水平。
(三)形式多样的朗读。
朗读的形式繁纷多样,不一而足,但各种形式的朗读有各自的功能和适用范围。
当抒发对大自然的热爱情感时,宜添加点背景音乐;当遇到对话较多、情趣较浓的段落时,宜采取分角色朗读;当需要渲染气氛,推波助澜时,宜用齐读,等等。
如S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六课《阳光》,第二段描写美丽的大自然,配上《班德瑞》的原始古典音乐,让学生体会那美丽的大自然,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美轮美奂、惟妙惟肖。
第四段到第七段是佳子与奶奶的对话,采取学生小组合作的方法,分角色朗读。
让学生真切地扮演佳子与奶奶,贴近学生实际生活,靠近学生真情实感,从内心深处想象奶奶对孙女的那份爱,那么,课文所传递的那份爱与爱的回报,自然而然的通过朗读使学生自己感受并领悟。
教师不用挖空心思地去讲解,只要保证学生充分的朗读时间,采取有趣的朗读方法,创造自由的想象空间,学生就可以像一只风筝在教师的牵引下自由的飞翔。
(四)点拨指导式朗读。
朗读教学中,我们往往要求学生读后自主说出对课文的感受,但由于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不尽相同。
因此,课文中的一些问题,需老师点拨式的朗读指导。
总之,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作为语文教师,通过各种教学实践,加强阅读训练,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为他们今后进一步学习和运用语言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们要改变传统阅读教学的方法和理念,要重视确立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把阅读教学的终极目标,放到使学生获得较高的独立阅读能力上来。
参考文献:
1.安美红.优化小学语文作业提高小学语文质量[J].中国校外教育,2014,20.
2.可丽.新课改下小学语文作业优化设计的探索与实践[J].科技资讯,2015,6
3.李吉林,田本娜,张定璋.小学语文情境教学与情境教育[M].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13-1
4.
4.丁敏.浅谈散文教学中的情境教学[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7.10,VOL10(5):7
5.
5.王红.自我教育理论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绥化学院学报,2005(5):171-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