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考研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是为培养适应国家科学技术发展和经济发展的高级信息技术人才而设立的。
信息技术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同时它他已成为其它国民经济发展提供重要的手段和工具。
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已遍及各类工业、农业、交通、能源、金融、医疗卫生以及人文、艺术等各个领域。
随着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大量需要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高级人才。
本专业为适应各种社会需求,设立了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网络、并行处理、容错技术和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等多个方向。
博士生进入本专业后将在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上得到更深入扎实的培养和提高,在应用时间和独立科研工作能力得到严格充分的锻炼和增强,在此基础上更加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使之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国家和社会迫切需要的高级人才,毕业后将在教育、科研和信息产业、金融管理和各行各业上发挥其聪明才智。
本专业近年来承担了国际合作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计划、重点和面上)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项目、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以及上海市重点研究项目等20余项。
在《IEEE TRANS. on RA》、《IEEE Trans. on Fuzzy Syst》、《Int. J. of Comp. Math》、《中国科学》、《计算机学报》、《软件学报》、《电子学报》、《自动化学报》、和《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的国内外重要核心学术刊物上发表200余篇学术论文,出版著作和教材数10本,获得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奖和自然科学奖10项。
本专业具有稳定的、分布合理的学术梯队,共有教师32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13人。
一、培养目标
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人才,要求博士研究生达到:
1.较好地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坚持三个代表,与时俱进,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高尚、学风严谨、富有激情、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领域的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创新意识,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和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熟悉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和知识;能用一门外国语熟练阅读外文的专业文献,撰写论文摘要,以及会话交流。
3.坚持体育锻炼,具有健康的体魄。
二、研究方向
本专业设立研究方向:
1.计算机辅助设计
2.计算机网络
3.并行处理
4.容错技术
5.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
三、学制及学习年限
硕博连读生学制4.5年,课程学习不多于2年,论文工作不少于2.5年。
博士生学制为3年,课程学习不多于1年,论文工作不少于2年。
博士生的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5年。
对于确认为有可能成为优秀学位论文的研究生,论文工作演唱的时间及期待与另行处理。
对部分提前完成培养计划、学位论文符合申请答辩要求的研究生,经过规定的审批程序可以提前答辩、毕业并申请学位。
四、学分要求
博士生总学分不少于20学分,其中学位可不少于5门13学分,非学位课不少于2门4学分,必修环节3学分。
硕博连读士生总学分不少于44学分,其中学位可不少于23学分,非学位课不少于15学分,必修环节6学分。
课程设置和课程教学
小提示:目前本科生就业市场竞争激烈,就业主体是研究生,在如今考研竞争日渐激烈的情况下,我们想要不在考研大军中变成分母,我们需要:早开始+好计划+正确的复习思路+好的辅导班(如果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2017考研开始准备复习啦,早起的鸟儿有虫吃,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