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6 农业生产专业化与社会化

6 农业生产专业化与社会化

化的关系。 • 4、农业生产专业化与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关系。 • 5、借鉴国外经验与发挥我国传统农业精华的
关系。
第二节 农业生产社会化
• 农业由孤立的、封闭的生产方式转变为分工细密、 协作广泛、开放型的生产方式的过程。
• 一、特征:建立在社会分工深化、广泛社会协作、 农业系统对外开放的基础上。
• 二、作用: • 1、能充分发挥协作优势,提高现代农业的总体功
• (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功能
• 1、产前服务:提供农业生产所需的各种生产资料 • 2、产中服务:提供技术方案及其实施指导 • 3、产后服务:加工、检验检疫、包装储运、销售 • 4、经营管理服务:经营方案、信息、法律 • 5、教育培训服务:教育、科普、培训 • 6、金融服务:融资、信贷、保险 • 7、生活服务:住房建设及其他消费服务
(三)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 1、转变职能,大力发展政府机构和国家事业单位 对农业的公共服务。
• 2、按照等价交换原则,发展涉农企业对农业的服 务。
• 3、深化农村供销社体制改革,密切供销社与农民 的经济联系,强化其为农业服务的功能。
• 4、改革农村信用社,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 5、强化地区性合作经济组织的服务功能。 • 6、鼓励和支持农民联合兴办各种服务组织。
致,以便充分发挥专业化生产的区域优势。 • 4、具有进行专业化生产的技术力量。 • 5、保证专业化产区农民生活消费所需的各种农产
品的供应,使农民彻底摆脱“小而全”的生产结 构和经营方式。
三、我国农业生产专业化的实施
• 要处理好以下几方面关系: • 1、积极扶持与稳步发展的关系。 • 2、专业化与综合发展的关系。 • 3、农业生产专业化与其产前、产后部门专业
3、农艺过程专业化:改变农业生产过程的全部农艺活 动由一个企业完成的做法,将生产过程的某些环节分 离出来,分别由专门的企业去完成的分工形式。
二、农业生产专业化的条件
• 1、工业部门能向农业提供必需的物质技术装备。 • 2、为农业服务的产业要配套发展,以满足农业专
业化生产的各种需要。 • 3、农业专业化生产区域内的自然条件应当大体一
能。 • 2、促进农业生产专业化的发展。 • 3、有利于在农业中推广现代科学技术和运用现代
农业物质装备。 • 4、促使农民成为现代新型系 • 1、公共服务体系:各级政府机构和有关事业单位,
在国家的直接支持下,向农民提供资金、技术、 信息、经营管理、法律援助等方面的服务。 • 2、合作服务体系:A、农业内部的合作组织,基 本组织形式为地区性农业合作组织和专业性合作 组织。B、来自农业外部的合作组织。 • 3、经营性服务体系:各种涉农企业,自负盈亏, 向农业提供有偿服务。
• 类型:农业地区专业化、企业专业化、农 艺过程专业化
农业专业化的类型
1、农业地区专业化:根据各地区的自然、经济社会条 件以及农业生产各部门和各种动植物自身的适应性, 发挥比较优势,因地制宜地安排农业生产,在较大的 地域之间进行的农业生产分工形式。
2、企业专业化:各农业企业从自身的实际出发,集中 力量发展最适合的生产项目,而其它生产项目趋于从 属地位或逐步消失的过程。
第六章 农业生产专业化与社会化
• 第一节 农业生产专业化 • 第二节 农业生产社会化 • 教学片 超大集团
第一节 农业生产专业化
• 一、农业生产专业化及类型 • 二、农业生产专业化的条件 • 三、我国农业生产专业化的实施
一、农业生产专业化及类型
• 各地区或农业生产单位逐步改变“小而全” 的生产结构和经营方式,根据自然条件和 社会经济条件的特点,以及农业生产各部 门和各种作物的生态适应性,专门从事本 身最适合的某(几)种产品或生产环节的 生产,使生产活动趋于专一化的过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