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_______________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国际商事合同法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篇一:第二章国际商事合同法第二章国际商事合同法(教案)徐朝仁1、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合同、国际商事合同和国际商事合同法的基本概念;着重掌握国际商事合同有效成立的条件及履行与违约的救济措施;熟悉国际商事合同要约和承诺的基本概念及其有效与承诺构成的必备条件;了解合同让与和消灭的有关国际商事合同法的规定。
2、教学重点:国际商事合同有效成立的条件及履行与违约的救济措施。
3、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实施开放式、启发式教学法;运用即兴问答、实例和最新信息,充分调动学生对探讨国际商事合同现实问题的兴趣、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潜能。
4、教学课时安排:6 课时。
5、教学主要内容,即教学讲义:第一节国际商事合同的基本原则一、什么是合同?世界各国对合同所下的定义并不完全相同。
1、大陆法系基本上认为,合同是一种协议,其本质是双方的一种合意,即合同双方的意思一致。
《法国民法典》第110 条规定:“合同是一人或数人对另一人或数人承担给付某物、价值或不作某事的义务的一种合意。
”2、英美法系一般认为合同的本质是一种“诺言” ,即当诺言有了对价时,诺言与对价成为交易的对象,诺言成为合同。
《美国法律重述合同》规定:“合同是一项或一组这样的诺言:它或它们一旦被违反,法律就会给予救济;或者是法律以某种方式确认的义务的履行。
”一些英美法国家的立法及学说正在力图将大陆法“协议”的概念运用于英美法中。
《美国统一商法典》明确指出:“修改本典范围内之合同的协议,既使缺少对价,仍可具有约束力。
”英国《牛津法律大辞典》认为:“合同是二人或多人之间为在相互间设立合法义务而达成的具有法律强制力的协议。
”即兴问答:你认为究竟什么是合同呢?请你给合同下一个定义,好吗?3、我国的法律关于合同的定义是怎样规定的呢?我国《民法通则》的定义:“合同是当事人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关系的协议。
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
我国《合同法》规定:“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二、什么是国际商事合同?我们根据《国际商事合同通则》界定为:国际商事合同是指商人之间交易,具有商事性质的国际合同。
其中“商人”、“商事性质”和“国际”都应从广义上加以理解。
1、“商人”是指从事经营活动的自然人或法人;2、“商事性质”不限于买卖等狭义的商业活动,而是包括金融、投资、租赁等各种以营利为目的活动;3、“国际” 则是跨国因素的泛指:即主体、客体、订立、变更或履行等行为与国外有牵连的商事合同,都是我们这里所称的国际商事合同。
三、什么是国际商事合同法?国际商事合同法是调整国际商事合同关系的国际法律规范的总称。
四、国际商事合同法的渊源是什么?1、调整国际商事合同关系的国际法规范。
目前,尚不存在具有一般法性质而广泛适用于国际商事合同各领域的综合性国际条件或公约。
但在国际货物买卖、国际货物运输和票据结算等合同领域都出现了有很多国家参加的国际公约,在很多情况下,这些公约便是适用该领域中国际商事合同当事人之间权利义务确定的依据,自然成为国际商事合同法的一个最显著的渊源。
如《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1980 年)、《联合国海上货物运输公约》(1978 年)、《联合国国际汇票和国际本票公约》(1988 年)。
2、国际商事合同惯例。
国际统一私法协会XX 年修订的《国际商事合同通则》,它是一部适用于所有类别国际商事合同的综合性惯例。
国际商会制定的XX 年修订的《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1993 年修订的《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UCP500)》。
3、调整国际商事合同关系的国内法规范。
以条约、公约或国际惯例为表现形式并适用于国际商事合同的国际法规范虽然已具有相当规模,但因参加或认可国家有限、当事人明示排除及这些规范自身在某些方面的缺漏等原因,在很多场合下,国际商事合同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只能根据有关国家的国内法确定。
不少国家制定了适用于国内一般合同和国际商务合同的法律规范。
①大陆法系国家一般将国内合同和国际合同问题归入民法典或债务法典中加以规定,如法国《民法典》的第三卷和德国《民法典》的第一篇。
大陆法系中的某些国家也制定了适用于国内和国际商事合同的单行法,如德国1976 年的《普通合同条款法》。
②在英美法系国家,判例仍为规范国内和国际商事合同的主要法律形式。
当然,这些国家的立法机构也制定了一些与货物买卖、海上运输、海上保险等类国内和国际商事合同有关的单行法,英国的《货物买卖法》(最新修订于1995 年)、《海上货物运输法》(最新修订于1992 年)及《海上保险法》(1906 年)。
美国各州广泛采用的涉及八大类合同的《统一商法典》(最新修订于XX年)等。
美国法律协会主持而由著名合同法专家编写的《合同法重述》(第二次)对合同方面的很多规则作出了系统和权威的阐述,因此,该《合同法重述》是我们学习和研究美国国内和国际商事合同法的重要依据。
③我国效法国际上多数国家的做法,制定了统一的合同法,适用于国内合同和国际商事合国。
我国1999 年的《合同法》就是典型的一例,还有1992 年《海商法》和1994 年的《对外贸易法》。
五、国际商事合同的基本原则。
根据有关的国际条约、《国际商事合同通则》和其他国际惯例,我们认为当前国际商事合同的当事人必须遵循以下各项原则:1、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
意思自治原则是指当事人有权自由的订立国际商事合同和确定合同的内容,并经相互间协商一致可以自由地进行修改或废止。
2、诚实信用和公平原则国际商事合同通则》和包括我国在内的很多国家或地区在合同法中明确宣布了此项原则。
《国际商事合同通则》明确规定:“当事人各方不得排除或限制此项义务” 。
其中的“诚实信用原则”不仅意味着当事人相互间不得欺诈和胁迫,而且要求他们本着善意订立、变更篇二:国际商事合同法案例第三章国际商事合同法案例题目案例 1 暂时中止履行合同。
加拿大公司与泰国公司订立了一份出口精密仪器的合同。
合同规定:泰国公司应在仪器制造过程中按进度预付货款。
合同订立后,泰国公司获悉加拿大公司供应的仪器质量不稳定,于是立即通知加拿大公司:距悉你公司供货质量不稳定,故我方暂时中止履行合同。
加拿大公司受到通知后,立即向泰国公司提供书面保证:如不能履行义务,将由银行偿付泰国公司支付的款项。
但泰国公司受到此通知后,仍然坚持暂时中止履行合同。
问题:泰国公司的做法是否妥当?案例 2 分批交货下的解除合同。
意大利某公司与我国公司签订了出口加工生产大理石的成套机械设备合同,合同规定分四批交货。
在交付的前两批货物中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质量问题。
在第三批货物交付时,买方发现货物品质仍然不符合合同要求,故推定第四批货物的质量也难以保证,所以向卖方意大利公司提出解除全部合同。
问题:我国公司的要求是否合理?案例3货物的风险转移。
香港某公司与我国某公司与XX 年10月 2 日签订进口服装合同。
11 月2 日货物出运,11 月4 日香港公司与瑞士公司签订合同,将该批货物专卖,此时货物仍在运输途中。
问题:货物风险何时由香港公司转移到瑞士公司?案例4是否构成根本违反合同。
XX年2月8日,香港某电业有限公司A与珠海拱北某公司B签订购销合同。
合同规定:拱北公司向香港公司订购日产佳能复印机200 台,价格为CIF 九州港1499美元一台,交货期限为4月15日,付款方式为信用证付款。
在合同履行时,4月13日B公司收到装船电报通知,电报称所有货物与4 月12 日往珠海九洲港并注明合同号及信用证号。
4月19日B公司收到九州港码头提货通知,码头方面向公司出示随船提单一份。
提单上的装船日期为4 月13日,到货是4月16日,B公司认为香港公司A未按合同交货期限规定的4月15日交货,电报所称4月12日装船不真实,因而没有马上提货。
5 月2 日, B 公司接到中国银行珠海分行承付通知, B 公司提出拒付,理由是香港公司延期交货,并于当天电告香港公司,宣告解除合同。
香港公司不同意解除合同并提出异议,从而产生纠纷。
问题:什么叫根本违反合同,什么情况下可以采用解除合同的救济。
案例5买方解除合同。
XX年1月,中国A公司与日本B公司先后签订合同,由B公司按CIF交货条件将合同项下的8万只用于显像管生产的电子枪按时交予中国 A 公司。
货到后,A 公司在实验性使用中发现,电子枪存在质量问题。
后经双方协商,同意由中国商检机构进行品质检验,经检站证明,电子枪的质量确实存在较大质量缺陷。
A公司随即与B公司交涉并达成索赔协议。
协议规定:(1)A 公司对已收货物中已使用的部分电子枪暂不退还B公司;(2)B公司应该在三个月内将符合质量要求的万只电子枪发运到A公司;(3)更换的货物运到后,买方将抽样检测,不合率大于20%,则整批退货。
结果, B 公司交来的货物仍然不符合质量要求。
双方在此协商, A 公司提出,B 公司可将应该提供的电子枪品牌更换为“日天”或“星星”牌。
B 公司表示同意按照A 公司的要求提供货物,并将此作为索赔协议的一部分。
后由于新供货方的原因,B公司仍然未能履行义务。
XX年5月,A公司向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请求:(1 ) B 公司退还万只电子枪的价款及利息;(2)已经使用的5000 只电子枪造成的经济损失由 B 公司承担;(3)有关检验的相关费用由 B 公司承担;(4)保管费、货物差价等经济损失由B公司承担。
问题: B 公司是否构成根本违反合同, A 公司有何种权利案例6买方要求损害赔偿。
XX年3月5日,北京某工业供销公司(买方)与荷兰碧海有限公司(卖方)签订了一份进口机床的合同。
合同规定:由卖方在XX年12月7日前交付买方机床100 台,总价值5 万美元,货到3 日内全部付清。
7 月7 日,卖方来函:因机床价格上涨,全年供不应求,除非买方同意支付 6 万美元,否则卖方将不交货。
对此,卖方表示按合同规定价格成交。
买方曾经于7月7日询问另一家公司寻找替代物,但新供应商可以在12 月7 日前交付100 台机床并要求支付价款万美元。
买方当即未立即补进。
到12 月7 日,买方以当时的万美元的价格向另一供应商补进100 台机床。
对于差价损失,买方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卖方赔偿其损失。
问题:补进属于哪种救济方式?买方要求是否合理?案例71998年4月,中国进出口贸易A公司售与法国B客户货物一批。
B 客户按合同规定开出不可撤销即期信用证。
开证行系法国的R银行,通知行为法国在我国的C分行,该信用证要求C分行保兑并指定由该行议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