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外科学课件:重症监测治疗与复苏
外科学课件:重症监测治疗与复苏
心肺脑复苏(CPCR)
Cardiopulmonary cerebral resuscitation
心肺复苏成功的关键不仅是自主呼吸和 心跳的恢复,更重要的是中枢神经系统 功能的恢复。
心跳骤停
定义:指心脏因本身疾病或其他原 因所致的有效搏动突然停止,血液 循环中止,造成中枢神经系统和其 他脏器组织完全缺氧。
CPCR的阶段和步骤
① 基本生命支持 (BLS support)
basic life
② 高级生命支持 (ALS life support)
advanced
③ 复苏后治疗
(PCAC post-cardiac arrest care)
(PRT post-resuscitation treatment)
首选静脉给药
常用药物
肾上腺素是心肺复苏中首选药物 作用: 增强心肌收缩力,使心室纤颤由
细颤转为粗颤,提高电除颤成功 率;增加心肌和脑的血流量。 静脉用量:1.0mg, 必要时每3-5分钟可重复使用。
心室纤颤-细纤颤 ventricular fibriliation
心室纤颤-粗纤颤 ventricular fibriliation
监测治疗的内容
循环系统 血乳酸浓度 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70-75%
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 70-80%
呼吸系统
病情评估
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 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Ⅱ (APACHEⅡ)
心肺复苏
基本生命支持 (BLS)
基本生命支持
主要任务: 是迅速有效地恢复生命器官 (特别是心脏和脑)的血供和供 氧。
心脏停搏的判断
神志丧失 大动脉搏动消失 无自主呼吸 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
不再强调检查是否有大动脉搏动作为诊断心搏骤停 的必要条件
启动紧急医疗服务系统
EMSs(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s systems)
头后仰、张口、托下颌
1、徒手人工,一般适用于现场复苏。 2、简易人工呼吸器、机械通气
口对口(鼻)人工呼吸
是简便有效的现场急救人工通气法。 具体方法 其缺点是操作者易疲劳。
(三)尽早电除颤
电除颤是以一定量的电流冲击心脏使室 颤终止的方法,是目前治疗室颤 的唯一有效的方法。
分为 胸内除颤 胸外除颤
收缩和排血功能。
(一) 心脏按压
是指在心脏停搏后,间接或直接 按压心脏以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 的方法。
心脏按压方法
1. 胸外心脏按压 心泵机制和胸泵机 制
2. 开胸心脏按压
胸外心脏按压
按压点:两乳头连线终点(胸骨下1/2或剑 突上4-5cm
幅度 :至少5cm 频率: 至少100次/分,按压与松开的时间
4min 自主循环已恢复仍昏迷者,浅低温治疗 32-34℃ 12-24h
脱水(提高脑灌注压)
应以减少细胞内液和血管外液 为主,而血 管内液不仅不应减少和浓缩,还应保持或 高于正常并适当稀释 以渗透性利尿为主 (如甘露醇) 快速利尿药为辅助措施 (如速尿) 血管活性药,胶体液——血药高于正常水平
三)肾上腺皮质激素 的应用
基本生命支持的任务和步骤
可归纳为A B C D三步骤 A 保持气道通畅 (Air way) B 进行有效的人工呼吸 ( Breathing) C 建立有效的人工循环(Circulation ) D 除颤( defibrillation )
心跳骤停的类型
①心室停顿 心脏完全处于静止状态 ②心室纤颤 心室不规则蠕动但无排血功能 ③电-机械分离 有心电活动,但无机械
次/min 4. 按压幅度从4-5cm改为至少5cm 5. 缩短从最后一次按压到除颤时间和除
颤到恢复按压时间 4min 8min内2min 6. 强调团队协作
高级生命支持
归纳为 呼吸支持,自主循环维持,监测,药物治
疗 儿茶酚胺类和血管加压素 钙剂 碱性药物 抗心律失常药
给药途径
气管内给药 常规用用量的2-2.5倍 静脉给药 心内给药
为1﹕1 ,和呼吸比为30:2 判断:心脏按压有效是可以触及大动脉的搏
动,PETCO2,肤色变红润,血压测的,散大 的瞳孔缩小。
(二)人工呼吸
首先要保持呼吸道通畅
(1)清除呼吸道内的分泌物 (2)头后仰,托下颌 (3)放置口咽和鼻咽通气道
气管插管
无颈部外伤:仰卧抬颈法
打开气道手法:下颌前推法(托下颌法)
胸外除颤
将电极板置于胸壁进行电击 电极板位置:一电极板放在靠近胸骨右缘
的第2肋间,另一电极板置于 左胸壁心尖部。 所需电能: 单相360J,双相200J,小儿为24J/kg。
2010心肺脑复苏的重要修改
1. A BC 改为 C AB 2. 早期除颤 3. 按压速率大约100次/min改为至少100
可用于神经组织水肿的预防。
临床仍有争论
医院终止CPR 的标准
1、脑死亡 2、无心跳及脉搏
脑死亡
临床诊断:深昏迷,脑干反射全部消失,无自主 呼吸(靠呼吸机维持,呼吸暂停试验阳性)。以上必 须全部具备。
复苏后治疗
稳定循环功能 调整酸碱平衡 呼吸功能的维护 稳定其他脏器功能,防治MODS
脑复苏
(一)非特异性治疗 为脑复苏创造良好的全身环境和 局部的颅内环境
(二)特异性脑复苏措施
低温脱水综合治疗
低温是脑复苏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降低脑细胞的氧需量,维持脑的氧供平衡, 起到保护脑的作用。
重症监测治疗与复苏
重症监测治疗
重症医学 critical care CCM 重症监护病房 intensive care unit ICU
监测的目的
早期发现危险因素 连续评价器官功能 评估原发疾病严重程度 指导诊断和鉴别诊断资料 实施早期目标导向治疗 (early goal-directed the rapy , EGDT)
1. 熟悉复苏的概念及其社会意义和群众 意义。
2. 熟悉心跳呼吸停止的及时确诊原则。 3. 熟悉脑复苏的意义及处理原则,给药
种类,途径和剂量,了解心肺复苏后 处理的原则。
心肺复苏 (CPR)
定义:使心跳、呼吸恢复的一切措施。 以人工呼吸替代病人的自主呼吸, 以心脏按压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并 诱发心脏的自主搏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