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总资本的核心问题
• ②从价值形式上把社会总产品划分为 三个部分,进一步阐明了这三个部分的 价值都要得到实现。
• ③两种划分还指明了实物补偿和价值 补偿的相互依赖关系。
• ④马克思正是以这两个基本原理为前 提,解决了社会总产品按价值和实物实 现的一系列问题,从而为科学地揭示社 会资本再生产和流通的规律性奠定了坚 实的理论基础。
两者都得到实现,社会资本的再生产才能正常进行.
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 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 ①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是社会资本再生产正 常进行的基础。只有社会总产品全部销售出去, 能补偿预付资本并获得剩余价值,才能重新购买 所需要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进行再生产。
• ②社会总产品的实物补偿是保证社会资本再生 产正常进行的关键。只有上一个生产过程中消耗 掉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得到补偿,再生产才能 再进行。
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的 经济含义
• 第二部类全部产品的价值,必须等于两大部
类原有的可变资本价值,追加的可变资本价
值以及资本家用于个人消费的剩余价值之和。
• II (c v m) I (v v m) II (v v m) 或
II
(c
m
m
)
I
(v
m
x )
Iv
IIv
x
x
x
• 表明:第二部类全部产出(供给)必须在总量
第一节 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
一、社会资本运动
个别资本和社会资本相对应
含义 个别资本(单个企业):独立发挥资本职能的 单个资本。
理解:从生产资料私有制的角度来理解 。 私有制使各个单个资本(或企业)相互分离, 它们都独自完成生产m和实现m的职能 。
以前我们研究的对象是个别资本,并未涉 及到个别资本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
第二,简单再生产是扩大再生产的出发点和基
础。
1、分析前的假定(分析扩大再生产时仍适用)
◎考察的是纯粹的商品经济,不存在自然经济成分, 全部产品是商品。整个社会只有资本家和工人两个 阶级。 ◎一年经历一次生产过程,不变资本价值在一次生 产过程中全部被耗费掉,并全部转移到新产品中去 (预付资本=耗费资本); ◎全部商品都按价值出卖,价格和价值一致; ◎没有对外经济关系和储蓄; ◎剩余价值率是100%,资本有机构成不变。
I (v v m ) II (c c) x
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的 经济含义
• 2、第一部类全部产品的价值,必须等于两大 部类原有的不变资本价值和追加的不变资本 价值之和:
• I(c v m) I(c c) II(c c) 或
I (v m) IIc Ic IIc
• 表明:第一部类全部产出(供给)必须在总量 和结构上都符合两大部类对生产资料补偿需 要和扩大再生产的追加需要。
使Ⅰ4000c得到实现
2、第二部类内部各部门各企业间的交换 : 使Ⅱ (500v+ 500m)得到实现
3、两大部类之间的交换 : 使 Ⅰ1000v+1000m 和Ⅱ2000c 得 到实现
三次交换关系图示
Ⅰ 4000c+1000v+1000m=6000
1·内部
3·之间
2·内
Ⅱ2000c+ 500v+ 500部m =3000
社会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的经济含义
• ②I(c+v+m)=Ic+Ⅱc,即第一部类所生 产的全部生产资料价值,必须等于两大部 类所消耗的不变资本价值的总和。表明: 整个社会的生产资料生产,同两大部类对 生产资料的需求之间,必须保持平衡。
社会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的经济含义
• ③Ⅱ(c+v+m)=I(v+m)+Ⅱ(v+m),即第二部类所 生产的全部消费资料价值,必须等于两大部类可 变资本和剩余价值的总和。表明:消费资料生产, 同整个社会工人和资本家对消费资料的需求之间 必须保持平衡。
社会资本
• 各单个资本的运动互为前提、互相制约、形 成了相互间的有机联系。
• (1)各单个资本要向其他企业购买自己 所需要的生产资料、生活资料、同时也要向 其他企业出售自己的产品,因而单个资本之 间有着通过市场发生相互交换的密切的经济 联系。
• (2)在市场交换过程中,各部门、各产业的 资本,相互间需要保持客观的、合理的比例 关系,以实现供求的总量平衡和结构平衡, 这同时也是作为社会资本组成部分的单个资 本实现普遍的价值增殖的必要条件。
• ①要有多余或追加的生产资料
• I(c v m) Ic IIc 或
I(v m) IIc
• 即:第一部类一年中所生产的全部生产 资料,除了维持两大部类简单再生产所 需要的生产资料外,必须有一个余额, 用以满足两大部类扩大再生产对追加生 产资料的需要。
社会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
• ②要有多余或追加的消费资料
Ⅰ4000c+400△c (2)第二部类内部的交换
Ⅱ750v+50△v+600m/x (3)两大部类之间的交换
Ⅰ1000v+100△v+500m/x和 Ⅱ1500c+100△c
第二年的扩大再生产可以正常进行
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及 经济含义
• 1、第一部类原有的可变资本价值,加 上追加的可变资本价值,再加上本部类 资本家用于个人消费的剩余价值之和, 应等于第二部类原有不变资本价值和追 加不变资本价值之和。
• 2、马克思再生产理论的两个基本理论 前提
• 按社会总产品的物质形态把社会生产分成 生产生产资料的第一部类和生产消费资料的 第二部类;把社会总产品从价值上分成C、V、 m三个部分,是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的两个 基本理论前提:
•
• ①从实物形式上把社会总产品划分为两大类 从而把社会生产分为两大部类,指明了社会 总产品的实现途径,必须通过两大部类内部 及两大部类之间的交换。
三、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 品的实现问题
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包括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和实 物补偿问题
价值补偿:是指社会总产品中的c、v、m 三部分价值, 如何通过商品的全部出售以货币形式收回。
实物补偿:是指社会总产品中的三部分价值转化为货币 后,如何再转化为所需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
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是交织在一起的。从全社会看,一 些资本的价值补偿,即出售产品,就是另一些资本的物质补 偿,即购买生产资料或工人、资本家购买消费资料。
• 结论: 考察社会资本再生产,核心是考 察社会总产品的补偿问题或实现问题, 特别是考察社会总产品的实现条件。
第二节 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及其实现条件
一、首先分析简单再生产的原因:
第一, 简单再生产包含了社会资本再生产的 实现条件和基本比例。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困 难,来自社会总产品如何实现价值补偿和实物补 偿。因此,舍象掉积累因素,从简单再生产入手, 更容易清楚地解释社会再生产的基本条件和比例。
Ⅰ(1000v+1000m)=Ⅱ2000c Ⅰ(4000c+1000v+1000m)=Ⅰ4000c+Ⅱ2000c
Ⅱ(2000c+500v+500m)=Ⅰ(1000v+1000m)+Ⅱ(500v+500m)
把数字抽象掉,可得到三个公式 :
Ⅰ(v+m)=Ⅱc Ⅰ(c+v+m)=Ⅰc+Ⅱc Ⅱ(c+v+m)=Ⅰ(v+m)+Ⅱ(v+m)
二、社会总产品和社会生产部门的分类
1、社会总产品:
含义:社会各个物质生产部门在一定时期内(一 年)所生产的全部物质资料的总和。 构成:从实物形态看,按最终用途可分为生产资 料和消费资料; 从价值形态看,称为社会总产值,分为c、v、m 由此社会生产可分为的两大部类:
Ⅰ—生产资料生产; Ⅱ——消费资料生产 .
和结构上都符合两大部类对生活资料补偿需 要和扩大再生产的追加需要。
• 总结: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反映了扩大再生产的过程中,社会生产和 消费之间存在内在联系,表明两大部类的 积累和扩大再生产是相互依赖,互为条件, 相互制约的。
• 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必然趋势:
• 资本所有者为追求更多剩余价值,取 得竞争优势,不断改进技术装备,提高 劳动生产率,导致在全部资本中不变资 本比重上升,可变资本比重相对缩小, 从而导致资本有机构成提高,这是商品 经济发展必然趋势。
三、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原理(内涵)
①含义:
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就是指在科 学技术进步并应用于生产过程的条件 下,由于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社会 对生产资料需求的增长快于对消费资 料需求的增长,生产资料的生产也就 应快于消费资料的生产;相应地,制 造生产资料的那部分生产资料生产的 增长又应快于制造消费资料的生产资 料生产的增长。
社会资本
• 就是以社会分工和市场交换为条件,相 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全社会各 单个资本的总和。
• 特点:
• ①社会总资本的运动既包括生产消 费,也包括个人消费。
• ②社会总资本的运动不仅包括资本 流通,而且包括个人消费的一般商品流 通。(W—G—W)
• ③社会总资本的运动还包括剩余价 值的流通。(追加资本加入资本流通, 个人消费加入一般商品流通)
◎积累后,Ⅰ的产品价值构成变为:
Ⅰ(4000c+400△c)+(1000v+100△v)+500m/x=6000
◎积累后,Ⅱ的产品价值构成变为: Ⅱ(1500c+100△c)+(750v+50△v)+600m/x=3000
通过三次交换形式 ,使社会总产品 9000都得到实现: (1)第一部类内部的交换
要求: 时间上相互衔接、数量上相互平衡
第三节 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及其实现条件
前提条件 实现过程 实现条件
说明①:Ⅰ、Ⅱ 的资本家把一部分m转化为追加资 本。 这样,m被分解为两部分:
①个人消费部分(m /x ) ②积累部分(m – m / x =△c + △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