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言文阅读20篇-答案

文言文阅读20篇-答案

第一篇: 翠鸟移巢
1.解释加点字
翠鸟先高作巢以避患:(灾难)爱之,恐坠,稍下作巢:(掉落)
2.翻译句子:
及生子,爱之,恐坠,稍下作巢。

等到生了孩子,翠鸟十分疼爱它们,怕小鸟掉下去,便在低些的地方筑巢。

3.从文章看,翠鸟爱孩子的结果是:被人偷走了小鸟,由此可知,本文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不应太过宠爱孩子,会适得其反;考虑事情要全面,不应只想着一个方面。

第二篇:徐孺子
1.解释加点字
尝月下戏:(玩耍)人语之曰:(谈论)
2.翻译句子:
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就如人的眼晴中有眼珠,没有它就一定不能看见东西。

3.这则故事中的徐孺子是个聪明的孩子。

第三篇守株待兔
1.解释加点字
宋人有耕者:(农民)兔走触株:(跑,逃跑)
2.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兔子再也得不到了,他自己却被宋国人耻笑。

3.请写出“守株待兔”这一成语的意思。

比喻不主动努力而存着“万一”的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

第四篇:王戎早慧①
1.解释加点字
王戎早慧:(聪明,有才能)七岁尝与诸儿游:(游玩)
2.翻译句子:
见道旁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

看见路边的李子树有好多果实,压弯了枝条,许多小孩争着跑去摘那些果实
3.王戎是通过什么推理出李子是苦的?
树在道旁而多子
第五篇:文徵明习字
1.解释加点字
日以十本为率:(每天)书遂大进:(书法)
2.翻译句子:
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

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稍微有一点不符合心意,一定要三番五次地改写它,从来不怕麻烦。

因此,他越老,他的书法也更加精妙。

3.根据短文可知,文徵明每天要写多少字?
有同学根据文徵明每天写十本《千字文》而判断每天写一万字,不过我还不能确定“本”字何解。

《文言文常用字辞典》上对“本”字是如此解释的:
①草木的根或茎干。

引申为“根源”“来源”
②根本、基础的东西。

③本来的,原来的。

④根据,掌握。

⑤自己一边的,如本国;现今的,如本月。

⑥底本,版本。

⑦本钱。

⑧封建社会臣子给皇帝的奏章或书信。

⑨量词。

株,棵,丛,撮。

贾思勰《齐明要术·种薤》:“率七八枝为一本”
根据上下文可知,此“本”作量词,但辞典中的量词条竟没有合适的解释。

第六篇:车胤囊萤夜读①
1.解释加点字:
家贫:(贫穷)夏日捕几十只萤火虫:(捕捉)
2.翻译句子:
年长,博学多通,时人誉之。

(车胤)长大后,广博地学习,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当时的人们都赞美他。

3.“车胤囊萤”的故事已被人们用作成语,你知道它的意思吗?
形容在艰苦的环境中勤奋学习
第七篇:自相矛盾
1.解释加点字:
誉之日:(赞美,夸赞)吾盾之坚:(坚固)
2.翻译句子:
吾矛之利,物无不陷也。

我的矛的锐利,没有东西可以不被刺破。

3.这个故事可概括为一个成语:自相矛盾
第八篇:陶侃不伤农
1.解释加点字:
陶侃尝出游:(曾经)见人持一把未熟稻:(拿)
2.翻译句子:
汝不田,而戏人稻!
你不种田,却伤害别人的稻子!
3.本文表现了陶侃的什么特点?
爱护百姓,憎恶无故破坏别人的劳动成果的恶行。

第九篇:执竿入城
1.解释加点字: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拿着)俄有老父至:(到来)
2.翻译句子:
何不以锯中截而入?
为什么不用锯子从(长竿)中间锯断再进城呢?
3.这则小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自作聪明的人常是愚蠢的。

第十篇:李绩煮粥①
1.解释加点字:
必亲为粥:(替)何为自苦如此:(辛苦)
2.翻译句子:
虽欲久为姊粥,复可得乎?
即使想长久地替姐姐煮粥,又怎么能够呢?
3.这则小故事给你什么启事?
事亲需趁早,莫待亲人离去后悔莫及。

第十一篇:人有亡斧者
1.解释加点字:
意其邻之子:(怀疑)颜色:(神色)
2.翻译句子:
其行动、颜色、动作态度无似窃斧者也。

他的行动、神色、动作、态度都不象是偷斧子的人了。

3.这则故事给你什么启示?
无故怀疑别人只会给别人带来伤害;主观成见,是认识客观真理的障碍(不要以有色眼镜来看待事物)。

第十二篇:狐假虎威①
1.解释加点字:
天帝使我长百兽:(派遣)子以为我不信:(确实,真实)
2.翻译句子:
虎不知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老虎不知道百兽是害怕自己而逃跑,把百兽逃跑的行为当作是害怕狐狸。

3.为什么“兽见之皆走”?
百兽害怕老虎。

4.全文可以用一个成语概括的是:狐假虎威。

人们常常用这个成语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

第十三篇:凿壁偷光①
1.解释加点字:
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报酬)遂成大学:(学问高深广博)
2.翻译句子:
衡乃穿壁引其光。

于是匡衡凿通墙壁让邻居的烛光透过来。

3.文章讲的是著名的凿壁偷光的故事(写出成语)。

这个故事千百年来在民间流传,人们把它作为勤学苦读的典型进行讴歌和褒扬。

第十四篇:承宫樵薪苦学
1.解释加点字:
为人牧猪:(放牧牲畜)为诸生拾薪:(采集,捡起)
2.翻译句子:
勤学不倦
勤奋学习不知疲倦
3.古代苦学的人很多,除了承宫外,你还能举出一个人的事例吗?
车胤囊萤夜读;匡衡凿壁偷光;悬梁(孙敬)刺股(苏秦);
第十五篇:名落孙山①
1.解释加点字:
赴郡参加科举:(前往)先归:(回家)
2.翻译句子:
解名尽处是孙山
解名名单的最后一名是孙山
3.“名落孙山”这一成语现在的意思是什么?
指考试或选拔没有录取
第十六篇:商鞅立木建信
1.解释加点字:
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招募,征集)予十金:(通“与”,给予、授予)
2.翻译句子:
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

于是在国都集市的南门竖起一根三丈高的木头。

3.这是商鞅变法前的一个小故事,商鞅之所以这么做的目的是取信于民,为变法打好根基。

第十七:《论语》三则
1.解释加点字:
是知也:(通“智”,智慧)温故而知新:(旧的)
2.翻译句子:
吾日三省吾身。

我每天多次反省我自己。

3.按要求用原文填空:
写出文中谈学习方法的一句句子:温故而知新
第十八:黄香温席
1.解释加点字:
年方九岁:(年龄)知事亲之理:(知道,懂得)
2.翻译句子:
至于冬日严寒,则以身暖其亲之衾,以待亲之暖卧。

到了冬天寒冷时,就用自己的身体让父母的被子变得温暖,好让父母睡得暖和。

3.黄香侍奉父母的故事给你什么启示?
《黄香温席》表现了黄香孝顺父母的优良品质,告诉我们从小就应该懂得孝顺父母,而且应从小事做起。

第十九:蛙与牛斗
1.解释加点字:
嫉之:(妒忌)欲逾于牛:(想要)
2.翻译句子:
此谓不自量力者也。

这就是被称为不自量力的人啊。

3.使蛙致命的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

不自量力
第二十:愚人食盐
1.解释加点字:
缘有盐故:(原因)愚人食盐不已:(停止)
2.翻译句子:
薄暮至家,母已具食。

傍晚回到家里,母亲已准备好饭菜。

3.这则寓言的寓意是过则非惟无益,反害之。

(用原句回答。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