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红楼梦专题研究研究性学习活动结题报告

红楼梦专题研究研究性学习活动结题报告

《红楼梦》专题研究研究性学习活动结题报告一、【课题背景】《红楼梦》作为我国古典小说的扛鼎之作,多少年来在社会上广泛流传,影响深远。

她如同文化界的瑰宝,在不时地闪烁着光芒。

但这一切都需要我们后人去挖掘,去体会去感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我们的文化更加灿烂,也让红楼梦为更多人所熟知。

学生对《红楼梦》有着特殊喜爱,但大家也都是处在朦胧之中,对《红楼梦》焕发的神秘色彩充满了好奇,对她的奇妙,她的文学价值有这一股莫名的冲动,此外,也有红楼梦作为我国四大名著之首,远在国外的学生们都能讲得头头是道,而我们所谓的本土学生却对她了解得少之又少,所以确定了这个题目。

二、【现状】在这次研究的过程中我指导学生进行名著阅读,和学生一起设计活动方案,召开师生见面会讨论形成开题报告,指导学生上网搜集材料、到图书馆查阅文献、筛选整合资料,对大量的信息进行整理,形成了自己解读人物的独特感受,并形成过程性材料;指导学生开展了问卷调查、召开学习讨论会,指导学生撰写心得体会和结题报告。

三、【活动主要过程与内容】(一)、读《红楼梦》,按照专题与老师同学共同探讨。

(二)、把学生分成2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成员整体素质相当;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活动,要求组内合作,组间交流。

(三)、教师对小组学习提出具体的训练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作品,完成任务。

1人物(1 )在《红楼梦》中,除却著名的金陵十二钗,其他有名有姓的人物就有400多个,这么多的人物如“过江之鲫”,纷繁多姿,个性鲜明,生气勃勃,绝无重复,囊括了世间各色人形,即便在同个人的塑造上,也是一人千面,令人叫绝。

林黛玉,林如海与贾母的女儿贾敏之女,从小体弱多病,加上有点儿小心眼,比较多心,所以会“病如西子胜三分”,“娇袭一身之病”。

曹雪芹把她的绝代姿容与西施联系起来,拥有富有魅力的西施式的清瘦之美。

然而,使她更具艺术魅力的,是她丰富且优美的精神世界。

她不是一个平凡的女子,她聪明,诗思敏捷,但太过于敏感,也许是她聪慧以及不幸的身世。

虽说如此,但黛玉也并非心胸狭窄,耍小性儿的人,她“冰心玉壶”,谦和。

她的才学更是不可低估的。

她独特的见解,丰富的想象力,使她在众多诗会中夺魁。

还有一点,她是带有叛逆的才女,也正是曹雪芹赋予这一形象的原因,是为了批判封建礼教。

其实黛玉许多泪,都是为当时黑暗的社会所流的。

贾宝玉,贾母的孙子,贾政与王夫人的二儿子,因长相清秀出世时嘴里衔着“通灵宝玉”,且又聪慧异常,于是被荣、宁两府视为掌上明珠,从小受贾母溺爱,淘气异常,顽劣不堪。

其身上有两个陋习。

一是喜好男宠,也就是有同性恋倾向。

养男宠是明清社会一些上层士大夫的陋习之一,是一种极其恶劣的变态行为。

书中薛蟠、贾珍、北静王等都有此陋习。

贾宝玉的此陋习体现在他与几个人的关系——蒋玉菡、秦钟、柳湘莲。

其二是多情,爱吃人家的胭脂。

虽说他深爱黛玉,但是他先前与袭人、晴雯、鸳鸯、金钏儿更不用说,以致香菱、平儿,都套近乎。

宝玉有陋习,但更重要的是他平等待人,尊重个性,崇尚自由。

他不肯谈“经济学问”,他认为这是“混帐话”。

还有他性格丰富,多情多思,无事忙所以说他的品行既可笑又可爱又可叹。

薛宝钗,薛姨妈之女,薛蟠之妹,也是后来贾宝玉的妻子。

薛宝钗出身在“书香继世人家”,是大观园中受封建礼教残害最深的女子,与叛逆的黛玉形象形成巨大反差。

薛宝钗见多识广,阅历丰富,惜春画大观园,她主动提出了真知灼见,又是排笔,又是染料,又是选纸,显示出她多才多艺的另一面。

湘云为办诗社发愁的时候,她主动帮助湘云办酒席,拟诗题,加上她为人憨厚、谦和、大度、宽容,使湘云常说“这些没有一个比宝姐姐正好的了!”虽然宝钗品格较好,但从她对金钏之死的冷酷,及听到两个丫鬟的私情话,怕她们怀疑自己,往黛玉身上推的小伎俩等,暴露了她本质的一面。

《红楼梦》中最难辨好坏是非的人物形象就是王熙凤。

王熙凤,确实是书中最生活化、最生动、最丰满的一个形象。

她古代三从四德的女子。

黛玉初进贾府,初识凤姐,也曾疑惑:“这些人个个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在读《红楼梦》的时候,读王熙凤的段落,最好玩,最易懂,如果没有凤姐这个形象,《红楼梦》会大失颜色。

人们称王熙凤为凤辣子,她的确辣,管理荣宁两府,显然是个“女强人”,还要管着“琏二爷”不能越轨,导致了尤二姐悲惨命运。

王熙凤,在有些时候,真的是“是是非非不好分辨”。

曹雪芹笔下的人物,各有优缺点,更体现了深刻的思想性。

(2 )学生研究成果一我眼中的贾宝玉读罢红楼,让我的感想很多。

在众多的红楼人物中,唯独宝玉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贾宝玉这一典型的艺术形象犹如现实生活中的人一样,他的思想性格,体现在他的遭遇和经历里。

在那种特定的生活环境中,多方面复杂条件和因素给予他影响,这如同现实生活的人,在自己特定的生活环境里,有了自己的遭遇和经历,才会逐渐形成自己的思想特征。

曹公之所以塑造贾宝玉这一人物形象,其实是把贾宝玉作为自己的化身,塑造出一个具有初步民主主义思想的贾宝玉。

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里,男尊女卑的思想占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封建贵族要求自己的子孙加官进爵,功名出仕。

自然像贾宝玉这样的贵族公子,也逃不脱封建教育的迫害,在家族的面子与利益的逼迫下,宝玉也必须努力地去维护贾家的荣耀。

然而苍天似乎偏要与贾家作对。

安排宝玉自“衔玉”而生开始,就被视作“奇异”。

在宝玉周岁时抓取“脂粉钗环”的举动,更是惹得政老爷的“不喜欢”,十来岁时是“异常淘气”,居然还说出了:“女儿是水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的“混话”来。

在当时的社会来说,这无疑是一种叛逆,一种大逆不道。

此番举动也正寄托了曹公内心深处的想法。

贾宝玉有着与封建社会格格不入的性格,站在当时新兴资产阶级的立场来看,宝玉其实是那个年代一一中国封建社会走向没落,新兴资产阶级开始萌芽的历史时期,在文学作品中出现的,在封建主义母体里萌动着的一个有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的胎儿。

在玉儿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色彩鲜明,线条清晰的民主主义精神的完整轮廓和维形,这在当时我国历史现实中,在我国古典现实主义文学中,无疑是一个“新人的典型”。

在红楼一书中,宝玉出色地完成了曹公的愿望,在读者的头脑中淋漓尽致地表达出了作者的思想。

这在历史的舞台上,是不可缺少的一段插曲,一场不可缺少的思想启蒙。

学生研究成果二“五辣俱全”王熙凤她的模样标致,口齿伶俐,但心机却很深,作为荣国府的管家奶奶,她集贾府大权于一身。

她精明能干,因而获得“老祖宗”贾母的信任,但她却在暗地里放高利贷,公饱私囊,最后落得个抄家的下场。

她就是贾链之妻一一王熙凤。

王熙凤的性格可谓是“五辣俱全”:香辣、泼辣、麻辣、酸辣、毒辣。

其实香辣就是最典型的一个,就在林黛玉刚进府的时候,她拉着黛玉说了很多的好话,后来就对黛玉说,最重要的是得让老太太高兴。

所以,凤姐常常说这种香辣的话,让人听了很是舒服。

贾母就是第一个受害者,她常常被凤姐的香辣,哄骗得信以为真。

要说最受害的是尤二姐了,尤二姐之所以被王熙凤骗入府中不得脱身,最后被害,关键之处就是她听了王熙凤的这一通好话,她以为王熙凤真的很同情,其实这只不过是她的一个圈套。

尤二姐一想,你是个正室、而我是妻室,你这么诚肯的邀请我进府,不去白不去,那一番话说得是假话比真话还真,而且王熙凤讲的时候也很真诚,因此,尤二姐就在这关键的一招上出了错。

她进了贾府之后,就出不来了,处处受到限制。

丫头们也对她说三道四,指桑骂槐,讲她的名声不好,最后被迫自尽了。

这个就是什么呢?就是凤姐的香辣,给人一种麻酥的感觉,然后就进一步演变成了麻辣,能对人起一种麻痹的作用。

要说泼辣,最大的表现就是协理宁国府。

她在办理贾蓉秦氏的丧事时,众人都知道她的厉害,所以不敢偷闲,兢兢业业的办事。

她的确是才干过人,十个会说话的男人也说她不过。

说她是脂粉队里的英雄,那是毫不过份的。

说实在的,这个吃醋啊,它是女人的天性,王熙凤她也不例外,就像贾链跟尤二姐,像这种事情,王熙凤她本来处于一个被害的地位,因为她的丈夫和别的女人有了外遇嘛,而她的酸辣是有值得同情可取的一面的,但她做得太过份了,她把人置于死地,而且想尽了各种办法,因此她的酸辣就变成了毒辣。

王熙凤随着整个贾府被抄家,落了个被休弃的结局。

她的命运是悲惨的,在当时那种情况下,她也只能是走上很悲惨的,哭向金陵这么一条道路。

学生研究成果三“刺玫瑰”贾探春贾探春,一个独特、高雅的人。

在大观园的女儿国中,她不似“倦倚西风”、“漂泊亦如人命薄”的林黛玉;不似薛宝钗“艳冠群芳”、“任是无情也动人”;不似史湘云“英豪阔大”、“霁月光风耀玉堂”,不似“末世凡鸟”、“机关算尽太聪明”的王熙凤;她既没有迎春的懦弱,也没有惜春的孤僻,李纫的麻木,以及妙玉的孤傲……三小姐探春,她的出场是透过林黛玉的眼睛向我们介绍的:不一时,只见三个奶妈并五六个丫环,簇拥着三个姐妹来了。

第一个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我脂,温柔深默,观之可亲。

第二个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

第三个身量未足,形容尚小。

其钗环裙袄,三人皆是一样的妆饰。

“俊眼修眉”倒还罢了,再如上“顾盼神飞,文彩精华”,怎能不让人“见之忘俗” !三小姐一出现果然不同凡响。

贾探春,秋爽斋,人如其斋,斋如其人,一派清淡,高雅的气韵,就如那白菊一样散发出淡淡的清香!花梨大理石书案结合了冷硬的线条美,是探春理性人格的真实写照。

汝窑花囊及囊中的白菊,既有主人的洒脱又有恣意的生活情趣。

而那颜鲁松的书法,端庄雄伟,劲道郁勃,所具扛鼎之力,恰是探春怀有大丈夫之志的象征。

“敏”是她的最高评价。

她生性敏锐,作事敏捷,心地敏慧。

在贾府人人称为“玫瑰花儿”,好看扎人。

探春有一股与生俱来的“威仪”,像一头藏爪狮子谁也招惹不得。

因此,就连恃权横行的王熙凤也惧她三分。

探春对贾府面临的大厦将倾的危局颇有感触,她想用“兴利除弊”微小改革来挽救,但无济于事。

“抄捡大观园”之事,使得“刺玫瑰”探春的性格发挥得淋漓尽致。

她始终都是以正统风度来理家,对抄捡这种粗暴的行为持否定态度。

她以政治家的远见卓识,预感到这种做法的不对,认为这是自杀自灭的征兆。

探春的“敏”还是胎带来的“敏”一一庶出的敏感。

她的封建等级观念特别强烈,所以对处于婢妾地位的生母赵姨娘轻蔑厌恶,冷酷无情,反而对王夫人非常亲近。

她的自尊心非常强烈,每当触及她出身时,她不惜一切的抗争。

在那个等级森严的社会里、家族中,这不能不伤探春的自尊心。

她极力维护做人的尊严,强烈反对封建等级势力的束缚。

她把主仆之间关系分得很清。

抄捡大观园时,她为了在婢仆面前维护作主子的威严,“令环秉烛开门而待”,只认别人搜自己的箱柜,不许人动一下她丫鬟的东西。

“内心没有成算”的王善保家的,不懂得这一点,对探春动手动脚,所以当场挨了一巴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