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方法研究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方法研究

荆门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方法研究》结题报告湖北省钟祥市冷水二中一、问题的提出《新课程标准》指出:“要积极开发并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让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综合实践课程是一门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以学生自主选择的、直接体验的、研究探索的学习为课程基本方式,以贴近学生显示的生活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践的主题为课程基本内容,以学生个性养成为课程基本任务的非学科性课程。

我国新课程改革以来,初中综合实践课教学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总体不容乐观。

综合实践活动课结构不尽合理,过程管理不严密,教学评价单一化,再加上教师的观念尚未彻底转变,许多教师仍然把活动课当成是体育课或者是手工课,导致活动课上课的随意性很大,同时应试教育的潜在压力,使得教师对活动课的课堂结构、过程管理、教学评价等方面缺乏深入的分析和认真的研究,只着眼于教学任务的完成,不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

或者是教师越俎代庖,代替学生学习,把学生牢牢的套在框框里,既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这样的活动课就像在演戏,教师和学生都按照剧本已定的角色表演,或者是教师完全放手,不加指点,让学生自已去摸索,学生无法从活动课结构上来把握活动课的要领,只能根据自己的想法去做,这样的活动课从表面上看气氛活泼热烈,但实际教学效果却是低效的。

为此,我们选定这个课题以达到高效课堂教学的效果。

我们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积累有关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课程资源,更好的为教育教学服务,也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能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水平,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化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综合实践课程是一门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以学生自主选择的、直接体验的、研究探索的学习为课程基本方式,以贴近学生显示的生活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践的主题为课程基本内容,以学生个性养成为课程基本任务的非学科性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新课程的核心课程,这门课程既不是课外活动,也不是活动课程,而是通过教育交往为中心的活动,其强调的是学生的参与,重视的是学生的体验、感受,以学生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以主动探索为特征,以实现学生主题能力综合发展为目的。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课题实验要立足于学习江泽民同志《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特点和目的的要求,针对不同阶段学生的年龄特点,要从科技高度出发,遵循教育规律,坚持实验的科学性、合理性。

全面系统的研究与实验,以确保活动课的实施。

活动课作为综合实践最高的课程,它不是其他课程的辅助和附庸,而是具有独特功能和价值的相对独立性的课程。

它有效的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的主动发展,转变新形势下人才培养模式而设置的课题的研究与实验,将对促进综合实践课的开设,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课题的总体目标是:探索并设置了符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求的课程结构体系;形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管理与保障机制;探索并实践“以劳动与技术教育为载体,以研究性学习为核心,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课题研究活动为基本形式”的课程结构模式;营造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相适应的良好氛围。

五、课题的内容、方法及主要过程㈠课题研究的内容在综合实践课上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呢?探讨利用什么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既能学到社会综合实践知识,又能在不知不觉间完成学习任务。

㈡课题研究的方法本课题的研究以行动研究法为主,并结合课题的需要运用调查法、实验法和个案法相结合起来的方法进行实验研究。

文献研究:收集、掌握、分析已有的研究信息,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了解和把握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形成自己的研究思路,为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调查研究:在课堂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实情,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进行实际反馈,对其现状进行调查,寻找问题,分析问题形成的原因,从而为制定有效的对策提供实证材料和分析依据。

实验研究:在文献研究和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一定的假说,进而制定出课题研究的规划和课题实施的计划进行研究。

个案研究:通过采取追踪、追因和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是教师即使了解情况,即使收集对学生活动课有效设计的反馈信息,通过对个案的辅导、总结,从而得出有益的启示。

㈢研究过程第一阶段课题设计阶段(2006.4——2007.6):完成课题设计、论证。

第二阶段研究阶段(2007.7——2012.5):问卷调查、分析探讨课题实施阶段,资料的编辑与整理,形成课题阶段性成果报告。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2.6——2012.11):做好研究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完成课题的结题报告。

六、研究成果在综合实践课教学方法的研究中我们发现情境教学法能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既能学到社会综合实践知识,又能在不知不觉间完成学习任务。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

以下是我们在综合实践课教学中研究并运用情境教学法的方式:(一)创设情景。

运用实物、录像、画面、录音、电脑软件、小品、语言描绘等多媒体直观手段把课文内容情景化。

让学生透过栩栩如生的画面,仿佛身临其境,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如<<环保调查>>教学前我首先让学生搜集有关环境污染的图片和文章等,在课堂中通过他们自己搜集的样品了解环保,通过图片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激发环保热情,积极的做环保小志愿者。

(二)体验情景。

在教师必要暗示和目标指导下,学生迅速进行情境体验情景,内心深受触动,感性认识初步形成。

如上<<环保调查>>这课时,我先让学生看世界环境问题实地录像,再适时提出问题,带领学生进入情景,体验情景:带学生参观学校周边的工厂,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环境问题?它们是如何对环境造成污染的?周边的人们心情怎样?如果这些环境问题不处理的话会怎样?让学生从实际环境体验中,增强他们的参与意识,通过活动表达体验。

指导学生对自己的体验经过整理组织,运用语言表达出来。

如上面所讲的《轮子和车》这课,我让学生在体验情景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讨论、比赛说出各种汽车的作用和好处,通过自我表达、共同交流,形成情感定向。

学生通过理性思考,实现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讨论、判断、选择。

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表述的情况,然后提出问题(正反),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分析、评价、判断、选择,加深认识。

如在以上学生表述体验,形成情感定向的基础上,我在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讨论,组织学生分析、判断、选择。

学生通过动脑、动口、动手等一系列活动,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更能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四)行为实践,让综合实践课走向学生的生活实际。

在突出所授教材重点的同时,组织学生训练,参与课内外践活动,使学生将本课知识同他们现有知识相联系,提高行为实践能力。

如上汽车时,组织学生练习认识各种汽车:上完买东西的学问后,让学生跟随父母到商店或市场实地体验等这类经常性、结合日常生活实际的课内外活动,使综合实践走向学生的生活实际,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他们从具体事物和经验的兴趣发展成为学习运用综合实践课知识的兴趣,培养了学生适应现代生活的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并不是封闭的,孤立的。

因此,我认为在综合实践课上必须大大增加学生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

在适宜的情况下,“哪儿需要哪儿去”,以营造创新氛围,优化创新情境,开放学生思维空间,或动手操作,或独立思考,或相互质疑,或大胆想象,培养起遇事好问,勇于探索,大胆实践的精神,既要学会又要会学,让实践课处处闪烁着创造的火花。

效果:(一)增强了教师的科研能力,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通过该课题的研究,教师不仅能进行选题、制订课题方案、实施课题方案、整理数据、撰写论文等课题研究的一般程序,也使自己的科研能力得到了提高,团队精神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学校凝聚力增强。

为建立一支优秀的课程指导教师队伍,学校开展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通识培训,使教师们既认识了课程基本知识、认同了课程基本理念,也营造了这门课程实施的良好氛围。

平时加强备课组活动,坚持每周一上午集体备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想与每一堂课的资料搜集、编写、制作课件等等都在备课组的热烈讨论中完成。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校本教研活动得到了学校和教师的肯定,课题主持人副校长代正海在全校备课组长会议上做了经验介绍。

我们选拔一些教学能力强、热爱教育工作的学科教师,组成这门课程的骨干力量、指导教师的带头人,形成了较好的指导教师队伍,为教师全员参与课题指导打下坚实的基础。

现在,我校在全员参与的情况下,已有多位高素质的专职综合实践教师,专业教师队伍逐渐形成。

(二)学生学会了用观察分析、合作探究的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使学生走出校园,走上社会,走进自然,有了从未有过的生活体验。

学生在实践中遇到了学校生活中难以遇到的各种困难,遭受到了种种挫折和失败,也通过自己的努力及与同学的合作克服了一个个困难,完成了要完成的任务,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分辨是非的能力。

(三)多学科综合,促进了师生改变学习方式,提高了教学质量。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让学生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素材,促进了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一批学生较好地掌握了计算机操作基本技能,而且网络运用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我们鼓励教师撰写教学后记、教学反思、经验总结、案例研究和教学论文,越来越多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在各级各类教学、教科研活动中频频获奖。

近几年来,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研究课题研究成果丰富:刘玉梅老师的论文《数学综合实践课之探讨》2009年7月在中国教育教学研究会主办的“2009中国教育系统优秀教案(论文)全国评选”活动中获奖;副校长兼教科研主任代正海的论文《如何使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充满生机》2007年6月发表于《河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刘晓燕老师的论文《运用多媒体优化语文教学》2007年6月在荆门市第二届“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征文活动中获奖;周相进老师的论文《重视学生德育教育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论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浅析德育过程中知、情、行的辨证统一》在《中国学校体育》、《素质教育论坛》、第二届湖北省中小学德育专家讲坛发表获或进行学术交流,体育优质课2011年6月获市级一等奖,论文《新课改下的教学》2009年6月获国家级一等奖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