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谈谈戏剧舞台扩声的音响设计

谈谈戏剧舞台扩声的音响设计

谈谈戏剧舞台扩声的音响设计发布时间:2012-02-09 10:55 来源:未知点击数:193戏曲是一种综合艺术,是演员在伴奏乐队、美术、灯光音响等部门配合下,在舞台上进行的表演。

要做好戏曲舞台灯光音响的作用,首先要了解该剧种的表演形式和演唱特点,然后是依照剧情的需要做好本剧的音响设计,把音响创作艺术与舞台扩声拾音、调音技术很好地结合起来,以期达到完美的音响艺术效果。

中国戏曲种类繁多,有京剧、豫剧、越剧、黄梅剧、楚剧等,各剧种有不同的风格和流派。

戏曲的表演形式分做功和唱功,做功主要是身段表演和表情;唱功则以唱腔为主,器乐为辅。

器乐起托腔伴奏、渲染情绪、描写环境的作用,唱腔以独唱为主,帮腔或伴唱为辅。

北京灯光音响租赁公司多年从事楚剧舞台扩声的工作,结合实践经验谈谈楚剧舞台扩声音响设计的几个问题。

1 楚剧的表演形式与演唱特点楚剧是湖北省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黄陂、孝感一带,原为湖北省黄陂、孝感地区的花鼓戏( 简称黄孝花鼓),旧称“哦呵腔”,又名“西路花鼓”,是由鄂东的“哦呵腔”与黄陂、孝感的语言、音乐相结合而形成的剧种,1926 年在汉口定名为楚剧。

楚剧的声腔由以“迓腔”为主的板腔、高腔、小调三大腔组成。

板腔类唱腔有迓腔、悲腔、仙腔、应山腔、四平、十枝梅等。

迓腔是楚剧的主腔,分男迓腔、女迓腔、悲迓腔、西皮迓腔四种。

其中,男腔粗犷简朴,女腔委婉柔和,悲腔深沉哀怨,西皮腔质朴刚劲。

迓腔的节奏灵活多变,既可叙事,又能抒情,运用广泛,表现力强。

悲腔其曲调凄楚婉转,长于表现悲伤凄凉的情感。

仙腔为徵、商交替调式,唱腔的调性色彩变化多样,其曲调或委婉凄楚、如泣如诉,或激烈奔放、悲情满怀,擅长表达激昂悲愤的情绪。

应山腔原为北路花鼓的一个腔调,现已成为楚剧的主要唱腔之一,其曲调活泼清新、甜美流畅。

四平曲调明快华丽,长于表现欢快喜悦的情绪,四平腔又发展派生出西皮四平,其旋律华丽婉转,适于仙女、公主及身份高贵的女性演唱。

十枝梅原是天沔花鼓戏“单边词”《十枝梅》一剧的专用曲调,以后成为楚剧唱腔的组成部分,其曲调欢快柔和,擅长表现欢快或忧虑的情绪。

楚剧小调十分丰富,据统计有六十余支,曲调风格各异,其中一部分来自湖北各路花鼓。

高腔是由湖北襄阳、黄冈、荆州、孝感等地的高腔剧种清戏发展而来,其曲调优美,节奏平缓,唱词优雅,抒情叙事均可。

楚剧在角色行当上是以小旦、小生、小丑为主要行当,除此还有正旦、花旦、老旦、窑旦、老生、花脸诸行当。

在楚剧表演中,旦角注重表现人情味很浓的家庭生活戏,唱腔朴实细腻、亲切动人。

生角则注重运用戏曲传统表演程式,戏路较宽,既能演民间生活小戏,又能演袍带戏。

丑角讲究运用诙谐的念白和变化丰富的面部表情来刻画各种不同的人物角色。

楚剧的伴奏乐器主要有京胡、高胡、京二胡、月琴、琵琶、杨琴、古筝、二胡、中胡、大阮、中阮、唢呐、笛子、笙、大提琴、贝司、合成器、大锣、饶钵、小锣、马锣、大堂鼓等,其中京胡是主奏乐器。

2 楚剧舞台扩声的音响设计舞台扩声的音响设计是针对剧本并结合演出舞台实际,在音响方面所做的一项具体工作方案。

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每一场景的拾音方案,它的主要重点是使各通道话筒均能高清晰度地、并以最大传声增益状态拾取演员与乐队的声音,各声部均衡;二是各种音响效果的处理方案,使音效与戏的一致性十分完美,即声音的效果与戏的剧情需要完全一致,方案的具体内容如下。

(1) 根据导演的要求对舞台场景的说明,对环境气氛、时间、场所、人物动作等,画成示意图,并加以说明。

(2) 每一场戏出场人物的唱腔、念白、傍白和背景音乐、群众气氛等音响效果处理的( 包括对音源信号进行混响、频率均衡与补偿、激励等方式的基础修饰及对某声部声音信号进行山谷回响、重复回声、哑音、录音重放等特殊效果的艺术渲染) 设计方案,并加以说明。

(3) 对舞台音响设备的使用,其中包括功放、调音台、话筒、辅助设备的准备,以及音乐碟片、效果碟片素材的剪辑和模拟音响所用的道具的具体要求,以及使用说明。

(4) 每场戏的话筒布置方案,其中包括固定话筒、无线话筒、隐蔽话筒的布置。

(5) 特殊场面的音响效果处理方案的设计,如车站、码头、战场、峡谷等处的空间效果的处理,回忆、幻想等心理效果的处理,雷声、雨声、风声、门声、脚步声、打斗声等自然音响的处理。

3 音箱布置与声像一致性设计楚剧舞台演出,其演员、场景等图像均呈现在舞台上,为了保证其演出有较好的声像效果,其声像应来自同一方向,即具有较好的声像一致性。

为了满足这一要求,舞台演出音箱的布置原则,一方面应使大厅声场均匀,有利克服回授,提高传声增益,主音箱发出的声音要比自然声延迟5~30 ms,每路主扬声器的覆盖角要包括全部观众席,各自完全独立覆盖,线路简单便于维修;另一方面还应科学地做好声像一致性设计,主要包括声音与图像的时间一致与方向一致。

3.1 几种声学效应科学家哈斯在实验中发现,人的耳朵对延时后的声音的分辨能力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的,即当两个内容相同的声音在同一时间以同样的强度到达人的耳朵时,人们不一定能够分辨出这两个声源的声音先后到达的顺序,这就是人耳的哈斯效应,又称延时效应。

人耳的哈斯效应一般有以下几种。

(1) 当两个声源与人耳的距离相同,且声音的内容也相同,那么人的耳朵是不能辨别出两个声源的的准确的位置,只能感觉到前方声场的空间感较强。

(2) 当两个声源中的一个声源延时5~35 ms,人的耳朵只能感觉到那个没有延时的声源的声音的存在和方向,而感觉不到另一个声源的存在,就好像两个声源的声音合二为一。

(3) 当两个声源中的一个声源延时时间大于50 ms,则人的耳朵能够感觉到两个声源的存在,方向由各声源所确定,经过延时的那个声源的声音为清晰的回声。

(4) 当两个声源中的其中一个声源延时30~50 ms,人的耳朵也能够感觉到两个声源在存在,但方向仍由前面一个声源的方向所决定。

人耳的哈斯效应在厅堂扩声系统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例如:一般的剧院中均为长方形,靠近舞台的观众所听到的大部分是直达声,声压较大;而位于后排的观众由于离舞台较远,就得依靠放置于后排的扬声器系统所发出的声音来欣赏了。

根据哈斯效应的原理,后排的观众只能通过后排的扬声器来感觉到演员的歌声主要来自后方,掩盖了前方舞台的直达声。

因此一般通过对音频系统的后排扬声器信号进行恰当的延时,使后排观众听到的主要声音还是前方舞台的直达声,而后排扬声器作为对后方声场不足的补充,就可以使后排的观众欣赏到声像合一的舞台表演。

德• 波埃的试验证明,当听音者位于距离两个声源相等的对称线上时,两个声源之间的声压差和时间差均为零,声像在对称线上,使听音者感觉好像只有一个声源。

当某一个声源的声压差加大时,声像会向声音较强的方向转移,当声压差大于15 dB 时,会使听音者感觉到声音是由较响的声源单独发出。

当两个声源之间的声压差为零,而时间差变化时,也有声像的移动,当时间差大于3 ms 时,声像是由先到的声源决定。

3.2 音响系统的设计在实际的音响系统中,声源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一是舞台上的自然声,一个是扩声系统音箱的重发声,它包括舞台口上方的主音箱的重发声和观众厅的补音箱( 或拉声像音箱) 的重发声。

这些声音均向观众席方向辐射,并依据声学效应给观众造成一定的方向感、空间感等立体声效果。

这些都是在音响设计时必须考虑的问题,包括音箱分布方式及系统结构的构成,即运用延时器与系统电平的设定与调整,使音响系统的声像感一致。

例如,某观众厅主扬声器以品字型安装在台口,其高度为11 m;拉声像扬声器安装在舞台口台唇处,其高度为1 m。

在距台口10 m 的( 即观众席第三排)人耳高度(1.1 m,此时略去该排地面起坡高0.2 m,为方便以约1 m 计) 处分别测得主扬声器、拉声像扬声器声压级分别为106 dB 与103 dB,通过下面计算可以看出,合成后的声压级与声像高度( 计算时考虑哈斯效应的延时特性时,延时10 ms 其等效声级相当于声级差减小10 dB) 得到了良好的拉声像的艺术效果。

在距台口10 m 的( 即观众席第三排,下同) 人耳高度( 约1.1 m,以1 m 计,下同) 处主扬声器、拉声像扬声器各声音强度分别为106 dB 分103 dB,而其在垂直高度的方向角分别为:α=arctg(11-1)/10=45°β=arctg(1-1)/10=0°主扬声器与拉声像扬声器声音到达距台口10 m的人耳高度处的时间差Δt 为:Δt =(((11-1)2+102)1/2-((1-1)2+102)1/2)/344=11 ms( 为方便估算以10 ms 来考虑)在距台口10 m 的人耳高度处主扬声器、拉声像扬声器各声音的等效声音级L 主、L 拉(dB) 与等效声压P 主、P 拉(Pa) 分别是:L 主=106-10(10 ms 延时的等效级差)=96 dBL 拉=103 dBP 主=2×10-5×1096/20=1.26 PaP 拉=2×10-5×10103/20=2.82 Pa根据上述条件,在距台口10 m 的人耳高度处主扬声器与拉声像扬声器合成的等效声级与等效声角度和等效声高度便可计算出来。

合成的等效声压ΣP 、声级ΣL 与等效声像轴指向角度ΣФ 、声像高度ΣH 分别是:ΣP =(P 主2+ P 拉2+2×P 主×P 拉(sinα sinβ +cosα cosβ ))1/2=(1.262+2.822+2×1.26×2.82×(sin45sin0+cos45cos0))1/2=3.47 PaΣL =20lg(3.47/2×10-5)=104.8 dBΣH =X tgΣФ =10×tg13.5=2.4 m由上计算说明,等效声像高度为2.4 m,等效声像在舞台面上净高为1.4 m 与演员发声位置基本一致,起到了较好的拉声像效果。

4 拾音方式舞台扩声的重要环节是拾音,其质量高低直接影响扩声质量和演出效果。

舞台拾音主要是运用话筒拾取声源声像,因声源的发声方法不同,辐射方法不同,拾音的效果会产生很大差异。

拾音前要根据声场环境条件,声源发声特点以及所要求的效果,正确选定拾音方式,确定话筒的位置、高度、角度,一旦话筒的布置产生差错,拾取的信号就会产生失真,而这种失真是无法在调音中进行补偿的。

所以,正确布置和操作话筒是舞台拾音的基础。

4.1 舞台上的拾音与调音1) 有线话筒的固定拾音方式楚剧在舞台上表演,演员的动作有一定的程式,有确定的方位,一般采用有线话筒固定拾音方式,即使用强指向性动圈或电容话筒,按左、中、右分别覆盖表演区进行拾音。

为了不影响观众视线,常在略高于脚灯的位置使用低话筒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