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的兴起对新闻传播的意义
班级:新闻采编与制作一班姓名:张静怡学号:1260110032
摘要:互联网的发展正在全球各主要国家狂飙猛进,并给人类日常生活带来了令人诧异的改变。
网络已成为网民获取新闻的主要途径。
CNNIC今年最新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现有上网用户总人数达7 950万,其中70.9%的人经常在网上获取新闻信息。
据Editor&Publisher杂志的研究发现:约有1/3的网络新闻读者对传统媒体失去兴趣。
其中,电视收视人数已下降35%,无线广播听众下降25%,报纸订户下降18%。
网络传播的发展既体现了社会的进步,也暗藏着互联网的解构力量,并对传统新闻媒介实现其社会功能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关键词:网络传播的影响世界交往理论新闻传播的意义在现代传播学形成以前,马克思和恩格斯就在他们的著作中,从一个较为宏观的角度上,研究了人类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的各种现象。
他们从三个方面谈到了交往所产生的社会作用:首先,交往在一定范围内形成的一种社会凝聚力,它本身是一个部落或民族独立存在的粘合剂。
第二,不同社会形态之间的交往,缩短了社会发展的进程,增强了社会的活力。
最后,交往一旦展开,就会冲破阻力,最终发展成为“世界交往”,使各个民族的交往日益同步化。
一、生产结构发生变化,信息产业居主导地位。
20世纪,传播科技的飞速发展吧人类带进了“电子传播”时代,广播、电视、通讯卫星、互联网……一次又一次的传播方式的“突破境界”,使人类的视觉和听觉不断地得到延伸。
特别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网络传播,它集中了人类传播史上所有传播媒介的优势,同时,在空间压缩性、内容海量行、双向互动性、开放性和多媒体性等方面有具有其它传播媒介不具备的特点,它就像一张看不见的大网把整个世界覆盖起来,使人类曾经梦想中的“千里眼”、“顺风耳”、“地球村”等神话成为现实。
不同文明和文化通过网络传播不断的沟通、交流、对话、碰撞和整合,有力地促进了全人类文明的延续和文化的发展。
可以说,网络传播既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人与人、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之间精神交往的客观需要,同时它又在拓宽全人类和全社会精神交往的范围和深度,提高精神交往的水平和质量上发挥巨大的作用。
当今世界,互联网成为了人们越来越主要和普遍的交往方式,它不仅是一种新的传播媒介和工具,也是一种新的生活、工作和娱乐的方式。
人们可以通过上网来获取信息、学习、聊天、玩游戏、进行各种文化消费和从事各种形式的文字和艺术创作。
人们不同层次的精神交往的要求都能够在网上得到很大程度的体现和满足。
网络传播的虚拟性具有物理时空不具备的许多优点,使人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时间消灭空间”理论也体现在这里。
二、资源结构发生变化,知识生产力成为社会财富增长的极其重
要的资源。
在“世界交往”理论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很早就意识到了任何适宜的新媒介的发明对于形成世界市场的巨大影响。
新工具的发明引起新的需要,新的需要创造新的历史活动。
当前,微博作为一种新型的网络媒介,已成为了互联网的新贵。
根据相关公开数据,截至2010年1月份,该产品在全球已经拥有7500万注册用户。
无论名人还是普通大众,大家都在一个平台内交流分享信息,很多人甚至坐个公交,吃个饭也要发到微博上告诉网友,并乐此不疲。
由此可见,人们对微薄的喜爱,这让人不得不
对“全民微博”时代多了一份憧憬。
甚至网络流传“今天你织围脖了么?”为大家所热议。
一段时间发展下来,网民们似乎对微博又有了新的认识,在微博上发表的内容也越来越有深度,网友之间甚至还展开激烈论战,各抒己见,百家争鸣。
甚至相当程度上影响着社会舆论导向。
另一方面,微博作为新兴媒体,也将其作用发挥的淋漓尽致。
很多政府机关、名人、新闻媒体纷纷开通微博,与网民展开互动。
政府方面主要利用微博征求民众意见,让民众自由发表观点建议,尽力在民众心中树立亲民民主形象,名人们通过微博发表自己正面积极有趣的信息以获得更多支持,新闻媒体则利用微博发表精短新闻消息以扩大知名度。
社会各界纷纷将目光转向微博的最大原因是在于微博上与民众交流的便捷性。
人们对发布内容进行自我评价,博主还可自行对感兴趣的评论进行回复,与网民进行良性讨论。
与此同时,在各地消息及时发布这一点上,微博也起到很大的作用。
现在热议的“外国小伙撞大妈”事件在微博上引起热议,这条新闻其实最先是从微博上发现的。
还有“爆吧事件”“抢盐风潮”等都是率先从微博上引起的。
总之,作为新兴媒体中强有力的一部分,微博对社会的影响不容小觑,无论是信息的传播还是社会舆论的阵地,它都是一把双刃剑。
应合理的把握,才能使其发挥出最有利于社会发展的能量,最大程度的为社会所利用。
参考资料:
1.《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