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桥梁肋板

桥梁肋板

一、编制说明:(一)编制依据1、依据AK1+092.981匝道桥设计图纸2、《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3、《公路工程质量评定标准》(JTGF80-1-2004)4、《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TJ076-95)(二)编制原则1、本施工方案按照本公司的技术力量、设备能力、施工经验以及针对本工程的地理特点、工期、质量要求进行编制。

2、工艺与设备配套的优选原则,坚持技术先进性;科学合理性;安全可靠性相结合,选择能力指数最佳的施工机具和设备。

3、专业化分工与紧密协作相结合的原则,按照流水施工的组织原理,处理好分工与协作的关系,防止或减少窝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机械效率。

4、强化精品意识,以“铸造精品、追求卓越”的精神为指导努力使本工程达到棱角分明、线条流畅、表面光洁、质量优良的工程。

5、最佳技术经济决策,通过对不同施工方法、施工技术具体计算、分析、比较选择最佳技术经济方案。

6、建立及运行质量体系,做到层层按标准管理、人人按标准做事、事事按标准规范、处处按标准考核。

二、工程概况:AK1+092.981匝道桥位于永清互通立交A匝道内,该匝道桥在AK1+072.981处与主线交叉。

因受桥位地形影响,跨径组合为(3*30)+(35+40+35)+(3*30),上部结构采用现浇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下部采用,肋式桥台、柱式桥墩;钻孔灌注桩基础。

桥梁起点桩号AK0+944.481,终点桩号AK1+241.481,桥梁全长297米。

三、分项工程内容简介本桥采用肋板台,径向布置。

在0#、9#台采用底部宽3.7米、顶部宽1.4米、厚度1米的肋板6块,均采用C30混凝土浇筑。

主要工程量钢筋4909Kg,混凝土 55m3。

目前肋板的施工准备工作,施工人员、设备、模板、材料试验、施工测量、等工作已准备完毕,具备了肋板的开工条件。

四、组织机构人员配备及工期安排(一)、组织机构的建立为了加强管理,方便施工,保证工程质量及工期,对本工程我公司实行项目法人管理和项目经理负责制组成项目的经理部。

项目经理部是整个标段的生产指挥机构,负责与业主联系,接受业主及监理单位的监督,对外关系协调以及整个标段的总体生产计划安排,生产调度、材料供应、工程款结算和分配,协调施工中出现的问题等。

项目经理部由项目经理、项目副经理、技术负责人等领导和机械部、质检部、试验室、材料部、计统部、办公室、财务部、工程部、安全部等业务部门组成。

下设路基施工队、结构物施工队和路面施工队。

为保证施工的工程质量,我项目部建立了完善的工程施工组织机构,把责任落实到人,保证及时准确的信息传递,组织机构图如下:(二)、具体工期安排(见附表)五、实施性施工组织方案(一)肋板施工准备工作1、承台施工完成后,拆除承台模板,待混凝土强度达到一定强度后进行表面凿毛,清除所有承台施工时留下的残留物。

2、测量放样:肋板中线测量、高程测量。

a肋板中线点位测量:首先用全站仪进行桩基坐标放样复核承台,同时测量肋板位置, 并用墨线将肋板中心线标识在承台上,并用墨线标识肋板边线确定模板位置。

b肋板高程测量:用水准仪进行肋板高程测量。

根据设计单位的水准点或施工中的临时水准点,用精密水准仪测量肋板边线处的高程。

(二)钢筋制作与安装1、钢筋进场时检验是否有出场质量证明和试验检验报告单,同时抽取试样进行力学性能、冷弯和可焊性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检查其外观是否有裂缝、结疤和折叠等现象。

2、钢筋下料在加工棚内进行,钢筋骨架在加工平台制作成型。

钢筋下料前熟悉图纸,对各种钢筋的长度、数量进行核对无误后进行下料,下料前计算各种钢筋长度合理搭配、统筹排料和减少损耗的原则进行配料计算,最大限度地减少浪费。

3、肋板钢筋在承台钢筋绑扎完成后开始安装肋板预埋钢筋,安装肋板钢筋之前将承台钢筋固定牢靠,防止在安装钢筋笼时晃动,承台钢筋固定以后,用全站仪测量出肋板中心位置,然后按照肋板中心位置用钢尺量出肋板钢筋位置标记在承台钢筋上,用电焊将肋板预埋钢筋焊接在承台钢筋顶层,焊接完成后检查肋板钢筋位置是否正确。

钢筋在绑扎过程中严格按照图纸间距布置,箍筋和水平筋绑扎要牢固,呈梅花式交叉绑扎。

必要时可以用电焊点焊。

钢筋绑扎完毕后检查钢筋数量、间距、保护层厚度、搭接长度等,自检合格后报请监理工程师检验合格后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三)模板制作及安装1、肋板模板采用6mm厚组合钢模板,每块模板平面面积不小于1m2。

进场后,检查模板尺寸与形状、表面光洁度、顺直度和接缝等情况,合格后方可运进施工现场。

要求尺寸和形状满足设计要求,模板板面之间平整光滑,线型流畅,接缝紧密,从而确保结构物外露面美观,线条流畅。

2、模板安装前,凿毛并清除承台顶面肋板位置的水泥浆,用水或气泵吹洗承台顶面的残渣和灰层,确保肋板和承台混凝土接缝良好。

3、模板安装前,应涂刷脱模剂或其他相当的代用品,代用品应具有易于脱模的性能,并使混凝土不变色。

全桥外露面混凝土模板的脱模剂应采用同一品种,从而确保外观质量,严禁使用废机油。

4、模板安装前用水准仪测量承台顶面肋板外缘线处高程,调整一致并标画在钢筋上,然后按照标画记号抹混凝土砂浆一层以保证肋板模板处于水平状态和模板与承台顶面连接密实,为保证模板位置安放准确在肋板钢筋外侧沿肋板边线焊接定位钢筋,已便于模板组合安装。

模板与模板之间用ø12螺栓连接。

模板安装完毕后为了保证模板顺直度、平整度和便于加固调整模板,在模板背面竖直和水平方向使用ø48mm的钢管配合燕尾卡和对拉螺栓对模板进行加固使其成为一个整体。

对拉螺栓采用ø16的钢筋制成,每50cm一道,外部套ø20PVC 管穿过模板上的预留孔,PVC管露出模板每侧5cm,以防止漏浆等现象5、模板安装完毕后,在顶部拴钢丝绳调整松紧度校正模板垂直度,直至达到要求固定模板拉紧钢丝绳。

底部和中间位置设置支撑用以加固模板稳定性。

及时检查钢筋保护层、平面位置、垂直度、顶面标高及横向稳定性进行检查,检查缆风绳固定是否牢固,若不能满足要求,应及时进行加固和调整。

自检合格后报请监理工程师检查认可。

(四)浇筑混凝土1、混凝土配合比经过试配,合格后,上报试验监理工程师批准后使用,在浇筑肋板混凝土前,对混凝土运输车、吊车、振动棒、拌和站等设备状况进行检查,确认无故障和安全隐患后试拌混凝土、检查相关计量设备的工作状况是否正常,混凝土在搅拌前测定原材料含水量,调整用水量,确定施工配合比,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水灰比,不得擅自调整。

混凝土拌合物应拌和均匀,颜色一致,不得有离析、泌水等现象,坍落度控制在110-130mm。

2、混凝土运输采用混凝土运输车。

入模采用吊斗和串筒结合,根据实际高度的决定采用串筒长度,保证模内混凝土倾落高度≤2m。

浇筑混凝土之前对支架、模板、钢筋、预埋件位置进行检查,对模板内积水、杂物和钢筋上的污垢进行清理,检查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坍落度,合格后开始浇筑。

浇筑时按每层30cm的厚度分层浇筑,上层混凝土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前完成。

3、混凝土振捣采用插入式振动棒,水平移动间距不应超过振动棒作用半径的1.5倍,插入下层混凝土5~10cm;混凝土振捣密实的标志是混凝土停止下沉、不再有大量气泡冒出,表面平坦、泛浆。

振动棒与模板,保持5~10cm的距离,应尽可能地避免与钢筋、预埋件、模板相碰撞。

振动棒不得强行穿过钢筋,以防止其穿过钢筋后被卡住而不能拔出。

4、混凝土在浇筑期间,设专人检查支架、模板、钢筋、预埋件等稳固情况,如果发现有松动、变形、移位时及时处理。

(五)混凝土养护及拆模1、肋板混凝土养护,肋板表面用塑料布或土工布包裹覆盖顶部洒水,每天洒水次数以能保持混凝土表面经常处于湿润状态,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前,不得碰撞模板及支撑,避免使其受到振动等荷载作用。

2、拆模:模板拆除应在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后方可进行,拆除模板时应小心谨慎,避免对已灌注成型的混凝土造成损坏。

模板拆除后应将表面灰浆、污垢清除干净,并应维修整型,刷油、编制节号堆放整齐,防止变形。

六、墩台质量控制指标及质量保证措施:( 一 )墩台质量控制指标:墩、台身实测项目项次检查项目规定值或允许偏差检查方法和频率1 混凝土强度(MPa) 在合格标准内按附录D检查2 断面尺寸(mm) ±20 尺量:检查3个断面3 竖直度或斜度(mm) 0.3%H且不大于20 吊垂线或经纬仪:测量2点4 顶面高程(mm) ±10 水准仪:测量3处5 轴线偏位(mm) 10 全站仪或经纬仪:纵、横各测量2点6 节段间错台(mm) 5 尺量:每节检查4处7 大面积平整度(mm) 5 2m直尺:检查竖直、水平两个方向,每20m2测1处8 预埋件位置(mm) 10或设计要求尺量:每件( 二 )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由项目责任人全面负责工程质量,在工程全过程中,实行每道工序、每个工点,从上至下均有专职质检人员,具体措施:1、成立经理部质量管理小组,明确质量管理小组的职责,认真履行质量管理制度,把质量意识落实到每个员工,并与每一员工的利益相结合。

质量保证体系图2、实行内部多级质量控制和外部监理工程师督促检查落实相结合的体系。

在经理部实行总工全面负责制,各科室、专业作业队均设专职质检员。

专职质检员在工作中,若发现问题应及时上报有关部门,并报与总工,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各级质检员应密切与监理的关系,凡关于工程质量安全的,均应及时通报监理,并把整改措施及落实情况反馈给监理。

3、总工在项目经理领导下,领导本经理部的工程室、试验室、测量室、专业作业队的技术业务工作,负责施工过程中试验、测量控制的管理工作,组织质量检查工作,领导和审查工程质量评定工作,并向项目经理及时报告工作。

( 三 )完善质量保证措施:1、加强原材料的管理:原材料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工程的质量,它是工程质量的第一关口。

准备开工前,应组织有关科室及技术人员对工程所用主材、辅材等进行可行性调查、取样、检验工作,在对已购材料中,随时进行抽样,发现不合格材料及时报告、封存或退场,确保所购材料符合设计要求及施工规范。

2、建立可靠的试验检测体系:试验人员应全面熟悉工程招标文件和施工技术规范,编制详细的工程项目的主体试验和分部试验计划,负责各类型配合比的试验及落实,确保所有试验项目的试验结果能满足施工要求。

3、落实对各工序的管理:在施工过程中,各工序应合理衔接,不得随意中断,各工序间未经检验认可,不得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施工过程中,在某一工序出现质量事故应立即采用相应措施进行补救,需要其它工种协助,应以质量为重、优先解决出现的问题。

各工序在交接过程中应认真填写施工记录,以便随时查验。

各工序严格按照图纸及施工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进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