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乒乓特色学校

乒乓特色学校

袁巷小学“教体融合”暨
全国学校体育联盟项目三年行动方案袁巷小学是乒乓传统名校,开展乒乓球运动已有50多年的历史,培养出3位世界冠军,先后向国家队、省级运动队输送了100多名优秀乒乓人才。

为了贯彻落实“教体融合”工作会议精神,我们将以“市队校办”的载体建设为抓手,努力实现“强基础,出人才,成文化”三大目标,进一步把袁巷小学打造成“乒乓一流、文化一流”的中国名校,为教育事业和体育事业作出新的贡献。

一、组织领导
成立学校“教体融合”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优秀乒乓苗子选拔考核小组、优秀乒乓苗子招生纪律检查小组,确保“教体融合”工作规范、有序、高效地进行。

二、普及乒乓运动
(一)创设乒乓氛围
1.建设乒乓园。

在保留校园内的小花圃绿化的同时,建设乒乓园,普及乒乓知识,宣传培养的国手事迹,激励八小学子积极参与乒乓运动。

2.增添乒乓器材。

校园:增设8——10张室外乒乓球台;班级:添置乒乓箱(内放球拍、乒乓球、创口贴、紫药水等等)。

以此使每个孩子在课余时间随时都可以打到球。

(二)建设两支队伍
1.建设班级乒乓球队。

(1)各班级组建乒乓社团,在此基础上组建班级乒乓球队。

形成师生人人会打球,班班有球队的局面。

(2)坚持每班每周一节乒乓课制度,按年级编制小学生乒乓训练大纲,使班级乒乓活动更具科学性。

2.建设业余教练员队伍。

充分发挥教师、家长、社会乒乓爱好者的作用,建设班级教练员队伍,以求在普及中提高,在兴趣中规范基本动作。

(三)建立激励机制
1.办好两个比赛。

(1)以班级为单位,年级为组别,分教师、学生两大类,每学年举办一届校级乒乓球联赛。

(2)承办好每年一届乒乓球联赛。

以两个联赛推进乒乓球运动的普及,激发学生的乒乓兴趣,扩大乒乓人口,发现乒乓人才。

2.和体艺“2+1”结合。

将乒乓作为体艺“2+1”认证中的一项固定内容,调动学生参与乒乓运动的积极性。

(四)推进场馆开放
在不影响校队训练的前提下,积极推进乒乓馆对外开放活动。

利用节假日,面向全市学生及社会各界乒乓爱好者组织各类乒乓培训,以次进一步扩大乒乓人口,扩大选材面。

三、提高乒乓水平
(一)完善训练体系。

拟聘请原市乒乓球运动学校校长为乒乓球队主教练,再引进一位高水平教练员,填补乒乓球
提高阶段的空缺,初步形成以专职乒乓教练负责启蒙,外聘教练负责提高完整的训练体系。

(二)选拔苗子
每年3月份在全市幼儿园大班中,跨学区(本学区优先)招收100名左右幼儿组成“周末乒乓球培训班”。

6月中旬,由考核小组和纪律检查小组联合从中选拔40名左右的乒乓苗子,进入一年级,组成乒乓班,继续接受乒乓启蒙训练。

(三)补充淘汰
1.每年6月,由选拔考核小组对一年级乒乓苗子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结果,相对均衡地分成红、黄、蓝三支运动队,形成多支队伍的竞争机制。

2.每年5-7月,由选拔考核小组对所有三年级队员进行考核,经家长同意调整三支运动队队员。

3.每年暑期,对所有乒乓苗子进行考核,将专业潜能不大的队员调整出“乒乓班”,同时吸收本校其他班级、本市其他学校优秀乒乓苗子进入“乒乓班”。

(四)培养机制
1.专业技术方面
(1)构建“一条龙”培养机制。

形成袁巷小学从启蒙、提高、输送“一条龙”专业培养机制。

建立由分管领导、主教练、带队教练、文化教师、班主任及其他相关人员联席会议制度,协调乒乓训练、运动员注册、文化学习、生活管理
等工作。

建立袁巷小学教练员、文化课教师捆绑式考核奖励制度,调动教练员、文化课教师的积极性,确保训练、学习两不误。

(2)形成“两支队伍”竞争机制。

在三年级时,红、黄、蓝队混合编组,组建袁巷小学乒乓球队和青少年乒乓俱乐部乒乓球队,两支队伍展开竞争,按比赛成绩、输送人数进行奖励。

2.文化学习方面
(1)集中编班。

为便于管理,一年级新生入学时,将择优录取的乒乓苗子编入同一班级(乒乓班)学习。

学校安排富有教学经验和管理经验的教育教学业务骨干担任班主任和教学工作。

(2)合理安排。

“乒乓班”主课教学全部集中在上午,下午两节课后保证2.5小时的训练时间。

(3)实施奖励。

完善运动员奖励制度,继续执行乒乓队员在各级各类评先评优中的倾斜政策,调动家长和学生的积极性。

(4)选拔输送。

每年6-7月,由选拔考核小组对校队、俱乐部中未进入省级以上专业队的六年级队员进行考核,择优向市外国语学校输送。

输送标准:品德优良,无违纪记录;在各级文化检测、调研中达京口区平均水平;在全国计划性比赛中获团体前八成员或个人(含双打)前八队员,在省级
计划性比赛中获团体前六成员或个人(含双打)前八队员,在市级计划性比赛中获团体前四成员或个人(含双打)前六队员。

向上一级学校和相关部门的申请、审核手续由袁巷小学统一办理。

3.队伍管理方面。

设立文化课和乒乓训练“双班主任制”,构建“班即是队,队即是班”的管理模式,创新管理机制。

完善文化课教师与教练员例会制度,方便文化课教师、带队教练及时了解学生的各方面情况,保证学习与训练两促进。

(五)保障机制
1.政策保障。

市、区教育和体育行政部门在招收乒乓苗子、队员文化学习、教练员队伍建设、“市队校办”等方面给予特殊政策。

2.制度保障。

健全和完善各类财务制度、乒乓馆管理制度、运动员管理制度、运动员外出比赛时文化课补习的相关规定,以及教练员、文化教师考核奖励等制度。

3.资金保障。

使用好“全国乒乓球后备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级体育俱乐部”扶持资金;通过冠名权的转让,争取社会力量的支持,拓展资金来源;以镇江市八叉巷青少年乒乓俱乐部为平台,开办各类体育培训班,承办各类比赛,拓宽创收渠道。

二〇一四年十一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