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与德国的差距

中国与德国的差距

中国与德国的差距前几天,有位哑同志因为一直以来看不惯咱博口气,就和咱争论居住德国,是否就真有幸福感优越感一类来着,还说他们村现在有人也很幸福了。

这次度假,咱因此就惦记着,特意沿路每天记载各种吃住行价格开支,毕竟在咱看来,生活无忧吃穿物价稳定无需为房子医疗教育之类的三座大山忧虑,也是属于现实中幸福优越感的一部分的。

否则,国内愤怒国粹,是很难理解欧洲大多数民众安逸自在生活的感觉的。

不过,想来想去,还是不要详细给大家公布此次家庭度假帐目吧,毕竟那样有炫耀张扬的嫌疑。

咱们还是一本正经,补充一些正面叙述的文字吧。

不错,咱承认: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持续以两位数增长,创造了亚洲四小龙之后又一个经济热点。

今天,中国的北京、上海、天津、深圳这样的城市,似乎已经迈进世界级发达城市的行列。

中国也产生了一批所谓令国民自豪无比的“中产阶级”,以及少数“超级富豪”。

中国人一掷万金购买本特利、布加迪、悍马、保时捷、奔驰、宝马这样最贵的汽车,LV、GUCCI这样最顶级奢侈品,甚至某些村庄曝光出来的村长书记豪宅,占地面积竟然是当地小学的数倍,令欧美厂商和西方消费者瞠目结舌。

还有,中国政府投入九千多亿美元购买美国国债两房基金。

那么,中国真的加入富国俱乐部了吗?中国公民真的富裕吗?普通民众的感觉是如何的?德国使用欧元,于是生活在这里的华人但总是自觉不自觉地,完全不考虑汇率比例的因素,简单地将欧元价格虚拟折成人民币价格,做一番“横向比较”。

那么,不妨我们就按照这个思路,将德国和中国国内的各种基本消费做一番比较,看看中国究竟是不是进入了“富国”行列。

要知道,虽然德籍华人回国,一个欧元能换来十个人民币,而真正要比较中国与欧洲两地民众的实际生活水平,并不需要把欧元和人民币换算来换算去,只要以欧元比人民币1:1的比率,来算一算各自在当地的收入与支出,就能得出十分有趣的结果。

如下:一个月收入1000元人民币的中国人,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东莞这类大城市,均属低收者。

那么假设一个德国人的税后收入是1000欧元,在德国也属低收入。

(德国社会救济常年领取者月收入450欧元外加免费支付的40平方米住房。

)让我们来比较一下两个低收入者在各自国家的基本生活水准。

生活基本开销无非是衣食住行。

首先看看购买服装的费用。

在北京,用50元人民币可以买到一条质量较差裤子或是上衣。

如果在批发市场,也许可以再便宜几元。

反过来看看德国,花50欧元,可以买一件货真价实的adidas、puma或者nike这样的名牌套头衫。

我家两个大儿子热衷的流行名牌服装,均在20/30欧元一件。

大减价时候,甚至可以买一整套运动衣漂亮外套什么的。

而花十欧元可以在在C&A、KiK这样的店里,买到质量很不错的服装。

在ALDI,一双皮面皮底的商务级皮鞋,只需要20欧元多。

不过ALDI的鞋我是不屑穿的,我要穿50欧元以上的,我家孩子们追求的名牌鞋店,质量精良的70/80欧元左右。

而在中国,商场里一双最普通的单皮鞋价格高达人民币500元人民币左右。

结果不言而喻:中国是当今全球最大的服装、鞋类加工基地。

但是,这个“世界制衣厂”里,在“衣”方面,人民币的含金量远远低于欧元。

再比较一下用于吃的开销。

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显示,2008年上半年,全国食品价格上涨20.4%。

猪肉价格是衡量食品价格的指针。

2008年9月,中国36个大中城市的猪肉(精瘦肉)零售价平均为每公斤20/25元。

也就是说,1000元人民币的月薪只能买40公斤猪肉。

而德国超市的精肉价格大约是每公斤2/3欧元多。

月薪1000欧元可以买400多公斤猪肉。

中国人的主食大米的零售价平均约为每公斤3元多。

德国人的主食——面粉的超市零售价平均为大约每公斤0.5/1欧元。

牛奶德国每升0.6/0.99欧元,中国每升10到20人民币,德国奶酪200克2欧元,中国30人民币,德国酸奶100克0,3欧元,中国5元人民币。

蔬菜、水果价格的季节浮动性较强,不好比较。

10月,中国各地番茄的零售价大约为每公斤3元,德国超市里番茄价格约为每公斤1.99欧元。

我家四口人,一个月菜金最多400欧元,而我们在东莞,每日买菜自己做至少120人民币,每个月就要3600人民币。

相比之下,数字上德国竟然是中国开支的九倍。

博文补充刚才和老公去超市买菜,买了如下:西红柿 1,18公斤茄子2,5公斤两种不同生菜各一个每个500克,一把胡萝卜,一个大菜花,2包装不同的150克野菜(类似菠菜的叶菜,生吃的,150克一大包)一个大白萝卜,一大把生葱,一个大黄瓜(德国黄瓜一尺多长,手腕粗),12盒酸奶每盒100克包装,两升鲜牛奶,一公斤牛肉馅,一公斤半牛肉,一公斤猪骨头,5公斤面粉,一公斤苹果,一公斤葡萄,四包150克包装法式黄油香草烤面包,两包250克包装烤面卷饼,一盒200克黄油,一块300克奶酪,两包125克装鲜奶酪,两包400克装馒头,一包2,5公斤装土豆。

所有这些都是我们夫妇顺手拿的,装了一满超市车推出来,共花了55欧元!我想,这些东西在北京,300人民币也不一定能够买齐全。

中国目前通货膨胀惊人,真的让我们很吃惊。

那么,在外面吃又如何呢?。

假如吃快餐,一份麦当劳巨无霸套餐在德国大约7欧元左右,而在中国则要21元人民币。

必胜客的一张比萨大约三欧元到十元多,而北京必胜客的一小张比萨卖到80元人民币以上。

意大利冰激凌那种买了孩子们拿着边走边吃的,德国0,6欧元一个球,中国二十到三十人民币一个球!在中国大城市里,两个人下馆子,随便吃顿家常菜,没有100元左右下不来。

在德国,我和三个儿子们甚至不用50欧元,就可以吃得相当不错了——德国烤猪肘子、西班牙烤鱼、阿根廷烤牛肉,各种意大利美餐,或者所谓“中餐”。

很多餐馆推出的自助自选餐,10/15个欧元每人,就可以随便吃多少喝多少都可以了。

很明显,在吃方面,同样是低收入者,中国人比德国人日子难过许多。

看看住的情况。

在北京三环路上的一套一室一厅的公寓,月租金大约1000元。

一间位置差、环境差、质量差,没有卫生间、没有厨房、也许连暖气都没有的四合院陋室,月租金也要400元人民币。

这对于月薪1000元人民币的低收入者已经很难住得起了。

所以,那些“北漂”或民工,只能住在郊区“三不管”地带的出农民租屋里。

反观德国,一般城市里,不到400欧元就可以租到两室一厅的公寓,加上杂费,每月不超过500欧元。

我目前在德国居住的105平方米住房,冷租金700欧元,含水电暖气杂费则970欧元。

周围邻居都告诉我冤枉了太贵了,所以我正准备此周内去参观一个140平方米,全包700欧元的五居室,可以扩大到170平方米实际面积的。

而且,因为德国的城市规模有限,且交通便利,即使不在市中心的房子,也不觉得偏僻。

同样是低收入者,在德国住宿条件远比在中国优越得多。

如果买房子,差距更加惊人。

以最贵的柏林为例,全市的平均房价是1000欧元一平方米,1000欧元月薪刚好可以买1平方米的住宅。

10年可以买一套100平方米的住宅。

北京五环以内的房价都在每平方米都超过1万人民币。

月薪1000元人民币的人,10个月的收入才够买1平方米——此人100年的工资,才能买一套100平方米的住宅。

在德国大城市15万欧元买一个150平方米实际面积四居室绰绰有余,在我们这样的小城市,花20万欧元可以买一套200多平方米实际居住面积500平方米地皮、设施齐备、环境优良的别墅。

而在中国,一个人却要花上100万人民币只能买一个三四高楼盘居室——低收入者一辈子都不要想,动辄五六百万数千万人民币的别墅更加是普通老百姓的白日梦。

在北京,无论远近,地铁票价都是每次2元。

而德国票价系统比较复杂,既分区,又有天票、四程票,不好比较。

但是,德国的市内交通、铁路票是通用的,这一点比中国方便许多。

在乘火车和飞机的时候。

中国消费者就吃亏大了。

从杜塞尔多夫到柏林500多公里的单程高速列车票价大约100欧元。

如果用铁路卡,提前网上订票,还会便宜很多(达到50%左右—)。

德国铁路经常推出各种季节优惠票,可以买到半价票。

带领三个孩子的母亲,则只需要支付一人车票,国家规定14岁以下孩子们全免费。

而相同距离的车程,在中国需要花大约200元人民币——几乎贵了一倍。

如果乘飞机,票价差距更大。

德国有germanwings、Air Beilin 这样专门经营欧洲短途航线的航空公司,往返票价基本是几十欧元。

在中国,即使是各地航空公司的特价机票,也需要3百多元人民币。

如果买车,在德国花大约1万欧元可以买到经济实用的小型轿车。

而在中国,最便宜的国产车售价超过3万人民币,而且在质量上远远达不到欧洲经济型轿车的水准。

休闲娱乐天壤之别休闲娱乐,也是人们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

中国旅游景点都是售票的,而且价格不菲,100元、200元一张的很常见。

相比之下,德国景点的门票便宜许多,几欧元、最多十欧元一张,对未成年人和学生还有优惠。

并且在特定日子里是免费的。

各种大型休闲场合如水上桑拿游乐场,门票在12到28欧元每人,家庭三四个孩子的都另外有大幅度优惠,全家一般是五六十欧元最大最豪华的也不会超过100欧元。

国内深圳各种海上世界大乐园动物园迷宫之类的,还有桂林那些旅游景点,门票每人100人民币没有商量,孩子们毫无优惠!德国电影院的票价基本上六七欧元最多不会超过10欧元,低收入者完全享受得起最新上映的大片。

而北京上海的电影院票价贵得离谱,很少影院票价低于30元,多数在50元以上甚至100多元。

可想而知,在中国,看电影成了奢侈消费。

德国各地经常上演歌剧、芭蕾舞等舞台艺术。

票价一般是十几欧元。

即使在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的票价,最便宜的是30多欧元——当然,如果能荣幸买到票。

这对低收入者也不是可望不可及的。

而中国的文化中心北京,一场音乐会票价动辄几百、上千元,平民百姓根本不可能去企望什么“高雅艺术”。

那些铁杆“ 粉丝”们,假如一掷千金去过把瘾,也许就得裤腰带勒紧一段时间了。

德国的酒馆、咖啡馆遍布城市、乡村的大街小巷,而且价格低廉。

一杯300毫升的鲜啤酒不超过1到2欧元,200毫升的葡萄酒大约3—5欧元。

一杯咖啡不超过2欧元,即便是星巴克这样的“外来户”,一杯咖啡价格也不过3—5欧元。

所以,酒馆成了平民阶层借酒浇愁的好去处。

每家酒馆都会有老客喝闷酒、发牢骚,反正不会发酒疯就是了。

而在北京酒吧里,鲜啤酒动辄30、40元一杯,葡萄酒更贵得吓人。

在北京星巴克最便宜的一杯咖啡要20几元人民币。

中国的酒吧、咖啡馆与德国正好相反,是有钱人、有闲人附庸风雅、高谈阔论的地方,市民阶层只能过门而不入。

现代人越来越热衷外出旅游,到异域看新鲜。

住旅馆是旅途中的重要内容。

在德国城市里,最便宜的单人间大约30—50欧元一晚包自助丰盛早餐,双人间50到70欧元包早餐,内有卫生间、电视,并且干净、整洁、舒适,冬天暖器开得足足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