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紫砂壶器形之美[论文]

紫砂壶器形之美[论文]

紫砂壶器形之美
摘要: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茶文化更是源远流长,精彩纷呈,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中历经陶炼而升华,创造了非凡的成就。

宜兴紫砂壶在人们的饮茶艺术中,亦确实展现了他独占鳌头的优异功能,本文从其中一个层面展开分析紫砂壶的器形之美。

关键词:紫砂壶;艺术之美;造型
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14-0038-01
紫砂壶作为一种饮茶器具,被越来越多的人使用、欣赏和收藏,满足了不同层次人们的生活以及艺术需求。

因此,在发展过程中其实用性和艺术性就会得到不断的提炼和升华。

有这样一种既能给人们生活带来实际的方便,又能在一定程度上让使用者或观赏者得到审美的愉悦,就数紫砂壶为经典范例之一了。

紫砂壶之所以能以鲜明的特点著称于世,和它独特的造型形式和面貌是分不开的,紫砂壶器的造型具有很高的艺术美价值。

它蕴含着富有生命力的特定的精神内涵,从造型到装饰,更多地体现在它的整体与局部的比例搭配上,变化与统一,对称与平衡,不断的完善和和谐,形成了一脉相传的文化特色。

紫砂壶造型是由各种形体、空间、线型、质地、色泽等因素构成的优美造型。

各种因素的结合都是和谐妥帖,含蓄蕴籍的。

这些关系,可以用美学形式美的原则去分析比较:以变化与统一、安定与生动、比例与尺度、透视与错觉等规律去认识的自然法则,这就是
艺术处理的方法和原则。

紫砂壶的造型历经几代人的演化和反复修正,达到了现如今的和谐之美,紫砂壶的造型更是层出不穷,体现时代特征,丰富多彩,往往由不同的形体组合,不同的线型变化,不同的质地和色泽相搭配,使之达到使用、经济、美观的原则,变化与统一是最基本的美学法则,大致分为以下几种:
一、对比与谐调
造型构成最基本的要素是:点、线、面。

构件配置中的体量、空间、使用材质的色泽和质地,把这些同一因素组合在一起进行比对其中的差别,称其为对比。

通过一定的处理手法,把对比的各部分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使造型有完整一致的效果,称其为协调。

例如掇球壶在三个圆球中变化中有统一,用大中小叠起的体量变化口盖字母线过渡协调得可爱生动。

“大汉君壶”利用形体曲直变化,细部微小线型处理,取得谐调。

“小型竹节壶”经历三十多年反复的推敲提炼出了主体线型,肩、肚、足之间的权衡比例,成为经典之作。

二、重复与节奏
造型的重复手法是抓住形体某些特定、形式、格律有变化的出现和运用。

如配套的茶具,茶壶作主体,配上杯和碟等,依功能要求去重复变化,才能相互呼应,达到整体的统一。

节奏由小到大的渐变,形体分割形成节奏的变化和线条的变化,三个形状重叠变化,这种有规律的变化十分谐调统一。

三、整体与局部
设计造型时,首先是确定一个基调,表现什么形态,分析抓住它的特征。

如壶的口、颈、肩、肚、脚、底、盖、钮、嘴、把、流等造型的局部处理,对每一个造型的局部认真的反复推敲,有助于完整的表达造型设计意图,确定表现出造型基调,成为优秀的作品。

调整好造型,应十分注重形体的“转折”部位,线角的变化。

外轮廓线的起伏、俯仰和收放,这种过渡手法,就是使形体饱满、有力,上下贯通一气。

凡是用线型、嘴、把、钮等配置、装饰手段,往往是依主体的基调去配置,是局部与整体统一,贯气就是相互呼应,合为一体。

如集玉壶,壶以玉为题,故名“集玉”。

壶身为扁圆柱形,似用两大玉璧叠合组成,壶腰用玉饰纹凹凸线分界,束出壶身骨秀神清之姿。

肩腹用弧线交接,底足用两条直角线阶梯收缩,烘托出壶体刚健婀娜之态。

壶嘴方形,方中带圆,根部刻龙首玉纹。

壶盖形似圆璧,盖纽饰环,玉鱼拱形。

整体装饰和谐协调,莹洁圆润,韵味隽永,格调高雅。

细部是造型精到之处,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做紫砂人最有体会,行货与上品之间的差别,有时就一线之差,面貌就大不同了。

同款的壶,细部处理的周到与否,整体效果完全就大不同了,玉不琢不成器,这个琢就是精工细作,让人挑剔,达到耐看、耐玩、耐人寻味的效果。

四、平面与立面
造型的人们视觉留下的一种式样。

按视觉的习惯角度,平面指呈水平角度的形状,立面是指垂直角度的形状,立体造型是平面与主
体相结合的形态。

体现作者的个性,一般来说,造型为功能服务,如盆、盒、扁壶称“俯式”造型,平面上作变化。

如瓶、罐、鼎、壶称“立式”造型,在立面上作变化,体现它的精神。

设计中要把形态的特定体现出来,主次分明。

以上这些器形的艺术规律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也只是众多紫砂壶器形中的一部分。

通过不断的思考和逐步完善才构成一个完整的造型,所以但凡是精品的器形都具有很强的审美性和艺术价值。

参考文献:
[1]阳羡茗壶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