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操作系统的类型
计算机操作系统
早期批处理系统中的监督程序工作流程: 1.判断输入设备上是否有待输入作业 判断输入设备上是否有待输入作业, 1.判断输入设备上是否有待输入作业,没有 则停止; 则停止; 2.从设备上输入一个作业 从设备上输入一个作业; 2.从设备上输入一个作业; 3.控制作业运行 控制作业运行: 3.控制作业运行:
计算机操作系统
系统采用了分时技术。 实现思想: 系统采用了分时技术。 时间进行分割成一定大小的时间段 进行分割成一定大小的时间段, 把CPU 时间进行分割成一定大小的时间段,称 时间片; 时间片; 每个终端用户每次可以使用一个由时间片规定 CPU时间 时间; 的CPU时间; 如果某个用户在规定的一个时间片内还没有完 成它的全部工作,亦需把CPU让给其他用户 让给其他用户。 成它的全部工作,亦需把CPU让给其他用户。
1.2 操作系统的基本类型
操作系统的形成
• 发展动力 1、不断提高资源利用率的需要; 、不断提高资源利用率的需要;
2、方便用户; 2、方便用户; 3、器件的不断更新换代; 、器件的不断更新换代; 电子管、 8位、... ... 电子管、... ...; 位 4、计算机体系结构的不断发展。 、计算机体系结构的不断发展。 单处理机OS、多处理机OS、网络OS 单处理机 、多处理机 、网络
t
计算机操作系统
多道批处理系统的优缺点
优点: 优点: (1)提高 提高CPU的利用率 提高 的利用率 (2)提高内存和 提高内存和I/O设备的利用率 提高内存和 设备的利用率 (3)提高系统的吞吐量 单位时间内完成作业执行的数量 提高系统的吞吐量(单位时间内完成作业执行的数量 提高系统的吞吐量 单位时间内完成作业执行的数量) 缺点: 缺点:(1)平均周转时间长; )平均周转时间长; 周转时间: 周转时间: 作业从进入系统到结束并退出系统所经历 的时间。 的时间。 (2)无交互能力。 )无交互能力。
二、脱机输入输出方式(Off-Line 脱机输入输出方式( I/O)
50年代末,发明了晶体管。晶体管计算机 年代末,发明了晶体管。 年代末
卫星机
主机
卫星机
优点: 优点: 提高CPU利用率 利用率 提高 提高了输入输出速度
计算机操作系统
三、监督程序(Monitor) 监督程序( )
50年代末至 年代初,存储容量大幅度增长,出现了 年代末至60年代初 存储容量大幅度增长, 年代末至 年代初, FORTRAN、COBOL等高级程序设计语言及相应的编译 、 等高级程序设计语言及相应的编译 程序。 程序。 监督程序: 监督程序:能对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进行管理与调度的软 美国IBM360系列计算机配置了监督程序。 系列计算机配置了监督程序。 件。美国 系列计算机配置了监督程序 作业:用户的一次上机行为,也称任务。 作业:用户的一次上机行为,也称任务。 作业步:作业的一部分。 作业步:作业的一部分。 作业控制语言:用于说明作业如何执行的语言。 作业控制语言:用于说明作业如何执行的语言。 作业控制说明书:用作业控制语言编写的作业执行程序。 作业控制说明书:用作业控制语言编写的作业执行程序。 作业控制程序:在控制某道作业运行时,解释执行作业 作业控制程序:在控制某道作业运行时, 说明书中的语句,实现对作业的控制。 说明书中的语句,实现对作业的控制。
计算机操作系统
3.实现分时系统须解决两个问题: 实现分时系统须解决两个问题:
及时接收: ( 1 ) 及时接收 : 能及时地接收来自终端用户 的命令。 的命令。 (2)及时响应 响应时间要短。 及时响应: (2)及时响应:响应时间要短。 响应时间: 响应时间:指从用户输入命令后到系统将处 理结果提交给用户( 理结果提交给用户(如在屏幕上 显示结果) 显示结果)所经历的时间 。
计算机操作系统
• 无操作系统时代
一、人工操作方式(Manual Operating) 人工操作方式 1945年~50年代中期,使用纸带、卡片。 年 年代中期, 年代中期 使用纸带、卡片。
主机
特点(缺点): 特点(缺点): 用户独占系统资源 人机串行, 人机串行,CPU等待人工操作 等待人工操作
计算机操作系统
计算机操作系统
典型的卡片作业举例: 典型的卡片作业举例:
程序处理 数据 $RUN $LOAD
$END
FORTRAN 程 序语句
$FORTRAN JOB,JOBNAME=… $JOB,JOBNAME=
计算机操作系统
普通指令:用户程序都可包含的指令。 普通指令:用户程序都可包含的指令。 特权指令:只有监督程序才可包含的指令。 特权指令:只有监督程序才可包含的指令。 方式/态:指处理机能执行什么类型指令的状态。有两 方式/ 指处理机能执行什么类型指令的状态。 种执行方式:特权方式和普通方式。 种执行方式:特权方式和普通方式。 系统调用(广义指令):由监督程序提供给用户调用的 系统调用(广义指令):由监督程序提供给用户调用的 ): 系统功能。借助中断机制来实现。 系统功能。借助中断机制来实现。 系统调用的优点: 系统调用的优点: • 提供新界面,呈现的是一台功能强的处理机; 提供新界面,呈现的是一台功能强的处理机; • 系统更加安全。 系统更加安全。 系统空间:监督程序所占内存(0-K)。 系统空间:监督程序所占内存(0-K)。 (0 用户空间:供用户程序使用的内存(K+1 N)。 (K+1用户空间:供用户程序使用的内存(K+1-N)。 存储保护:界地址寄存器存放分界地址。 存储保护:界地址寄存器存放分界地址。
计算机操作系统
4.分时系统中影响响应时间的因素
响应时间=N*q+系统开销时间 系统开销时间 响应时间 (1)时间片 时间片q 时间片 (2)用户数 用户数N 用户数 (3)系统开销: 单道:对换;多道:进程调度/对换 系统开销: 单道:对换;多道:进程调度 对换 系统开销 5.分时系统的特征 5.分时系统的特征 ;(2)共享性; (1)并发性;( )共享性; )并发性;( ;(4) (3)交互性;( )独占性 )交互性;( 6. 交互式系统:操作系统提供终端命令语言及命 交互式系统: 令解释程序。用户通过终端命令指导作业运行, 令解释程序。用户通过终端命令指导作业运行, 实现与系统的交互。 实现与系统的交互。
用户作业1 用户作业 CPU 内存 用户作业n 用户作业 用户作业2 用户作业 用户1 用户 用户2 用户 用户n 用户
计算机操作系统
终 端
主机
计算机操作系统
2. 实现方法
(1) 简单分时系统 内存中只允许一道作业运行,系统采用调入-调 内存中只允许一道作业运行,系统采用调入 调 出的方式来实现, 开销大 系统性能差。 开销大, 出的方式来实现,I/O开销大,系统性能差。 (2) 具有前后台的分时系统 内存分为“前台区” 后台区” 内存分为“前台区”和“后台区”,前台存放 分时作业;后台存放批处理作业。仅当前台无作业 分时作业;后台存放批处理作业。 处理时,才运行后台作业。 处理时,才运行后台作业。 (3) 多道分时系统 多道程序在内存中同时执行;目前多采用。 多道程序在内存中同时执行;目前多采用。
计算机操作系统
1.2.1 多道批处理系统
背景:60年代中,前提:中断技术、通道的出现 年代中, 背景: 年代中 前提:中断技术、 通道:专门用于负责输入输出的硬件装置(简单的 通道:专门用于负责输入输出的硬件装置 简单的 输入输出处理机, 输入输出处理机,IOP)。 。 多道程序设计:内存中存放多道作业、同时运行、 多道程序设计:内存中存放多道作业、同时运行、 共享资源。 共享资源。 多道批处理系统)思想: (多道批处理系统)思想:用户提交的作业先在 外存排成一个队列(后备队列), ),由作业调度程 外存排成一个队列(后备队列),由作业调度程 序按照一定的策略从中选择若干作业调入内存, 序按照一定的策略从中选择若干作业调入内存, 共享系统中的各种资源。 共享系统中的各种资源。
计算机操作系统
监督程序工作的特点: 监督程序工作的特点:
单道性 ; 顺序性; 顺序性; 自动性
监督程序的优点:减少了人工干预,减少了准 监督程序的优点:减少了人工干预, 备时间,提高了CPU的利用率。 的利用率。 备时间,提高了 的利用率 监督程序的缺点: 监督程序的缺点:
当输入输出时, 空闲; 当输入输出时,CPU空闲; 空闲 CPU与I/O设备之间串行工作;不能交互式工作 与 设备之间串行工作; 设备之间串行工作
多道批处理系统的特征: 多道批处理系统的特征:
并发; 并发;共享
计算机操作系统
多道批处理系统需解决的问题
(1)处理机分配、回收; 处理机分配、回收; 处理机分配 (2)存储保护机制; 存储保护机制; 存储保护机制 (3)合理的 设备分配机制; 合理的I/O设备分配机制 合理的 设备分配机制; (4)作业管理: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作业调 作业管理:根据具体情况, 作业管理 度算法; 度算法; 短作业优先、 型与 型与CPU型搭配、... ... 型搭配、 短作业优先、I/O型与 型搭配 (5)完善的文件管理功能,提供有效、快速的信 完善的文件管理功能,提供有效、 完善的文件管理功能 息检索、存储机制; 息检索、存储机制; (6)系统安全保护机制:设置管态 目态; 系统安全保护机制:设置管态/目态 目态; 特权指令/非特权指令 特权指令 非特权指令
计算机操作系统
作业状态转换示意图
进程调度 作业调度 CPU P1 P2 P3 完成 状态
提交 状态
后备 状态
I/O
运行
外存盘交 换区
外 存 就 绪
计算机操作系统
外 存 阻 塞
单道/ 单道/多道程序运行示意图
用户程序 监督程序 I/O操作 操作
t
作业A 作业B 监督程序 磁带I/O 磁带 磁盘I/O 磁盘
a.取作业说明书中一条语句,解析执行,如果是“ a.取作业说明书中一条语句,解析执行,如果是“作业终 取作业说明书中一条语句 语句,则删除该作业, 止”语句,则删除该作业,转1; b.如果是一条执行性语句 如果是一条执行性语句, b.如果是一条执行性语句,则在主存中建立相应程序运 行环境,传递好参数,转去执行该程序(变到用户态运行); 行环境,传递好参数,转去执行该程序(变到用户态运行) c.在用户态程序运行过程中 如发生中断事件( 在用户态程序运行过程中, c.在用户态程序运行过程中,如发生中断事件(如系统调 定时器中断),立即转监督程序, ),立即转监督程序 用/定时器中断),立即转监督程序,待中断事件处理结束 用户态程序继续执行。 后,用户态程序继续执行。 d.用户态程序结束后 用户态程序结束后, 取下一作业控制语句。 d.用户态程序结束后,转a取下一作业控制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