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动机中性点是否需要接地

电动机中性点是否需要接地

Y形接法的电动机,3绕组的各一端联接点(锁尾)处电压为0伏的,接零(地)是没有意议的。

电机外壳接地起到防避漏电时人员触电,对绕组线圈没有何影响。

电动机(Motor)是把电能转换成机械能的一种设备。

它是利用通电线圈(也就是定子绕组)产生旋转磁场并作用于转子(如鼠笼式闭合铝框)形成磁电动力旋转扭矩。

电动机按使用电源不同分为直流电动机和交流电动机,电力系统中的电动机大部分是交流电机,可以是同步电机或者是异步电机(电机定子磁场转速与转子旋转转速不保持同步速)。

电动机主要由定子与转子组成,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力运动的方向跟电流方向和磁感线(磁场方向)方向有关。

电动机工作原理是磁场对电流受力的作用,使电动机转动。

低压电动机星形接线是指定子绕组的六个接头中,3个需引出,另外3个接头短接。

电动机是用电设备,中性点接地没有任何好处,实际使用时电机三相电流并不完全平衡,如果中性点接地将有零序电流产生,而且部分电机用于三相三线制系统,接地只有害处。

部分高压电机中性点处设置CT做差动保护使用。

电动机一般中性点不需要接地,类似三相发电机以Y形输出时才有中性点接地的说法。

发电机中性点要采取不同的接地方式,主要目地是防止发电机及其它设备遭受不对称故障的危害。

具体有以下几方面:1.当发电机外部故障时,限制定子一点接地时最大接地电流从而限制定子线圈的机械应力。

2.限制故障点电流或故障时间,把故障点的损伤控制到最小。

3.限制故障时的稳态和暂态过电压大小在安全数值以下,防止设备绝缘遭受破坏。

4.提供选择性好、灵敏度高的接地保护,以便在定子一点接地时,能准确地发出接地信号或有选择地断开故障发电机。

电力系统中性点运行方式有不接地、经电阻接地、经消弧线圈接地或直接接地等多种。

我国电力系统目前所采用的中性点接地方式主要有三种:即不接地、经消弧线圈接地和直接接地。

小电阻接地系统在国外应用较为广泛,我国开始部分应用。

1、中性点不接地(绝缘)的三相系统各相对地电容电流的数值相等而相位相差120°,其向量和等于零,地中没有电容电流通过,中性点对地电位为零,即中性点与地电位一致。

这时中性点接地与否对各相对地电压没有任何影响。

可是,当中性点不接地系统的各相对地电容不相等时,及时在正常运行状态下,中性点的对地电位便不再是零,通常此情况称为中性点位移即中性点不再是地电位了。

这种现象的产生,多是由于架空线路排列不对称而又换位不完全的缘故造成的。

在中性点不接地的三相系统中,当一相发生接地时:一是未接地两相的对地电压升高到√3倍,即等于线电压,所以,这种系统中,相对地的绝缘水平应根据线电压来设计。

二是各相间的电压大小和相位仍然不变,三相系统的平衡没有遭到破坏,因此可继续运行一段时间,这是这种系统的最大优点。

但不许长期接地运行,尤其是发电机直接供电的电力系统,因为未接地相对地电压升高到线电压,一相接地运行时间过长可能会造成两相短路。

所以在这种系统中,一般应装设绝缘监视或接地保护装置。

当发生单相接地时能发出信号,使值班人员迅速采取措施,尽快消除故障。

一相接地系统允许继续运行的时间,最长不得超过2h。

三是接地点通过的电流为电容性的,其大小为原来相对地电容电流的3倍,这种电容电流不容易熄灭,可能会在接地点引起弧光解析,周期性的熄灭和重新发生电弧。

弧光接地的持续间歇性电弧较危险,可能会引起线路的谐振现场而产生过电压,损坏电气设备或发展成相间短路。

故在这种系统中,若接地电流大于5A时,发电机、变压器和电动机都应装设动作于跳闸的接地保护装置。

2、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的三相系统上面所讲的中性点不接地三相系统,在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虽还可以继续供电,但在单相接地故障电流较大,如35kV系统大于10A,10kV系统大于30A时,就无法继续供电。

为了克服这个缺陷,便出现了经消弧线圈接地的方式。

目前在35kV电网系统中,就广泛采用了这种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的方式。

消弧线圈是一个具有铁芯的可调电感线圈,装设在变压器或发电机的中性点。

当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可形成一个与接地电容电流大小接近相等而方向相反的电感电流,这个滞后电压90°的电感电流与超前电压90°的电容电流相互补偿,最后使流经接地处的电流变得很小以至等于零,从而消除了接地处的电弧以及由它可能产生的危害。

消弧线圈的名称也是这么得来的。

当电容电流等于电感电流的时候称为全补偿;当电容电流大于电感电流的时候称为欠补偿;当电容电流小于电感的电流的时候称为过补偿。

一般都采用过补偿,这样消弧线圈有一定的裕度,不至于发生谐振而产生过电压。

3、中性点直接接地中性点直接接地的系统属于较大电流接地系统,一般通过接地点的电流较大,可能会烧坏电气设备。

发生故障后,继电保护会立即动作,使开关跳闸,消除故障。

目前我国110kV以上系统大都采用中性点直接接地。

对于不通等级的电力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也不一样,一般按下述原则选择:220kV以上电力网,采用中性点直接接地方式;110kV接地网,大都采用中性点直接接地方式,少部分采用消弧线圈接地方式;20~60kV的电力网,从供电可靠性出发,采用经消弧线圈接地或不接地的方式。

但当单相接地电流大于10A时,可采用经消弧线圈接地的方式;3~10kV电力网,供电可靠性与故障后果是其最主要的考虑因素,多采用中性点不接地方式。

但当电网电容电流大于30A时,可采用经消弧线圈接地或经电阻接地的方式;1kV以下,即220/380V三相四线制低压电力网,从安全观点出发,均采用中性点直接接地的方式,这样可以防止一相接地时换线超过250V的危险(对地)电压。

特殊场所,如爆炸危险场所或矿下,也有采用中性点不接地的。

这时一相或中性点应有击穿熔断器,以防止高压窜入低压所引起的危险。

4、中性点接地的优越性在220/380V三相四线制低压配电网络中,配电变压器的中性点大都实行工作接地。

这主要是因为这样做具有下述优越性:一是正常供电情况下能维持相线的对地电压不变,从而可向外(对负载)提供220/380V这两种不同的电压,以满足单相220V(如电灯、电热)及三相380V(如电动机)不同的用电需要。

二是若中性点不接地,则当发生单相接地的情况时,另外两相的对地电压便升高为相电压的几倍。

中性点接地后,另两相的对地电压便仍为相电压。

这样,即能减小人体的接触电压,同时还可适当降低对电气设备的绝缘要求,有利于制造及降低造价。

三是可以避免高压电窜到低压侧的危险。

实行上述接地后,万一高低压线圈间绝缘损坏而引起严重漏电甚至短路时,高压电便可经该接地装置构成闭合回路,使上一级保护动作跳闸而切断电源,从而可以避免低压侧工作人员遭受高压电的伤害或造成设备损坏。

所以,低压电网的配电中性点一般都要实行直接接地。

中性点有电源中性点与负载中性点之分。

它是在三相电源或负载按Y型联接时才出现。

对电源而言,凡三相线圈的首端或尾端连接在一起的共同连接点,称电源中性点,简称中点;而由电源中性点引出的导线便称中性线,简称中线,常用N表示。

三相四线制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和三相四线制中性点接地系统。

一般情况下,当中性点接地时,则称为零线;若不接地时,则称为中线。

配电系统的三点共同接地。

为防止电网遭受过电压的危害,通常将变压器的中性点,变压器的外壳,以及避雷器的接地引下线共同于一个接地装置相连接,又称三点共同接地。

这样可以保障变压器的安全运行。

当遭受雷击时,避雷器动作,变压器外壳上只剩下避雷器的残压,减少了接地体上的那部分电压。

保护接地和保护接零是不一样的概念,要区别对待。

为保证人身和设备安全 各种电气设备均应根据国家标准GB14050《系统接地的形式及安全技术要求》进行保护接地。

不过建议楼主仔细询问电气专业人员 最好问问有经验的电工或者电气工程师。

有理论 还得有实践经验。

1.保护接地 在中性点不接地的三相电源系统中 当接到这个系统上的某电气设备因绝缘损坏而使外壳带电时 如果人站在地上用手触及外壳 由于输电线与地之间有分布电容存在 将有电流通过人体及分布电容回到电源 使人触电。

保护接地就是把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用足够粗的金属导线与大地可靠地连接起来。

电气设备采用保护接地措施后 设备外壳已通过导线与大地有良好的接触 则当人体触及带电的外壳时 人体相当于接地电阻的一条并联支路。

由于人体电阻远远大于接地电阻 所以通过人体的电流很小 避免了触电事故。

2.保护接零 指在中性点接地的系统中 将电气设备在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的金属部分与零线作良好的金属连接。

当某一相绝缘损坏使相线碰壳 外壳带电时 由于外壳采用了保护接零措施 因此该相线和零线构成回路 单相短路电流很大足以使线路上的保护装置 如熔断器 迅速熔断 从而将漏电设备与电源断开 从而避免人身触电的可能性。

保护接零用于380/220V、三相四线制、电源的中性点直接接地的配电系统。

在电源的中性点接地的配电系统中 只能采用保护接零 如果采用保护接地则不能有效地防止人身触电事故。

熔断器熔体的额定电流是根据被保护设备的要求选定的 如果设备的容易较大 为了保证设备在正常情况下工作 所选用熔体的额定电流也会较大 如在30A接地短路电流的作用下将不会熔断 外壳带电的电气设备不能立即脱离电源 所以在设备的外壳上长期存在对地电压Ud 其值为Ud=30X4=120V 这是很危险的。

如果保护接地电阻大于电源中性点接地电阻 设备外壳的对地电压还要高 这时危险更大。

3.电源电性点不接地的三相四线制配电系统中 不允许用保护接零 而只能用保护接地。

在电源中性点接地的配电系统中 当一根相线和大地接触时 通过接地的相线与电源中性点接地装置的短路电流 可以使熔断器熔断 立即切断发生故障的线路。

但在中性点不接地的配电系统中 任一相发生接地 系统虽仍可照常运行 但这时大地与接地的相线针等电位 则接在零线上的用电设备外壳对地的电压将等于接地的相线从接地点到电源中性点的电压值 是非常危险的。

4.在采用保护接零的系统中 还要在电源中性点进行工作接地和在零线的一定间隔距离及终端进行重复接地。

在三相四线制的配电系统中 将配电变压器副边中性点通过接地装置与大地直接连接叫工作接地。

将电源中性点接地 可以降低每相电源的对地电压 当人触及一相电源时 人体受到的是相电压。

而在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中 当一根相线接地 人体触及另一根相线时 作用于人体的是电源的线电压 其危险性很大。

所以一个供配电系统中的重复接地到底有无必要以及采用哪种方式 不是那么简单的 对楼主这台电机 还得看整个配电系统的接地和保护是如何设计的 看来是设计成重复接地的 如此则电源中性点进行了工作接地 重复接地不是没有必要 而是必须这么做才更安全和符合规范中性点直接接地的系统属于较大电流接地系统,一般通过接地点的电流较大,可能会烧坏电气设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