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音版(简谱)四年级下册音乐聆听 摇篮曲(勃拉姆斯曲)教案

人音版(简谱)四年级下册音乐聆听 摇篮曲(勃拉姆斯曲)教案

《摇篮曲》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1、《摇篮曲》是我国已故作曲家贺绿汀的佳作,和他的另一著名作品《牧童短笛》同时完成于1934年。

这首乐曲采用三段体结构。

第一段通过优美动听、真挚纯朴的曲调,描绘了一位慈母在摇篮边轻轻哼着催眠曲,轻拍着心爱的孩子催其入眠的情景中段出现了变化,仿佛风雨骤起,小孩被惊扰而感不安:风雨渐止,一切又回复平静。

平缓起伏的音乐主题再现,这是乐曲的第三段。

结尾处音乐转入低音区,婴孩平静地进入梦乡的意境刻画得十分形象而传神。

2、勃拉姆斯的这首《摇篮曲》是一首民歌风格的歌曲,作于1868年。

它通过强弱拍节奏的起伏,来塑造摇篮摆动的形象。

曲调优美抒情,语气安详平缓,细腻地勾画出一幅母亲对孩子亲切祝福的动人画面。

这首歌曲虽为3/4拍,但作曲家巧妙地从第三拍起音,把节奏进行了细致的改变,将节拍的舞曲化性格化为内在的韵律,使音乐更富于徐缓的叙事语气,而适于语义。

教学目标:
1、感受摇篮曲那种温柔、充满深情的语气。

2、知道两首《摇篮曲》的作者、演奏乐器,认识摇篮曲这一音乐体裁。

教学重难点:
深入欣赏摇篮曲旋律,了解摇篮曲结构,体验音乐情绪。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什么是摇篮曲?
师:摇篮曲又称催眠曲。

原是母亲为使婴儿安静入睡而唱的歌谣,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音乐体裁。

二、欣赏贺绿汀《摇篮曲》
1、完整欣赏乐曲
师:下面,我们来闭上眼睛感受一首来自中国器乐曲的摇篮曲。

2、认识乐器
师:这种安详的音乐都是哪些乐器演奏出来的呢?你能听出有几种乐器?
大提琴:在这首乐曲中担任主奏的乐器大提琴。

它的音色怎么样?比较低沉,柔美。

在提琴家族中,它就像一位长辈。

在这里,它就像一位慈祥的母亲在呵护着她吧的宝宝。

钢琴:在乐器王国中,它是个王子。

但在这首乐曲中,它担任伴奏的角色。

小提琴:它的音色明亮,富于变化。

在乐器王国中,它是位
公主。

3、介绍作者
师:同学们,听着这么优美的乐曲,你们想认识它的作者吗?贺绿汀是我国著名是音乐家。

他的代表作有钢琴曲《牧童短笛》《摇篮曲》合唱曲《游击队歌》等等。

而这首摇篮曲是他在1934年完成的。

它原本是首钢琴曲,现改编成大提琴曲。

4、分段欣赏乐曲
(1)听第一部分音乐
师:这首乐器曲可以分为三部分
感受下乐曲给你带来了什么的感受。

(2)欣赏第二部分,感受情绪的变化
师:接下来,我们来听第二部分的音乐,这段音乐给你带来了什么样的感受?
师:同学们,这段音乐情绪变得怎样了?(变得沉重了)(3)欣赏第三部分
师:风雨渐止,一切都回复了平静。

这段音乐我们听起来跟哪一段音乐相似?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三、欣赏勃拉姆斯《摇篮曲》
1、作者勃拉母斯简介
勃拉姆斯(1833——1897)德国作曲家。

13岁就为生活而奔波。

20岁到各地演出,结识了李斯特、舒曼等艺术家。

舒曼
称他为“有重要意义的后起之秀”。

1863年,他迁居维也纳,担任合唱指导、乐队指挥。

勃拉姆斯一生写有大量作品。

其中有四部交响曲,多部协奏曲及管弦乐曲。

2、初步体验歌曲
师:速度、力度、意境是怎样的?适合在什么环境下演唱?
3、欣赏合唱曲,轻声跟唱。

4、总结摇篮曲的特点
四、课堂小结
1、师:为了我们,母亲付出了很多很多,想一想妈妈平时为我们不停的操劳,此时此刻,你想对妈妈说些什么?
2、学生每人对妈妈说句心里话。

3、欣赏舒伯特《摇篮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