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认识一元一次方程

认识一元一次方程

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第一节认识一元一次方程(1)说课稿尊敬的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第一节认识一元一次方程第一课时。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模式、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六个方面对本节课的设计做如下说明: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一元一次方程是一种基本的代数方程,在方程发展史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对它的理解和掌握对于后续学习其他的方程以及不等式、函数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节课是《一元一次方程》的起始课,其主要任务是通过多种实际问题的分析,让学生尝试建立方程,在这一过程中体会这种数学模型的意义。

与此同时了解方程、方程的解的概念,通过观察、类比,归纳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并能找出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将实际问题与数学问题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作为起始课,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方程的实际意义至关重要,这也是在为本章后续的学习做铺垫。

因此,本节课在学生今后的整个学习过程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是这一章的重点内容之一,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三个方面:(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2、理解方程解的概念。

3、会找等量关系,能根据等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方程。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让学生经历观察、类比、归纳、概括等数学活动得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从中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感受数学思考的条理性,进而完成知识能力目标的学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究、讨论中得出结论,获取成功的体验,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的实用价值,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

3、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教学难点:会找等量关系,能根据等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方程。

二、学情分析学生是课堂上的主人,只有了解了学生才能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对身边的事物充满好奇心,具有强烈的探索兴趣。

根据学生这一心理特征,我采用的是“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并辅以“观察──探究──发现”的方法,鼓励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参与教学活动,感悟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为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我通过设置问题情境,把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相结合,引导学生掌握思考问题的方法及解决问题的途径。

三、教学模式:我主要采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为主,并铺以探究式教学、合作式教学等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注意创设思维情境,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

在学法指导上,注重于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融为一体。

四、教学过程:(一)情景创设,导入新课:(3分钟)引言:同学们都爱做游戏吧,下面老师带同学们做一个游戏:只要任何一个同学回答我一个问题,我就能马上猜到他今年几岁了,让我们来试一试吧!让学生说出他的年龄乘以2加上5的得数是多少,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马上说出这个学生的年龄,从而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这时根据学生的回答导入新课,并板书课题,继而出示学习目标。

【设计意图】:七年级学生年龄较小,对游戏还比较感兴趣,上课的一开始采用这种形式,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为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出示学习目标:1、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重点)2、理解方程解的概念。

3、会找等量关系,能根据等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方程。

(难点)【设计意图】:让学生一开始就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并标明了重难点,让学生在自学过程中有所侧重,更有利于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三)出示自学指导:自学指导一:(认真自学课本130页—131页“议一议”前面的内容,完成课本填空,时间5分钟。

)自学指导二:(认真自学课本131页“议一议”的内容,注意找出下列概念中的关键词,2分钟后检测学习效果。

)1、一元一次方程。

2、方程的解。

【设计意图】:根据这节课的内容我把自学指导设计成了两个,这样就避免了一次呈现太多的内容造成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倦怠情绪。

自学指导一主要是为了让学生能从实际问题中找出等量关系并列出方程,通过练习进而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自学指导二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一元一次方程及方程的解的概念,进而帮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重点。

(四)、先学:学生看书,教师巡视,督促每一位学生认真、紧张的学习,通过巡视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他们认识的不足,进行二次备课,以便更好的进行下一环节的教学。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自学指导先自学,让他们通过自学找出自己不懂的内容,从而能有侧重的进行钻研。

(五)、后教:(15分钟)1、学生完成自学指导一后问: “在这些方程中有我们熟悉的方程吗?它们有哪些共同点?”引出自学指导二。

(多媒体出示)2、出示检测题检测学生对自学指导二中两个概念的掌握和运用情况。

通过学生的回答,老师的强调帮助学生认清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方程解的概念,教会学生灵活运用这两个概念解决相关问题。

此时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完成板书内容。

(1)下列方程中,哪些是一元一次方程? 请说明理由。

y²=4+y x-y=3 5x=0 3m+2=-m(2)x=2是下列方程的解吗?请说出你的方法。

3x+(10-x)=20 2x²+6=7x【设计意图】:在学生自学之后,快速检测学生的掌握和运用情况,充分暴露他们在运用中的不足,通过小组讨论帮助他们理清认识,为课堂检测的顺利进行打下良好的基础。

(六)课堂检测:(17分钟)多媒体出示检测题,把学生分成学习小组,小组间展开竞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1)下列四个方程中,一元一次方程是()A、2x²-1=0B、x+y=1C、12-7=5D、x=0(2)下列方程中,解为x=1的是()A.2x=x+3B.1-2x=1C.x-1=0D.3x-2=5(3)根据题意列出方程:在一卷公元前1600年左右遗留下来的古埃及草卷中,记载着一些数学问题。

其中一个问题翻译过来是:“啊哈,它的全部,它的七分之一,其和等于19。

”你能求出问题中的“它”吗?(4)根据题意列出方程:甲乙两队开展足球对抗赛,规定每队胜一场得3分,平一场得1分,负一场得0分。

甲队与乙队一共比赛了10 场,甲队保持了不败记录,一共得了22分。

甲队胜了多少场?平了多少场?(5)根据题意列出方程:一个数的七分之一与3的差等于最大的一位数,求这个数。

(6)已知:x=2是方程ax-6=0的解,则a=()(7)如果2x a-1+1=0是一元一次方程,那么a=( )(8)根据题意列出方程:从正方形的铁皮上,截去2厘米宽的一个长方形条,余下的面积是80平方厘米,那么原来的正方形铁皮的边长是多少?(9)请用自己的年龄编一道应用题,并列出方程。

【设计意图】:七年级的学生注意力不持久,此时的学生经过了长时间的自学已经开始出现思想不集中的现象。

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1—5题我采用抢答的形式,让学生代表先选出自己喜欢的图片,每个图片的后面都有一道对应的题。

学生通过选题抢答,课堂气氛活跃了,积极性提高了,充分调动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抢答的形式不能照顾到每一个学生,为了给学生一个安静思考的空间6—9题我采用学生想自己做,然后找小组代表讲出自己的做题方法,从而让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锻炼。

(七)、课堂小结: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收获。

(2分钟)【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梳理本节课的内容,适时总结,使他们学到的知识系统化。

(八)、布置作业:(1分钟)1、必做题:课本132页习题5.1问题解决第3题。

2、选做题:k满足什么条件时,关于x的方程(k+1)x2+(k-1)x+k=0是一元一次方程。

【设计意图】:为了满足不同学生对知识的需求,我把作业题设计成了必做题和选做题,让学有余力的同学通过对选作题的钻研能力得以提升。

五、板书设计:5.1认识一元一次方程(1)1.一元一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指数都是1的方程。

演板区2.方程的解:能使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

【设计意图】:板书是学生思维的线路图,本节课的板书我把重点内容写在明显的位置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并留下大部分的空间让学生演板,充分暴露他们认识的不足,以便及时查漏补缺。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中我关注的是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是否积极;关注的是学生思考了没有,参与了没有,也就是充分关注过程,而不只是结果。

在本节的课堂教学中,我给了学生充分的展示自己的机会,并且及时鼓励与表扬,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充分发挥了教学评价的教育功能。

不足之处就是对个别程度较差学生的关注还不够,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多关注他们,让他们也能有更大的进步。

以上是我对本节内容的粗浅分析,不足之处敬请各位评委、老师多多批评指正,谢谢大家!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第一节认识一元一次方程(1)说课稿平顶山市第二十九中学程娜娜2012.12.1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