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全站仪在测量中的应用毕业论文设计

全站仪在测量中的应用毕业论文设计

浅议全站仪在施工测量中的作用摘要据目前建筑市场的发展趋势,大部分工程已开始向规模大、层次高甚至超高层发展。

而大部分工程位于原拆迁房部位,现场建筑垃圾多、高低差大。

普通的仪器和施工方法已不适合施工的需要为了准确方便高效地完成多种测量工作,先进和高精度的仪器成为工程施工需要的关键。

关键词:全站仪;设备基础;大体积砼;施工质量控制1 概述全站仪是全站型电子速测仪的简称,又被称为“电子全站仪”,它是一种兼有自动测距、测角、计算和数据白动记录及传输功能的自动化、数字化的三维坐标测量与定位系统。

它由光电测距单元、电子测角及微处理器单元以及电子记录单元组成,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控制测量、地形测量、地籍与房产测量、施工放样、工业测量及近海定位等的电子测量仪器。

按其结构可分为整体式与积木式两种。

前者是将测距测角与电子计算单元和仪器的光学与机械系统设计成整体;后者则分别由各自独立的光电测距头、电子经纬仪,即电子测角与电子计算单元组成。

2全站仪的操作与使用不同型号的全站仪,其具体操作方法会有较大的差异。

下面简要介绍全站仪的基本操作与使用方法。

1.1全站仪的基本操作与使用方法2.1.1水平角测量(1)按角度测量键,使全站仪处于角度测量模式,照准第一个目标A。

(2)设置A方向的水平度盘读数为0°00′00″。

(3)照准第二个目标B,此时显示的水平度盘读数即为两方向间的水平夹角。

2.1.2距离测量(1)设置棱镜常数测距前须将棱镜常数输入仪器中,仪器会自动对所测距离进行改正。

(2)设置大气改正值或气温、气压值光在大气中的传播速度会随大气的温度和气压而变化,15℃和760mmHg是仪器设置的一个标准值,此时的大气改正为0ppm。

实测时,可输入温度和气压值,全站仪会自动计算大气改正值(也可直接输入大气改正值),并对测距结果进行改正。

(3)量仪器高、棱镜高并输入全站仪。

(4)距离测量照准目标棱镜中心,按测距键,距离测量开始,测距完成时显示斜距、平距、高差。

全站仪的测距模式有精测模式、跟踪模式、粗测模式三种。

精测模式是最常用的测距模式,测量时间约2.5S,最小显示单位1mm;跟踪模式,常用于跟踪移动目标或放样时连续测距,最小显示一般为1cm,每次测距时间约0.3S;粗测模式,测量时间约0.7S,最小显示单位1cm或1mm。

在距离测量或坐标测量时,可按测距模式(MODE)键选择不同的测距模式。

应注意,有些型号的全站仪在距离测量时不能设定仪器高和棱镜高,显示的高差值是全站仪横轴中心与棱镜中心的高差。

2.1.3坐标测量(1)设定测站点度盘读数为其方位角。

当设定后视点的坐标时,全站仪会自动计算后视方向的方位角,并设定后视方向的水平度盘读数为其方位角。

(3)设置棱镜常数。

(4)设置大气改正值或气温、气压值。

(5)量仪器高、棱镜高并输入全站仪。

(6)照准目标棱镜,按坐标测量键,全站仪开始测距并计算显示测点的三维坐标。

3 全站仪野外测量1.野外作业前准备工作(1)检查全站仪是否在鉴定证书合格期,确定是否为可用正常设备;(2)检视全站仪脚螺旋和微调等螺旋是否在初始零位置;仪器箱量高钢尺,海拔仪和温度计等工具是否齐全;(3)在全站仪中新建项目,将已知控制点坐标和放样点设计坐标上传到全站仪的新建项目中。

2到达作业现场后,打开仪器箱,在已知控制点处架设全站仪,并开机预热2-3分钟,查看海拔仪和温度计,读取气压和温度,并输入全站仪的指定项目中。

3.对中整平全站仪,进行测站定向工作(1)输入测站点点号A,全站仪自动提取对应已知控制点的坐标和高程,确认后量取和输入仪器高;(2)询问和输入后视点点号B,全站仪自动提取对应已知控制点的坐标和高程,询问和输入后视点棱镜高,最后回报确认后视点点号及棱镜高。

(3)望远镜瞄准后视点棱镜,然后按测量键并确认,完成测站后视定向工作。

(4)定向起算边长的检核:使用全战仪的放样功能,放样后视点B,检查起算边长误差是否符合精度,通常实测边长与坐标反算边长的相对误差应小于1/4000。

否则,测站点或后视点就有问题。

4开始放样工作(1)输入放样点点号,全站仪自动提取对应已知控制点的坐标和高程,并显示放样点与测站点的方向和距离。

(2)将水平度盘旋转到放样点方向,并锁定水平度盘,使用望远镜粗瞄,指导司尺员到达预定放样点方向上,通知司尺员面对仪器方向向左/向右移动棱镜杆。

(3)指导司尺员调整棱镜,使棱镜在望远镜视线以,最终到达全战仪望远镜十字丝附近,然后测量距离,全战仪显示当前棱镜位置的前后偏距,并通知司尺员相对仪器延长/缩短的距离。

(4)接近放样点设计坐标位置处时,望远镜瞄准棱镜杆根部,指导司尺员调整方向,使得棱镜杆根部位于望远镜竖丝方向上,然后搏动竖直方向瞄准棱镜,再次测量距离,再次通知司尺员相对仪器延长/缩短的距离,直至最终放样点的方向和距离的偏距都满足放样精度要求。

(在以上放样过程中,水平度盘始终锁定在放样点的方向上,测量员须指导司尺员来调整棱镜位置到达指定的方向)(5)确认并通知司尺员钉桩,在桩位处再次立好棱镜后,询问棱镜高,测站修改棱镜高后,进行测量并记录实际放样点的坐标和高程。

5.向甲方现场人员指认放样点桩位,并在放样交验单上签字确认。

6.放样完成后,回到室从全战仪导出放样点桩位的实测坐标和高程,并编写放样报告书,如放样交验单,放样点坐标表等。

3.1.1平面控制测量1、测区平面首级控制:以唐庄和邦力公司二点为起始点和定向点。

沿102国道及其它主要街道布设Ⅰ级导线点20个,组成4个环、6个结点的网络型导线网,其中最大边长约1100m (与起算点相连),最短边150 m,平均边长约314米。

最长导线节长1130m。

以上指标均符合《规程》要求。

在此基础上布设II级导线进行加密。

2、Ⅰ、Ⅱ级导线技术要求及观测技术要求3、水平角采用方向法观测,使用J 2经纬仪。

I 级导线测2个测回,II 级导线测定1个测回。

方425、导线边长测量I 、II 级导线以AGA116光电测距仪实测斜距,观测垂直角计算平距。

测距时,以三次读数为一测回。

I 级导线测定住返各一个测回或住测二个测回。

测距限差要求按下表执行:所有边长均应加入加、乘常数改正。

6、Ⅰ、II 级导线点编号分别为Ii 和IIi ,(i=1,2,3,…,n 自然数排列)。

7、Ⅰ级导线点和主要Ⅱ级导线点应为埋石点,并填绘点之记。

8、Ⅰ、Ⅱ级导线用计算机进行严密平差, 程序选用委员会推荐的全国优秀程序选中的导线平差程序。

坐标、边长值取至 0.001米,方位角、角度值取至1"。

9、作业采用的仪器,应按《规》1相应项目进行检验。

3.1.2高程控制测量由于测区附近没有三等以上水准点作为测区的高程起算,故采用唐庄(II )的高程值作为本测区高程起算据。

首级高程采用四等水准测量的方法。

水准点与I 级导线点重合,不另行埋设水准标石。

水准测量采用DZS3型水准仪,区格式木质水准尺一对(带尺垫),作业要求如下表水准测量成果采用严密平差。

高程值保留位数至毫米位。

4 全站仪在工程中的应用4.1 工程概况本工程为多层混凝土框架结构厂房,建筑面积为15628㎡,由南海城乡建筑设计设计,南海黄岐进璟建筑工程承建。

工程采用预制混凝土管桩基础、外墙为瓷块料饰面,地面采用水磨石面层,首层设有平地面大型设备基础和地沟式设备基础,以及暗埋设备管线。

鉴于设备基础比较复杂且具有一定的施工难度,在工程施工期间,我公司选取了适当的施工方法并通过技术管理确保设备基础工程施工质量以及施工工期,取得较好效果,本文将对其进行详细阐述。

4.2 施工技术及机械准备(1)组织项目技术、施工人员熟悉施工图纸及相关现行施工规、规程、施工手册等资料,并制定设备基础详细专项技术施工计划。

(2)全站仪、水准仪、墨斗、吊锤、20mm厚胶合板、48钢管及联结扣件、80mm×80mm木枋、脚手板、插入式振动器、平板振动器、铁铲、溜槽、撬杠、自卸汽车、挖掘机等。

4.3.施工方法和技术管理4.3.1施工顺序土方开挖→浇筑砼垫层→砌水平施工缝下侧迎水面砖模→底板迎水面防水卷材及砖模抹灰→防水保护层铺设→搭设外脚手架→底板及侧壁钢筋制作、绑扎→浇筑地坑底板砼→搭设脚手架、安装外侧模板→安装预埋件、地脚螺栓及预留孔洞→安装侧模板→浇捣侧壁砼(大型设备基础砼)→拆模→养护→池壁防水卷材→防水层保护层→土方回填。

4.3.2施工方法1土方工程大型设备基础和地沟式设备基础土方开挖采用机械大开挖。

在开挖过程中要注意安全,对深基坑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根据地质资料及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计算,以确定土方开挖放坡坡度,必要时采取坑壁支护,并应考虑支模及搭脚手架的工作面;施工测量放线以全站仪为主,水准仪配合。

施工过程中,按设计图纸及图纸会审记录要求,用全站仪、水准仪对地坑进行标高、定位等测量放样,如遇到超深部分应先回填级配砂石至砼垫层底。

回填时,应按分层夯填法将回填砂石分层夯实,每层夯填不大于30cm;砂石垫层宽出基础每边不小于30cm。

夯填后的土层压实系数达到95%。

2砼垫层基坑土方经验收合格后浇筑H=100mm厚C15素砼垫层,用平板振动器振捣密实,并在地沟外,每隔2-3m设置一个30cm×30cm×30cm集水坑,以便收集清理。

3砌砖模(1)地沟水平施工缝下侧迎水面均采用M7.5水泥砂浆砌MU10标准砖做砖模,地沟壁砖模抹20mm厚1∶2水泥砂浆。

(2)底板标高不同处砌砖模控制。

4防水层施工防水层主要施工步骤:涂布基层处理剂→复杂部位增加处理→涂布基层粘胶剂及铺设卷材→卷材搭接缝及收头处理→施工保护层。

地沟底板、外壁及过路顶板均做单层卷材防水层。

设置防水层时,应使用与所选卷材相配套的基层处理剂;先用油漆刷沾底胶在阴角、管道根部等复杂部位均匀涂刷一遍,再以长把滚刷进行大面积均匀涂布。

在铺贴卷材之前应对阴阳角、排水口、管道等薄弱部位做增强处理。

按预先量好的卷材尺寸扣除搭接宽度,在铺贴面弹线标明。

卷材搭接缝及收头处理:卷材接缝搭接宽度为100mm,在粘贴卷材时,先将搭接部分每隔100cm以胶粘剂临时固定,大面积卷材铺好后即粘贴卷材接缝。

卷材收头必须用聚氨酯嵌缝膏封闭。

卷材防水层经检查质量合格后,即可做保护层。

底板防水层保护层为涂油毡保护层;侧壁为30mm厚泡沫塑料保护层;过路顶板为20mm厚水泥浆保护层。

5模板工程(1)装模前,用全站仪定出地坑的、外壁的边线,用墨斗在垫层面弹线,根据墨线先搭好双排钢筋脚外架,再立外侧模板,临时用支撑撑牢,吊线锤校正模板垂直度,然后再用斜撑和平撑与脚手架固定。

斜撑与水平线夹角应不大于45°,模板要求上下竖向拼缝错开,拼缝要严密,拼缝处用80mm×80mm木枋条联结,铁钉钉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