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表现主义

表现主义

表现主义文学表现主义的产生与发展•“表现主义”概念最初用在绘画评论。

1901年法国画家朱利安·奥古斯特·埃尔维在巴黎“独立沙龙”展出八幅作品,提名“表现主义”。

1911年4月在德国柏林第22届画展的前言中,表现主义一词再度出现,以描述法国年轻画家的绘画特色。

在文学批评界,表现主义一词则1911年7月正式出现于德国,此后几年获得更广泛认可。

一战前后,表现主义成为以德国为中心、颇有声势的文艺运动,到20年代遍及欧美各国,在20、30年代形成高潮。

以后逐渐退潮,融入于其他现代主义文学流派中。

影响•表现主义文学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西方现代主义忧郁、神秘的特点,在象征主义那儿有了明显表现,而怪诞、诡异的特色和抽象的观念,则在表现主义之后才引人注目,形成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向内转”、“深层化”特色。

其原创性、开拓性,被后来的各种现代主义流派继承发展。

国外某些学术著作,如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编的《文学中的现代主义》,就把多数现代主义流派统称为“广义的表现主义”。

表现论•表现,是指将表现对象变形幻化为传达某种心理体验的艺术创作原则,以变形和扭曲让艺术远离事物原有的外在形态,以此破除艺术形象直观实指的意义,从而赋予它暗示或象征的功能,使之具有抽象、多义交织的蕴含。

表现的方法让作家、读者专注于感知和把握世界的深层的意蕴。

《生命之舞》,蒙克,1899—1900年,布面油画•“生命组画”是一部揭示现代人心理状态和生存状态的画卷。

《生命之舞》中央那一对寓意性的拥抱慢舞的恋人形象而汇聚。

它们同时也涉及年轻与单纯、衰老与忧愁的主题,另外,除了“跳舞”,还涉及了生与死、贪欲与繁殖,以及忧郁、忌妒的主题。

油画描绘了一群在河岸边草地上醉然起舞的人们。

三位女性形象在画面上占据主要位置,分别象征女性生涯的三个不同阶段。

左侧穿白裙的那个是一位处女,红润的面颊泛着微笑,就象她面前那枝盛开着的花儿。

其长裙的白色象征着少女的纯洁。

右侧的妇人双手交叠,面露忧郁神色,显得十分孤独。

深色长裙,象征着其内心的暗淡与哀伤。

这两个女性形象,都面朝画面中央的那对沉醉在舞乐中的男女。

他们漫无目的、旁若无人地迈着舞步,女子卷曲的秀发和长裙,将其男伴缠绕。

而男子的黑色衣服,则将女子的红色衣裙衬托得更加夺目,使她看起来显得异常妖娆和充满诱惑。

那衣裙的红色,在这里象征了人生短暂的喜悦。

背景中,两对放荡的跳舞者,象征着那种更为卑贱的生活。

悬挂在空中的一轮圆月(或许是太阳),在水面映出其长长的、宽宽的倒影,象鬼魂的眼睛。

这也是男性的象征。

这一母题在蒙克的其他作品中更清楚地显示了其象征的含意。

毕加索·双臂抱胸的少女毕加索·梦《门》,汉斯·霍夫曼1960年,布上油画•绘画抽象表现主义(Abstract Expressionism)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出现的、以纽约为中心的一场广泛的艺术运动。

《门》是霍夫曼创作于1960年的作品,画面看上去简洁、明确。

不同形状的长方形错落有致,红黄蓝的色块在黑色与灰色背景的衬托下显得十分强烈。

整个画面在抽象色块的对比中显出节奏和张力。

观念一:表现自我•认为客观外在现象世界无真实可言,真实在“自我”,其“本质”即自己的灵魂。

作家从主观自我出发,才可以演绎万事万物。

只要开掘自己的内心世界,特别是挖掘那些隐秘的直觉和潜意识,就能创作出“灵魂的戏剧” 。

•埃德施米特:“现实性必须由我们创造出来”。

•库恩菲尔德:“一切现实都是错误的,心灵着迷才能显现真理”。

•“世界形象都在我们自身”,主观幻想乃是“事物的更深一层的形象,事物的纯粹真实”。

观念二:破坏表象、揭示本质•表现主义者追求艺术的“真”,但否定现实主义者基于事物“表里如一”的认定所采取“由表及里”的描写路线。

在他们看来,事物的表象就是假象,是对事物本质真实的掩盖和歪曲。

因此,艺术的方法就是破坏事物的表象,以作家自己的主观创造来达到对于本质真实的揭示。

表现主义美学:美在表现•“我们觉得以‘成功的表现’作‘美’的定义,似很稳妥;或是更好一点,把美干脆当作表现……因为不成功的表现就不是表现。

”“因此,丑就是不成功的表现。

”“美与丑的奥妙都可以纳在‘成功的表现’和‘不成功的表现’这两个平易的定义里面。

”(克罗齐《美学原理》)表现主义文学的基本特点1.以“内心外化”直接表现人物形象的“主观现实”•现实主义戏剧重视心理活动内容,主要从社会与心理学统一的角度去洞察、揭示人的内心世界,以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表现主义戏剧实现了创作方向转移——由外部世界的描绘转向对人的深层心理揭示。

内心外化•表现主义是“主观的艺术”,为了深入地表现主观世界,把“潜在情绪戏剧化”,就需要把人物的体验、感情、潜意识外化为舞台形象。

由此,表现主义戏剧运用表演梦境与幻象、独白、面具、以灯光音响舞美表现人物特定情绪等艺术方法直观、形象地揭示人物和作家的主观精神世界。

内心外化•梦境与幻象:潜在心理内容视觉化。

•多层次内心独白:心理内容直接表达。

•面具:揭示多重自我与人格分裂。

Great God Brown。

•音响、灯光、舞台布景:以感官直觉、感知人物特定情绪状态。

•……•画面没有任何具体物象暗示出引发这一尖叫的恐怖。

画面中央的形象捂着耳朵,听不见那两个远去行人的脚步声,也看不见远方的两只小船和教堂的尖塔。

这一完全与现实隔离的孤独者,似被内心深处极度的恐惧征服。

高度夸张、变形和扭曲的尖叫的面孔是漫画式的。

圆睁的双眼和凹陷的脸颊,使人联想到骷髅与死亡,仿佛是个尖叫的鬼魂。

整个构图具有旋转的动感,充满粗犷、强烈的节奏:天空与水流的扭动曲线,与桥的粗壮挺直的斜线形成鲜明对比。

所有形式要素似乎都传达着那一声刺耳尖叫的声音。

画家在这里可以说是以视觉的符号来传达听觉的感受,把凄惨的尖叫变成了可见的振动。

“只能是疯子画的”,蒙克在该画草图上这样写道。

2.人物形象和背景描写的抽象性、符号化•表现主义者认为人物形象的个性特征是表象,同时强调普遍性而追求类型化,不注重形象的个性特征而具有抽象性和符号化的特征。

重视“本质”•表现主义戏剧着意于突破生活表面去寻找世界和人的“最深一层的东西”,揭示人类共同的、具有永恒的品质,因而,“反对那种满足于在舞台上罗列印象,而对事物的本质、人物的思想、冲突的后果等不作深入揭示的倾向。

它不仅要停留在生活的表面,而且试图进一步深入到其内部。

表现主义者十分熟悉他周围的现实环境,他要从实质上再现这一现实。

”(恩斯特·托勒)忽视个性、情绪•“表现主义否认戏剧的性格。

表现主义者试图把在作者和观众之间的一切可能在舞台出现的东西压缩到最小限度。

……认为戏剧中的人物似乎过分地注意自己的服装外表和自己的行为举止,而使思想受到损失了。

”(奥尼尔《戏剧及其手段》)•“在表现主义剧作中,人物不是无关大局的个人,而是去掉个人的表面特征,经过综合,适用于许多人的一个类型的人物。

表现主义剧作家期望通过抽掉人类的外皮,看到深藏内部的灵魂。

”(恩斯特·托勒)抽象的理由•时代的现状强烈多变,因此没有人能够成功的应付它。

只有经过抽象,对合理的传统格式重新加以研究和诠释,艺术家才有可能制服这纷繁复杂的现实。

(恩斯特·托勒)《第一幅水彩抽象画》,康定斯基1910年,水彩、墨水、铅笔、纸版•康定斯基说“是客观物象损毁了我的画”,即画中具体的物象,将观者的目光引向辨认现实事物的歧途,干扰了对“内在精神”的呼唤与感悟,也干扰了对绘画本身的观照,从而使绘画陷入功利主义的泥潭。

他指出,对于绘画来说,抽象的形式是最具表现性的形式,“形式愈抽象,它的感染力就愈清晰和愈直接”。

《构图4号》,康定斯基,1911年,布面油画•“康定斯基所见的世界,是一个力的宇宙,摆脱了感官印象的桎梏,从外物及其实质上分离开来,并依其周围的造型而获得经验。

”画家在这里进行了有意味的形式处理。

他有意地隐去那条作为风景画中主线的地平线;山的形态使他能够将地平线分解成道道斜的线。

这对整个画面空间产生直接的影响——不仅使那客观、沉静、分出天与地的地平线在这里消失,而且,还使画上有了一个象立体派绘画一样完整的绘画性空间结构。

3.用多种手法营造怪诞•重视客观现实必然妨碍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方法与手段的运用,剧作家所描绘的现实生活内容往往也会限制心理内容的表达。

表现主义突破现实主义的“忠实于生活”的舞台常规,创造出表现性的舞台形象,以表现超越自然形态的潜意识、多重自我、幻象……,这就必然会具有怪诞的特点。

即表现主义艺术中的怪诞是表现的必然结果。

“非舞台幻觉主义”•表现主义要破坏事物的表象,直接揭示内在真实,它就必然抛弃西方传统现实主义戏剧的“舞台幻觉主义”,而以背离常态的舞台形象来表明它对最高真理的关注。

这样,布莱希特的戏剧观念也就为现代主义戏剧,特别是表现主义戏剧所接受。

怪诞同时也是追求“间离效果”以注重理性介入的需要。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Constantin Stanislavsky•1863-1938,苏联戏剧家,1888年起领导莫斯科艺术文学协会。

后与人创办和领导莫斯科艺术剧院。

创立“体验派”戏剧表演艺术学派,主张演员表演时应生活于角色之中,每次演出都要感受角色的感情。

表演艺术必须以内部体验为基础。

布莱希特•Berlot Brecht、1898-1956。

德国戏剧家,柏林德意志剧院导演兼剧评家。

他所创立的“史诗剧”理论和表演体系,30年代以来引起世界戏剧界的广泛关注。

表现主义戏剧美学代表,提出观众和演员在感情上与舞台保持“间离”的理论。

认为艺术通过表现人类生活来激发创造性,唤起改造世界的能动性。

创作戏剧《大胆妈妈和她的孩子们》(1931)《伽利略传》(1939)、……《戏剧小工具》第42•间离的反映是这样一种反映:对象是众所周知的,但间离又把它表现为陌生的。

古典和中世纪的戏剧,借助人和兽的面具间离它的人物,亚洲戏剧今天仍在应用音乐和哑剧的间离效果。

毫无疑问,这种间离效果会阻止发生共鸣,然而这种技巧跟追求共鸣的技巧一样,主要是建立在催眠术式的暗示的基础上的。

这种古老方法的社会目的和我们的完全不同。

表现主义戏剧中,变形、交混、割裂、渲染、分身成为经常运用的艺术手法。

二、表现主义文学主要作家作品斯特林堡•1849-1912,瑞典剧作家,表现主义戏剧先驱。

主要代表作为《鬼魂奏鸣曲》(1907),三部曲《去太马士革》(1897-1904)等。

《鬼魂奏鸣曲》•通过神的女儿到人间考察世情,表现人生痛苦的悲观主义和神秘主义的思想观念。

魏德金德Frank Wedekind1864-1918《青春觉醒》格奥尔格·凯泽•Georg Kaiser、1878-1945,德国左翼表现主义剧作家,一生写有70多部戏,重要作品有《从清晨到午夜》(1916)、《珊瑚》(1917)、《煤气厂》(二部、1918、1920)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