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作业区规定

作业区规定


14、日常保洁人员必须按规定着装,不按规定着装或在高速公路护 栏以内随意坐、立、打闹的,发现一次罚款 50 元;
15、施工中遇有政治任务、交通堵塞,施工单位不及时停工,罚款 2000 元,造成一定后果的追究施工单位负责人的政治责任。
附件三:
养护施工备案表
施工单位 施工作业面情况
施工时间
施工地点
1、东幅
看护。
20、乙方施工场地各种材料、机具、设备等物品应摆放整齐、有
序。
21、施工结束后,乙方应对现场彻底清理,确保公路良好的技术
与通行状况。
22、乙方同意在甲方应付工程款中预留
万元(人民将余额返还乙方。
23、若乙方不按施工组织方案、交通组织方案以及施工安全生产
组织疏导交通。 3、如发现乙方有违规施工行为,有权责令乙方停止施工,限期
整改。 三、乙方权利和义务:
1、乙方严格按照交通部《养护工程安全作业规程》等有关规定 作业。
2、养护施工未按业主及有关规定履行申报、征得同意或备案手 续,并按规定设置施工作业控制区,落实相应保通措施之前,乙方不 得实施施工作业。
警灯及左右电子闪烁箭头标示牌,或施工车辆后方配备移动式标志 车,施工车辆与移动式标志车应保持 50-100 米的间距。
2、移动作业施工车辆施工时,应将移动性施工标志悬挂于施工 车辆及机械车之尾部,以便于车辆驾驶人员减速或变换车道行驶。 悬挂施工标志为黄底黑色图案、黑边框、反光、背面斜插色旗二面。
附件二
3、乙方以任何方式聘请、雇用,参与施工有关工作的人员、车 辆和机械等由乙方统一管理,其行为视同乙方行为,由乙方承担全部 责任。
4、乙方不得使用拖拉机、农用三轮车及技术性能和安全装置等 不符合要求的车辆(包括机械,下同)用于施工。乙方保证施工车辆 的技术性能和安全装置等符合安全生产和道路交通安全等有关规定。
管理规定与规程施工和违反本协议,所造成的后果乙方负全部责任。
26、乙方在施工期间发生事故及人身伤亡,由乙方负全部责任。
四、本协议一式四份,自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
甲方:
乙方:
甲方代表:
乙方代表:
年月日
年月日
配备专门保通人员负责维护施工现场秩序和疏导交通
附件四:
施工单位: 施工地点: 违章事项: 处理意见:
道路施工违章通知书
编号:
年月日时分
施工单位现场负责人(签字):
路政部门(盖章):
经办人(签字):
说明:通知书一式 4 联,第一联路政部门留存,第二联交施工单位,第三联交业 主养护管理部门,第四联交业主财务部门
管理规定与规程施工和违反本协议,被甲方或路政部门责令整改的,
乙方应及时整改。乙方指定施工现场负责人在违章整改通知书上签
字。
24、若乙方不按施工组织方案、交通组织方案以及施工安全生产 管理规定与规程施工和违反本协议,被甲方或路政部门责令整改的,
或对于违章事实清楚,施工单位现场负责人拒绝签字的,甲方并有权
附件五
施工保通协议书
甲方:河南中原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 乙方:
分公司
根据有关规定,为确保甲方公路养护工程施工期间畅通,经甲 乙双方平等协商,达成一致,制定本协议:
一、施工内容 1、地点:
2、内容:
3、起止日期:
二、甲方的权利和义务 1、根据施工组织方案、交通组织方案和保通需要,协调路政部
门监督、指导乙方布置施工作业控制区和施工保通工作。 2、协调路政部门根据保通工作需要,在重要的施工路段和地点

年月日时分 年月日时分
2、西幅 3、地点或区段桩号 4、立交及匝道名称
年月日
占用车道时间
1、超车道 2、行车道 3、紧急停车带 4、匝道
1、边施工边通行 2、全幅封闭
施工内容及作业方式
保通工作情况 施工单位声明
备注
施工现场负责人签字(签字): 保通员(签字):
联系方式: 联系方式:
1、表中养护施工已经业主同意 2、施工单位保证按照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等规定,做好作业控制区和安全设施的实质,并在施工作业区
8、乙方保通、施工人员必须穿着带有反光标志的桔红色工作装 (套装),管理人员必须穿着带有反光标志的桔红色背心。
9、乙方人员不得在作业控制区外活动或穿越公路通行区,不得 将任何物体置于作业控制区以外。
10、乙方人员不得在路上拦截、搭乘过往车辆。 11、乙方养护作业的车辆、机械应办理施工通行证,按规定设置 明显的标志和示警灯。 12、乙方车辆除正常行驶外应在作业控制区内停靠。进出作业控 制区应按指定路线行驶,听从路政人员指挥。 13、乙方应有专门的运送施工、保通人员的车辆,严禁客货混装。 14、乙方车辆在作业面实行顺向进出,严禁随意逆行、掉头、穿 越中央活动护栏。 15、因工程作业影响施工车辆出入时,乙方保通人员应提前设置 交通标志并现场指挥绕行,主动避让正常行驶的车辆。 16、乙方施工及运载物料、泥土、废弃物等应采取有效措施,不 得污染、损坏公路设施或影响公路畅通。 17、乙方对施工作业控制区和安全设施的布置,应严格按照交通 部《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的相关规定执行。不准擅自变更控制标 志和区域或扩大作业范围。 18、乙方应在作业控制区设置黄色施工警告灯号,提醒过往车辆 注意。 19、夜间施工时,乙方必须设置照明灯,其照明必须满足作业要 求,并覆盖整个工作区域。夜间作业的作业控制区布置必须设置施工 警告灯号,所设置的交通标志必须具有反光功能。照明设施应有专人
次罚款 200 元; 5、缓冲区、安全区标牌设置不到位、不整齐,每发现一处罚款
100 元; 6、封闭区锥形标每翻倒一个罚款 50 元; 7、封闭区、缓冲区、安全区交叉口夜间施工不设照明设备,每发
现一次罚款 100 元; 8、因施工力量不足,导致封道或施工完毕后未及时开放交通,每
发现一次罚款 1000 元; 9、施工车辆不按规定安装标志,在高速公路上乱停、乱放、随意
附件一:
郑石高速公路养护施工作业控制区的设置
养护维修作业控制区应由警告区、上游过渡区、缓冲区、施工区、 下游过渡区及终止区组成,其布置参照规定参见附图一、附图二。
一、采用边施工、边通行的方式半封闭路段:
1、警告区 设置警告区,必须设置两块施工标志牌,一块设置在作业区的最
前面,与车道封闭上游过渡区距离保持在 1600 米,另一块设置在警 告区的中间断面,与车道封闭上游过渡区距离保持在 800 米。 2、上游过渡区
设置安全区应在施工区前 150 米处开始,并按照以下顺序摆放标志 牌: (1)“前方施工、车辆慢行”标志牌(并在此设置专职安全保通人员 指挥、提醒过往车辆减速慢行); (2)导向标; (3)道路施工、减速慢行标志牌; (4)左(右)道封闭标牌; (5)导向标; (6)左(右)道封闭标志; 5、施工区 (1)安全区、施工区锥形标的摆放应保持两者之间 5 米的间距, 一直延伸过施工区域 10 米。 (2)安全区及施工路段必须设置夜间照明设施,当夜间进行养护 维修作业时照明必须满足作业要求,并覆盖整个施工区域。 (3)施工路段不得超过 2000 米。 6、下游过渡区
扣除乙方 500 至 2000 元保证金;情节严重,造成重大事故或对甲方
造成恶劣影响的,扣除全部保证金并视情节在应付乙方工程款中进一
步扣除;甲方还可以对乙方采取解除合同、清退出场、向行业主管部
门报告以及列入不良履约单位黑名单等措施。对甲方造成损失的,乙
方还应承担相应赔偿责任。
25、若乙方不按施工组织方案、交通组织方案以及施工安全生产
上游过渡区在警告区和缓冲区之间,设置距离应保持在 90-100 米。 3、缓冲区:
附件中图 3 至图 8 缓冲区将按以下标志设立。 设置缓冲区应在安全区前 200 米,按照以下顺序开始安装限速牌: (1)限速 100 标志牌; (2)限速 80 标志牌; (3)限速 60 标志牌; (4)限速 40 标志牌; (5)道路变窄标志牌; (6)标牌与标牌之间安装距离为 50 米。 4、安全区:
5、乙方保证工程施工应按规程进行,不影响车辆安全通行和道 路畅通。
6、乙方指定 1 名负责人负责施工保通工作,并在每个施工作业 面配备专门保通人员负责维护施工现场秩序和疏导交通等具体保通 工作,接受甲方及路政部门监督和指导,听从路政人员的指挥。
7、乙方保通人员应具备施工保通业务素质,人员名单和联系方 式于施工前在甲方和路政部门备案。
二、处罚条件: 1、未经批准施工单位私自封闭道路的,施工单位必须立
即撤除,并罚款 5000 元; 2、施工单位封闭道路后未及时施工的,责令施工单位立即撤除封
闭区域,并罚款 1000 元; 3、封闭路段不按规定设置养护安全作业区的,每发现一次罚款
200 元; 4、封闭路段缓冲区及安全区交叉口不设专职人员指挥,每发现一
调头、逆行,每发现一辆罚款 500 元; 10、施工人员不穿反光背心、随意穿越高速公路,每发现一人次罚
款 50 元; 11、施工单位未经批准擅自打开高速公路中央活动护栏,每发现一
次罚款 2000 元; 12、施工作业区现场负责人必须 24 小时在位,如发现擅自离岗的,
对现场负责人每次罚款 200 元;
郑石高速公路工程养护施工处罚规定
一、处罚的原则: 1、对违反规定但态度较好、整改及时并不再违反的,以教育为主, 可视情况减轻处罚; 2、对责任心不强、不听从指挥、屡教不改的施工单位,要从严从重 处罚,直至清除出施工现场,并做出检查和整改方案,经路政大队审 查同意后方可施工; 3、对施工单位进行处罚时路政部门应下发违章通知书或处罚单,并 注明罚款理由、罚款条款、罚款金额。违章通知书或处罚单一式三联, 施工单位、项目部、路政大队各存一联; 4、对施工单位处罚应由施工单位、养护部、路政部门负责人签字, 辖区路政大队、工程养护部严格执行; 5、对违反规定事实清楚,施工单位拒绝签字的,由养护、路政部门 强制执行,并加重处罚; 6、养护、路政部门制法时必须 2 人以上,同时充分利用照相机、录 像机等音像设备进行证据采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