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权力制约原则新

权力制约原则新

定的职责,又可以互相牵制。
权力制约原则的含义
总统对国会的制约表现在:总统对国会通过的法案有
权力制约原则是指国家权力的各部分之间相互监督、彼此牵 对司法权力的制衡表现在:总统对法官有任免权,有特赦 制,以保障公民权利的原则。权力制约原则是宪法的基本原则 , 包括资本主义国家的分权与制衡原则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权力 权,有提名并任命联邦最高法院法官的权力。美国宪法规 监督原 则。长期以来, 分权在我国被视为洪水猛兽,以为分权 就会造成国家权力的四分五裂、政治的多元 化,甚至会导致政 定联邦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应当担任有关弹劾总统案的审 局的不安、社会秩序被破坏。事实并非如此,任何一个政权在 判长,因而体现出司法权力对行政权力的制约。 治理国家时,都需要在内部实行事务分工,使其既可以履行法 定的职责,又可以互相牵制。
权力制约原则的含义 第二,宪法规定我国各权力机关明确分工负责。全国人民 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行使立法权,享有选举权、罢 免权等重要权力。宪法第57条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 权力制约原则是指国家权力的各部分之间相互监督、彼此牵 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第 58条规定,“全国人民代 制,以保障公民权利的原则。权力制约原则是宪法的基本原则 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 使国家立法权”。国 , 包括资本主义国家的分权与制衡原则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权力 务院是最高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享有行政法规的制定权,管理 监督原 则。长期以来, 分权在我国被视为洪水猛兽,以为分权 经济事务、对外事务等权力。宪法还规定人民法院是国家的审判 就会造成国家权力的四分五裂、政治的多元 化,甚至会导致政 机关,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个人的干涉; 局的不安、社会秩序被破坏。事实并非如此,任何一个政权在 人民检察院是法律监督机关等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宪法实际上也遵 治理国家时,都需要在内部实行事务分工,使其既可以履行法 循现代国家关于权力分工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范式,以根本大法的 定的职责,又可以互相牵制。 形式来保证不同的国家权力机关各司其职。
权力制约原则的含义
权力制约原则的含义 孟德斯鸠深受洛克分权思想的影响,在他看来权力只有 在被适当地分配,并按照规则运行的政体中自由才是最安全 的 。他明确提出“以权力约束权力”,其条件是保持各权力 权力制约原则是指国家权力的各部分之间相互监督、彼此牵 的大致平衡, 不至于使一种权力高于另一种权力,设计出为 制,以保障公民权利的原则。权力制约原则是宪法的基本原则 防 止权力滥用的权力制约方案, 三种权力在没有隶属关系 , 包括资本主义国家的分权与制衡原则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权力 的前提下,建立起相互制约的关系。孟德斯鸠将国家权力分 监督原 则。长期以来, 分权在我国被视为洪水猛兽,以为分权 为立法权、关于国际法事项的行政权力和关于司法权民政法 就会造成国家权力的四分五裂、政治的多元 化,甚至会导致政 规事项的行政权力。孟德斯鸠的贡献不仅在于提出权力均衡 局的不安、社会秩序被破坏。事实并非如此,任何一个政权在 的科学性和适用性,更在于他特别强调司法的独立性,对近 治理国家时,都需要在内部实行事务分工,使其既可以履行法 代西方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以后以不同的方式载入西 定的职责,又可以互相牵制。 方多国宪法,成为法治国家宪法基本原则。
权力制约原则的含义
有限的否决权,对立法机关的活动产生一定的影响。总统
2.英国式分权模式
英国运用分权原则的特点是立法权胜过行政权,立法 权是三权的重点,议会拥有不受限制的制定或者修改任
何法律的权力。之后随着政党制度的发展,逐步建立起
以议会为长的责任内阁制,行政权对立法权的负责制转 化为多数党的一种内部控制与反控制。
定的职责,又可以互相牵制。
3.法国式的分权模式
与美国不同,法国宪法坚持的三权分立并不是美国宪法中讲 的相互制约和平衡,而是既吸收总统制的特点,也借鉴议会制的 特点,通过加强总统的权力,削弱议会的权力,从而把分权与制 衡的重心由立法转移到行政,并建立起半总统半议会的体制。 1 9 5 8 年的宪法大大加强总统的权力。例如总统监督对宪法的遵 守,负责保证民族独立、领土完整,以及条约和共同体协定的遵 守,负责保证司法独立。总统有权要求议会重新审议其所通过的 法案,有权就一切涉及公共权力组织的法律草案提交公民复决等 。
权力制约原则的含义
权力制约原则是指国家权力的各部分之间相互监督、彼此牵 制,以保障公民权利的原则。权力制约原则是宪法的基本原则 ,包括资本主义国家的分权与制衡原则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权力 监督原则。长期以来,分权在我国被视为洪水猛兽,以为分权 就会造成国家权力的四分五裂、政治的多元化,甚至会导致政 局的不安、社会秩序被破坏。事实并非如此,任何一个政权在 治理国家时,都需要在内部实行事务分工,使其既可以履行法 定的职责,又可以互相牵制。
权力制约原则的含义
由于内阁对下议院负责,国王沦为名义上的国家元 首,因此英国宪法对分权原则的体现是将立法权作重点。 权力制约原则是指国家权力的各部分之间相互监督、彼此牵 现在世界上实行君主立宪制和议会共和制的国家纷纷采 制,以保障公民权利的原则。权力制约原则是宪法的基本原则 用英国式的分权原则, 如日本宪法规定国会是惟一立 , 包括资本主义国家的分权与制衡原则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权力 法机关,行政权属于内阁, 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和下 监督原 则。长期以来, 分权在我国被视为洪水猛兽,以为分权 级法院。国会有权提名内阁总理大臣,迫使内阁辞职, 就会造成国家权力的四分五裂、政治的多元 化,甚至会导致政 局的不安、社会秩序被破坏。事实并非如此,任何一个政权在 内阁有权提请天皇解散众议院;最高院有权决定一切法 治理国家时,都需要在内部实行事务分工,使其既可以履行法 律、规则、命令是否符合宪法等。
洛克是近代分权学说的倡导者,认为政府是一个权力的共同 体,应当以其所属领域分开,由不同的机构或某些人行使。洛克 权力制约原则是指国家权力的各部分之间相互监督、彼此牵 将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执行权、对外权,还将执行权与对外权 制,以保障公民权利的原则。权力制约原则是宪法的基本原则 加以区分,认为执行权是对社会内部一切成员执行国内法的权力, , 包括资本主义国家的分权与制衡原则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权力 监督原 则。长期以来, 分权在我国被视为洪水猛兽,以为分权 对外权是对外处理有关公共安全和利益的有关事项的权力。现在 就会造成国家权力的四分五裂、政治的多元 化,甚至会导致政 看来对外权只是执行权的一部分,这是洛克分权思想的缺陷。但 局的不安、社会秩序被破坏。事实并非如此,任何一个政权在 治理国家时,都需要在内部实行事务分工,使其既可以履行法 我们却不能否认洛克是第一个明确提出了分权学说的近代思想家。 定的职责,又可以互相牵制。
01
权力制约思想的历史演变
在历史上,权力制约思想由来已久。分权理论最早 可以追溯到古希腊著名学者亚里士多德。其从人性恶的 角度分析了权力制约的必要性,为了消除执政者的兽欲, 防止政治偏向,提出了选举、监督、法治等一系列的权 力制约原则。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一书中明确指出 一切的政体都有三个要素:议事职能、行政职能和审判 职能,它们构成了政体的基础 。亚里士多德所主张的用 中等阶层来平衡寡头和贫民势力,是与分权理论有紧密 联系的,这一理论被称为现代国家分权的渊源。
经过古希腊等城邦的民主实践,罗马共和时期的政体就是最
初的权力制约模式。古罗马波利比阿在亚里士多德思想基础上, 权力制约原则是指国家权力的各部分之间相互监督、彼此牵 结合罗马混合政体的政治实践,初步提出分权制衡的主张。他把 制,以保障公民权利的原则。权力制约原则是宪法的基本原则 , 包括资本主义国家的分权与制衡原则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权力 政府分为人民大会、元老院和执政官三部分,国家权力的三个方 监督原 则。长期以来, 分权在我国被视为洪水猛兽,以为分权 面要彼此配合、相互合作,才可以保证国家机构的正常。波利比 就会造成国家权力的四分五裂、政治的多元 化,甚至会导致政 局的不安、社会秩序被破坏。事实并非如此,任何一个政权在 阿的分权理论已经出现权力制约的雏形,开创西方分权学说的先 治理国家时,都需要在内部实行事务分工,使其既可以履行法 河,为以后提出分权制衡的理论奠定了基则
1.美国式的三权分立形式
美国宪法中权力制约原则主要体现为三权分立与权力 的相互制约与平衡。美国的政治家们不仅将孟德斯鸠的
分权制衡思想具体运用到国家机构的创建中,还将分权
理论由立法、司法、行政的横向划分,转移到联邦与各 州的纵向分权与制衡中。
根据美国宪法,立法权属于参众两院组成的国会,有 权决定全国重大事项,掌握财政等大权;行政权由总统执 掌;司法权属于法官,法官终身任命,只能因重罪或不端 权力制约原则是指国家权力的各部分之间相互监督、彼此牵 行为才被解职。其充分保证分权原则的实现,还规定立法、 制,以保障公民权利的原则。权力制约原则是宪法的基本原则 司法、行政平衡制约的原则。国会对总统的制约表现为: , 包括资本主义国家的分权与制衡原则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权力 监督原 则。长期以来, 分权在我国被视为洪水猛兽,以为分权 国会有权通过弹劾审判案撤换总统,有权要求总统条陈政 就会造成国家权力的四分五裂、政治的多元 化,甚至会导致政 策用以备案,有权批准总统对外缔结的条约等国会对司法 局的不安、社会秩序被破坏。事实并非如此,任何一个政权在 机关的制约则体现在:参议院有权审 判弹劾案件,有权 治理国家时,都需要在内部实行事务分工,使其既可以履行法 建议或批准总统对联邦最高法院法官的任命。
我国宪法中的权力监督原则
第一,宪法规定了人民与国家机关及工作人员的关系。国家的各权力 机关受人民监督,对人民负责,体现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权力机关只是 人民权利的行使者。如宪法第2条规定“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第3条规 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 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第41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 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公民的民主监 督权是我国宪法赋予公民基本权利的重要内容,也是建立我国公民民主 监督制度的最高法律依据。将国家的权力置于公民的直接监督之下,对 于防止政治权力的腐化、保证民主政治的安全有重要意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