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热处理工艺流程
模具热处理是指材料在固态下,通过加热、保温和冷却的手段,以获得预期组织和性能的一种金属热加工工艺。
模具热处理工艺技术对于模具制造来说,最大的用处是进一步提高模具的精度,比如防止加热氧化和不脱碳、真空脱气或除气,消除氢脆,从而提高材料(零件)的塑性、韧性和疲劳强度;真空加热缓慢、零件内外温差较小等因素,决定了真空热处理工艺造成的零件变形小等。
模具热处理工艺的方式有:
(1)软化退火:其目的主要在于分解碳化物,将其硬度降低,而提高加工性能,对于球状石磨铸铁而言,其目的在于获得具有甚高的肥力铁组织。
(2)正常化处理:主要用于改进或是使完全是波来铁组织的铸品而获得均匀分布的机械性质。
(3)淬火:主要为了获得更高的硬度或磨耗强度,同时的到甚高的表面耐磨特性。
(4)表面硬化处理:主要为获得表面硬化层,同时得到甚高的表面耐磨特性。
(5)析出硬化处理:主要是为获得高强度而伸长率并不因而发生激烈的改变。
模具材料及热处理硬度:
⑴拉延模:板料厚度t≤1.2mm,凸、凹模及压边圈采用Mo-Cr合金铸铁(GM246或
GM241),表面火焰处理,其硬度不低于HRC50。
板料厚度1.2mm<t≤1.5mm,凸、凹模及压边圈采用H235表面火焰处理,其硬度不低于HRC55。
板料厚度1.5mm<t≤2.3mm,压边圈与凹模镶Cr12MoV,镶块整体热处理硬度为HRC58-62,凸模采用H235表面火焰处理硬度不低于HRC55。
板料厚度t>2.3mm,凸、凹模及压边圈镶Cr12MoV,镶块整体
热处理硬度为HRC58-62。
切边模:板料厚度t≤1.2mm,切边刀块刃口采用铸造或锻造的空冷钢7CrSiMnMoV(ICD5),刃口火焰处理硬度为HRC50-55;板料厚度1.2mm<t≤1.4mm,切边刀块刃口采用锻造空冷钢7CrSiMnMoV(ICD5),刃口火焰处理硬度为HRC55;板料厚度t>1.4mm,切边刃口采用Cr12MoV,整体热处理,其硬度不低于HRC58。
翻边、整形模:板料厚度t≤1.2mm,翻边、整形凸模采用Mo-Cr铸铁(GM246或GM241)、铸态空冷钢、锻态空冷钢(局部镶块);翻边、整形凹模镶块采用铸态空冷钢(IC5D)、
Cr12MoV,表面火焰处理,表面硬度HRC50-55;板料厚度1.2mm<t≤1.4mm,翻边、整形凸模采用锻态空冷钢(局部镶块)、铸态空冷钢,翻边、整形凹模采用锻态空冷钢、Cr12MoV,表面火焰处理,表面硬度HRC55以上;板料厚度t>1.4mm,翻边、整形凸、凹模均采用Cr12MoV镶块,镶块整体热处理硬度为HRC55-58。
包边模:下模工作部分采用Mo-Cr铸铁(GM246),火焰热处量硬度为HRC50-55,翻边镶块(拍刀)采用铸态空冷钢、锻态空冷钢火焰热处理硬度为HRC55以上,翻边压死部分(压边刀)采用整体Mo-Cr铸铁(GM246)或铸态空冷钢(ICD5)热处理硬度为HRC50-55。
模具热处理要求:
热处理后零件不允许有裂纹(100毫米内不允许有3个裂缝)和脱碳区,并清除氧化皮、脏物和油污。
模具热处理的具体操作:
淬火(热处理)示意图:
注:火焰与冷却水管应同步进行,工件上看到红亮时,应缓慢移动割炬,冷却水也缓慢跟进,水过后相应的工件部位呈现出翻白状态为最佳状态,若不同步,冷却水慢,由于加热温度太高,加热层会产生过烧现象,凸R角便会起泡有气蚀孔;冷却水过快,会使加热温度过低,水过后凸R 角呈现黑斑现象造成R角热处理硬度不够。
1. 拉延模:模具底座泡在水池中进行凸R角的热处理;用水冷却.首先热处理一小段用硬度仪检测,达标了以这段为参照处理佘下的凸R角.(经验:微微翻白为好,烧得过红,R角会裂,烧得过黑,证明火烧得不足,硬度不够;用锉刀检验切削量少有滑硬感)。
2.切边冲孔、翻边整型面模:模具底座泡在水池中进行刃口和整型工作面的热处理,钢件用风冷或自然冷却、铸件用水冷却,凸模和刀块要隔块分开进行,先进行刀块两端面热处理50MM,然后把折下的刀块装上进行热处理余下未处理的刀口,这样可以减少刀块端面和底
面的变形量。
(刀口的热处理时刀口微微翻白为好,烧得过红刀口会裂;烧得黑黑的证明烧得不足,硬度也不够)
3.有水池作条件才能把模座泡在水中进行热处理工作。
内容来源网络,由深圳机械展收集整理!
更多金属表面处理厂家技术展示,就在深圳机械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