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石油地质学 第四节水动力油气藏

石油地质学 第四节水动力油气藏


四、水动力圈闭 油水界面的倾斜 度
在动水条件下,水 头顺水流方向降低, 油头、气头等值线与 构造等高线不平行, 油或气水界面发生倾 斜,其倾斜度与水头 梯度、流体密度差有 着密切关系。
油水界面的倾斜度要比气水界面的倾斜度大,使 石油和天然气的水动力圈闭的位置随水头梯度的 改变而改变。 水动力作用可以使原来静水条件下不存在圈闭的 地方形成圈闭,也可以使原来的圈闭遭到破坏。
第四节 水动力圈闭和油气藏
一、定义
水动力圈闭:在水动力作用下,储集 层中被高油、气势面,非渗透性遮挡单 独或联合封闭而形成的油或气的低势区 称为水动力圈闭。 在其中聚集了烃类之后则称为水动力油 气藏。
二、流体势
流体在处于稳定状态之前,总是自 发地由机械能高的地方流向机械能低的 地方。
Hubbert(1940)将单位质量的流体所 具有的机械能之和定义为流体的势 (Φ),机械能包括压能、动能和位能。
平缓背斜型水动力油气藏 中油气分布示意图 (据Hubbert,1953)
五、水动力圈闭的类型
由水动力因素起主导控制作用的水动力圈闭主要有 三种类型:
1.鼻状构造和 构造阶地型
这种构造在静水 条件下不存在闭合区, 不能形成圈闭。但在 流水作用下,油、气 等势面顺水流方向倾 斜,高油、气势面与 储层顶面构成闭合的 低位能区,形成圈闭。
流体势(Φ)可表示为:
P
VdP
1mv2
mgh
P
dP
1
可简化为: Φ = g·h + P/ρ
若不考虑毛细管压力的作用,
油、气、水的势可根据定义表 示为:
Φw = g·h + P/ρw Φo = g·h + P/ρo Φg = g·h + P/ρg
三、水动力圈闭的形成
静水柱压力P=ρw·H·g,代入流体势公式,则:
Φw=g·h+P/ρw=g·h+ρw·H·g/ρw=g(h+H)=g·hw hw为测试面到基准面的距离,也叫水头。
将油势、水势公式分别除以g,可得油头和气头。
油气等势线与构造等高线大致平行,构造高部位为低势区。 在动水条件下,水头为一变量且顺水流方向降低。 油气势取决于水动力条件和高程。
2.单斜型
由于单斜
储层中沿水 流下倾方向 渗透性的改 变,流速变 化使油、气 等势面倾斜 或弯曲,与 储层顶面构 成闭合形成。
3.纯水动力油气藏 这种类型的油气藏是由单一的水动力封闭所形成,是
由单一的油、气等势面自身构成闭合。
美国阿巴拉契亚百尺砂岩中油气藏剖面示意图
(转引自陈荣书,1994) 斜线部分为油藏;圆圈为气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