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视网膜疾病医疗

视网膜疾病医疗


(二)视网膜屏障受到破坏
1、视网膜出血
• 视网膜浅层出血
呈鲜红色,形态如火焰状,系因出血位 于视神经纤维层内,沿视神经纤维排列方 向扩散所致。常见于高血压性或肾炎性视 网膜病变等。还可表现为,具有白色中心 的出血可见于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浅层出血
视网膜深层出血
常位于内核层或外网状层,呈暗红而圆 形的斑点,因为这层组织比较紧密之故。 主要见于毛细血管受累的疾病如糖尿病 等。小而圆的出血宛如微动脉瘤,但荧 光血管造影能予区别,出血点造成荧光 遮蔽,而微动脉瘤则显荧光。
包括静脉和静脉之间短路,动、静脉短 路可见于分枝静脉阻塞后毛细血管扩张 及新生血管形成,可见于毛细血管闭塞 引起的视网膜缺氧区周围。
在尚有功能的毛细血管处,可出现内皮 细胞增殖,形成微动脉瘤,或不规则的 毛细血管扩张。如果内皮细胞继续增殖 则形成新生血管。
1.正常动静交叉。2.轻度动静脉交叉征:动脉反光轻度增宽,于静脉交叉处 静脉可见度减低,血柱稍变窄或略有移位。3.中度动静脉交叉征:动脉呈铜 丝状,于动静脉交叉处两端静脉变得更窄更尖,完全被遮断。4.重度动静脉
视网膜解剖和生理
视网膜组织结构
内界膜 神经纤维层 神经节细胞层
内丛状层 内核层
外丛状层 外核层 外界膜
杆锥细胞层 色素上皮层
脉络膜
神经节细胞 Müller细胞体 无长突细胞 双极细胞 水平细胞
视杆细胞 视锥细胞
色素上皮细胞
视网膜血供
视网膜中央动脉 内层视网膜
• 脉络膜毛细血管 外层视网膜
血眼屏障
• 内屏障(血-视网膜屏障) 视网膜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封闭小带和 周细胞
• 外屏障(脉胳膜-视网膜屏障)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间的封闭小带
(一)视网膜血管的异常改变
动脉改变
动脉颜色可变浅淡,见于白血病、严重 贫血等;
动脉颜色色深,见于红细胞增多症。
因管壁的肌层玻璃样变性而增厚,以致动 脉狭窄,动脉呈铜丝状或银丝状常见于动 脉硬化、高血压、动脉或静脉阻塞等。
C 血管扩张药:硝酸甘油片5mg、亚硝酸 异戊 酯、静脉滴注葛根素等
• 视网膜的新生血管起源于静脉,能弥漫至视网 膜内表面,视盘及玻璃体内。具有微孔的新生 血管易渗漏及出血。视网膜下的新生血管膜则 来自脉络膜毛细血管,在Bruch膜、色素上皮 和神经上皮层之间发展,其间出现浆液或出血, 继而纤维化,若在黄斑区,则视力大为减退, 荧光血管造影可以发现
视网膜新生血管
视网膜视神经疾病
眼底病
视网膜疾病 脉络膜疾病 玻璃体疾病 视神经疾病
(一)概述
视网膜是由大脑向外延伸的视觉神经末梢组 织,其结构复杂、精细、脆弱而代谢旺盛。其血管 属于终末血管系统,任何病理性的破坏和血管梗阻 等引起的组织缺氧,均能导致组织坏死,丧失其感受 和传导光刺激的功能。
视网膜的神经组织属于外胚叶,血管属于中胚 叶,后者又是人体唯一可以直接看清的小血管。 眼底改变是全身病和眼内疾患在眼底的表现, 因此,临床上常根据眼底的变化来判断全身病 的情况,特别是对动脉硬化、高血压病和糖尿 病等的诊断和治疗,更有临床意义。
2 视网膜水肿
细胞外水肿
• 原因:毛细血管受损,血浆渗漏至神经上皮层 • 通常可逆
细胞水肿
• 原因:视网膜动脉阻塞后缺血、缺氧 • 短暂缺氧尚可恢复 • 多数视功能难以恢复
视网膜动脉阻
塞,血流突然 中断,视网膜 神经上皮缺血、 缺氧、混浊、 水肿,呈现灰 白色水肿
3 渗出
硬性渗出
原因:血-视网膜屏障受损,脂质或脂蛋白溢出 形态:常位于后极部,呈黄色颗粒状,边界清, 位于黄斑部则呈星芒状
分类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CRAO)
CRAO
Normoal Retina
治疗及预后
治疗原则—抢救!尽快恢复血循环和视功能
a. 反复眼球按摩:用两手食指于眼脸上面交替压迫 眼球,可使眼内压急剧上升或下降,引起视网膜 动脉管径 的改变 而解除阻塞
b. 吸氧 :95%氧气及5%二氧化碳(每日3次,每次 20min) 一方面可直接供氧,另一方面二氧化碳还 有扩张血管的作用。另外,还可用高压氧舱治疗; 高压氧条 件下,脉络膜能供氧视网膜全层
• 棉绒(软性渗出)
原因:毛细血管闭塞致组织缺氧 形态:棉絮状白色斑,边界不清
视网膜渗出
视网膜色素改变
视网膜的增殖膜
视网膜脱离
视网膜肿瘤
视网膜动脉阻塞 视网膜静脉阻塞 视网膜静脉周围炎 Coats病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
一、视网膜动脉阻塞 Retinal Artery Occlusion
病史特点
•是可导致盲目的眼科急症之一 • 多见于动脉硬化、高血压患者 • 多为患心血管病的老年人 • 一眼无痛性急剧视力下降、甚至无光感 • 发作前可能有阵发性黑曚
视力
• 指数甚至无光感
瞳孔
• 散大 • 直接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 • 间接对光反应灵敏
眼科检查(二)
特征性眼底改变 •视网膜动脉显著狭窄,管径不均 • 视网膜后极部水肿,灰白色混浊 • 视盘色苍白,边界模糊 • 黄斑“樱桃红斑”
深层出血
微动脉瘤
视网膜前出血
位于视网膜内界膜与后玻璃体膜之间, 由表浅毛细血管或视盘周围毛细血管引 起,开始为圆形,但不久因重力而下沉, 形成水平液面。
视网膜下出血
位于色素上皮下时呈黑灰或黑红色
玻璃体内积血
当视网膜出血突破了内界膜便进入 玻璃体。出血往往来自表层毛细血 管网、扩张的毛细血管或新生血管。
交叉征:动脉呈银丝状,于动静脉交叉处静脉完全被遮断,变尖,远端有扩 张并可移位。5.正常动静脉交叉:于交叉处静脉爬过动脉呈驼峰状。在小静 脉与动脉交叉处小静脉走行不变。6.动脉硬化时,驼峰处静脉变细,小支静 脉与动脉交叉处向远端移位7.正常动静脉交叉:静脉在交叉处动脉两侧被有 鞘纤维所遮盖,血管本身无变化。
静脉鞘膜:静脉长期淤滞或炎症
静脉扩张而纡曲 :静脉阻塞、血液粘稠度 增高,眼压过低;也可见于视网膜静脉周 围炎、Coats病、先天性动静短路和毛细 血管扩张
在动静脉交叉处原有一共同鞘膜,当正 常的动脉跨越静脉之上,透过动脉血流 可见暗红色的静脉血流
如动脉管壁增厚,坚硬度增加,受压静脉推 移 则出现动静脉交叉压迫现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