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子材料—— 聚氯乙烯
碱金属羧酸盐或碱土金属羧酸盐的“协同效应”。
铅盐类(除硬 脂酸铅)
吸收HCl,价格便宜,氯 化铅不会引起PVC降解。 但有毒。
重金属(铅、锌、镉、亚 锡)与脂肪酸合成的皂类
2. PVC稳定 剂的种类
金属皂类(含 硬脂酸铅)
协同效应
碱土金属(镁、钙、锶、 钡)与脂肪酸合成的皂类
有机锡稳定剂 二正丁基锡的衍生物
3.2 PVC的性能
<一> 基本特征 聚氯乙烯为白色或淡黄色的粉末; 密度为1.35~1.45g.cm-3; 纯PVC的吸水率、透水率和透气率都很 低;但增塑后会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二> 力学性能
• PVC 的 强 度 最 高 超过60MPa。 加入 增塑剂、提高伸长 率、降低拉伸强度。
2. 异常(缺陷)结构与支链
缺陷与支链结构对PVC的热稳定性有决定性的影响。
H CH2 C + CH2 Cl CHCl CH2 H C Cl H C Cl (1) CH2 CH2 H C Cl (2) H C CH2Cl
与VCM反应
H CH2 C Cl H C CH2 CH2Cl CHCl
不与VCM反应,脱去Cl自由基
PVC的聚 合方法
本体法(M-PVC),生产~10%的PVC
溶液法,因为对环境有污染,目前已不采用。
3.2 PVC的结构
<一> 链结构 1. 基本特征 PVC是VCM单体多数以头-尾结构相 联的线形聚合物。 对于PVC来讲,聚合反应的温度是控制分 子量和链结构的决定因素。
头-头结构
聚合反应温度
分子量
第二章 热塑性塑料
第三节 聚氯乙稀(PVC) 3.1 PVC的聚合方法 3.2 PVC的结构(重点) 3.3 PVC的性能(重点) 3.4 PVC的降解(重点)与稳定技术 3.5 PVC的加工助剂 3.6 PVC的改性
3.1 聚氯乙烯的聚合与品种
<一> PVC树脂与PVC塑料的定义 聚 氯 乙 烯 树 脂 是 氯 乙 烯 单 体 ( vinyl chloride monomer, 简称VCM)在过氧化物、 偶氮化合物等引发剂;或在光、热作用下按自 由基聚合反应机理聚合而成的聚合物。
C(7)
CHCl
+ HCl
与VCM聚 合链增长
Cl
H H C
Cl自由基脱除 链中烯丙基氯
CHCl + Cl
CH2
C CH2 CHCl
CH2
CHCl
叔碳基Cl
CH2
C
链中不饱和结构
PVC自由基链“尾咬”
Cl CH2 C H CH Cl CH2 CHCl CH2
叔碳基氯
CH2
Cl C CH2
CH2
CH Cl
n
英文名称:polyvinyl chloride, 简称PVC
PVC塑料是以PVC树脂为基料,与稳定剂、 增塑剂、填料、着色剂及改性剂等多种助 剂混合,经塑化、成型加工而成。
<二> PVC树脂的聚合方法
悬浮法(S-PVC),生产80%的PVC 乳液法 (E-PVC),生产10%的PVC
聚合温度下降, 疏松度提高。
PVC-SG5 PVC-SG6 PVC-SG7
通过调整悬浮聚合 时的工艺,还可以获得 球形PVC,颗粒呈圆球 形,颗粒内部结构的疏 松度介于紧密型和疏松 型之间。适合制造大尺 寸硬PVC制品。
通过乳液聚合, 还 可 以 获 得 PVC 糊 树脂,颗粒尺寸1~ 20μm。适合用来制 制 备 PVC 增 塑 糊 , 适合用来制造涂层 类制品:壁纸、地 板革等。
Cl CH
Cl CH2 CH2
2,4-二氯丁基支链
PVC支链和缺陷数量并不多,一般为4~40个/ 1000 个氯乙烯重复单元。聚合反应温度越高,支化和缺 陷就越多。 例如在-63~-53oC聚合而成的PVC,没有支链。 而在52oC聚合而成的PVC,30~35个支链/1000VCM。
3. 立构规整结构
80~175oC:高弹态; -Cl导致分子 oC:开始熔融; 175~190 链较僵硬 190~200oC热塑性粘流态; >200oC开始急剧分解,在>140oC时就开始分 解。
影响PVC Tg的因素:
聚合反应温度:越高,PVC的Tg越低。 -80oC聚合:Tg~100oC; 125oC聚合:Tg~68oC
在PVC分子链上存在短的间规立构规整结构。
随着聚合反应温度的降低,间规立构规 整度提高。
例如:在~ -60oC聚合而成的PVC,间规立构 规整度高达65%。
<二> 聚集态结构 1. 基本特征 PVC是含有少量结晶结构的无定形聚合物。 2. 无定形结构 通用PVC的Tg在70~80oC;
-Cl导致分子 间作用力增强 大分子间距小
作业
PVC热稳定性差的原因是什么? 铅盐类、金属皂类热稳定剂提高PVC热稳定 性的原理是什么? 什么是金属皂类稳定剂的协同效应,其机理 是什么?
热稳定性优异,低毒、 制品透明、但价格昂贵。
3.5 PVC的加工助剂
<一> 增塑剂
与PVC有很好的相容性
PVC增塑剂的要求:
不易挥发,常压沸点>400oC
<二> 润滑剂
润滑剂可以减少加工中树脂颗粒间和熔体 聚合物分子间摩擦产生的热效应,避免塑料对加 工设备金属表面的黏着。
与PVC相 容性好 碳链长 度短 与PVC相 容性不好 外润滑剂 碳链长 度长 减少分子间的极性作 用力,常用的有: 14~18C的硬质醇、 硬脂酸、硬脂酸钙等。
硬质PVC
软质PVC
为什么软质PVC 不是软而弱的塑 料呢?
• PVC抗冲击性差: 缺口敏感;低温脆性 大。
反增塑效应 在PVC中加入增塑剂可增加分子间的活动能力, 提高柔顺性。然而,在硬质PVC中加入少量增 塑剂,会出现“反增塑效应”。
纯PVC是一种较硬的塑料 但是PVC制品的硬度强烈依赖于增塑 剂的用量。 随着增塑剂用量的增多: PVC逐步从硬质 半硬质 软质变化。
H CH2 C
+ Cl
H C CH2Cl
++ VCM
氯甲基
H CH2 (3) C Cl H C CH2 CH2Cl CH Cl
烯丙基氯
Cl自由基非常活泼,能与聚合链进一步反应
Cl +
CH2
CHC l CH2
CHC l
攻击Cl代亚甲基氢
Cl CH2 C
(6)
攻击亚甲基氢
H H
CH2
CHCl
+ HCl
中和HCl
M为金属、X为酸根:弱有机酸金属盐、一些无机酸 的碱式盐。
环氧化合物、胺类、金属醇酚盐、金属硫醇盐。
取代不稳定的Cl原子
镉、锌皂类、羧酸二烷基烯和硫醇烯等都取代不稳定Cl。
与PVC不饱和部位反应
金属硫醇盐与HCl反应生成硫醇和MClx
金属氯化物对PVC的破坏作用
在金属氯化物催化多烯与PVC链反应生成HCl。 导致稳定剂的稳定效果下降。
3.4 PVC的降解与稳定技术
<一> 降解机理 PVC分子链中的“缺陷”是导致降解的主要内因。 热、光、机械应力是导致PVC降解的外因。
缺陷的热不稳定性:
分子链内烯丙基氯>叔碳氯>末端烯丙基氯
热降解——离子机理(HCl自催化)
脱HCl
HCl有催化作用
新生成的烯丙基氯不稳定
PVC开始发黄,最 终变为棕红色。
软PVC和硬PVC的概念 软PVC:增塑剂含量>40%以上的PVC。 硬PVC:不含增塑剂或增塑剂含量<10%的 PVC。 疏松型PVC适合制造软PVC
PVC疏松度 吸收增塑剂 的能力
型号 PVC-SG1 PVC-SG2 PVC-SG3 PVC-SG4
紧密型PVC适合制造硬PVC
聚合温度/oC 48.2 50.5 53.0 55.5 58.0 61.8 65.5 平均聚合度 1510~1360 1340~1240 1225~1120 1100~1000 985~860 850~730 720~605 主要用途 高级电绝缘材料 电绝缘材料、 薄膜、 一般软材料 电绝缘材料、 农用薄膜、 人造革 工业和农用薄膜、 软管、 人造革、 高强度管材 透明制品、硬管、硬片、单丝、 型材、套管 唱片、透明制品、硬板、焊条、 纤维 瓶子、透明片、硬质注塑管、过 氯乙烯树脂
加入增塑剂:通过加增塑剂可PVC 的Tg降到室温以下。
3. 结晶结构——由PVC链上的间规短链段形 成的微晶,结晶度在5~25%之间。通用型 PVC在5~10%(40~60oC聚合)。聚合温度 是影响PVC的结晶度的关键因素。
PVC的立构规整性提高
聚合物温 度降低
结晶度提高 PVC的支化度减少
<三> PVC颗粒的形态结构
耐热性——热变形温度。
<三> PVC的热性能
热稳定性 分子量提高PVC的Tg和热变形温度提高; 增塑剂用量对PVC的耐热性有决定性的影响:
•PVC是一种热敏性的塑料:当温度超过140oC时就会分解。 聚合温度较低制成的PVC热稳定性要高一些。
•PVC的热绝缘性较好。
<四> PVC的电性能 PVC的电绝缘性较好,但不如PP和PE; PVC的电性能受电场频率影响大; 主要与存在Cl极性基团有关; 适合用于中低压和低频绝缘材料。
软化点不高——耐热性不好
PVC的缺点
耐寒性差、抗冲强度低
易分解、热稳定性差。
分子量增大
高分子量PVC (HWM-PV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