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课件完美版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课件完美版


3.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做蛛丝一样轻轻 拂去,只是在万不得已时才给以回敬。
明确: (1)用形象的比喻表现了马克思的无畏气概和对 政敌的极大蔑视; (2)全部精力都集中在革命事业上。
4.我敢大胆地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 一个私敌。
明确:说明马克思一生光明磊落,不谋私利。热烈 赞扬马克思把毕生精力献给无产阶级解放事业的崇 高精神。
1、除了“古桥”这位老朋友以外,还 探访了 哪些好 朋友呢 ?他们 之间情 谊如何 ,你是 从哪些 语句中 感知的 ?请你 们拿起 书本, 快速地 浏览一 遍。
2、交流探究,品评赏读
有侧重地品析下列语句。
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 露珠与 我交换 眼神。 每一棵 树都是 我的知 己,它 们迎面 送来无 边的青 翠,每 一棵树 都在望 着我。
恩格斯
3月17日,在伦敦海持 公墓举行了葬仪,恩格 斯代表全世界的无产阶 级向自己的导师表达了 深切的悼念,发表了这 篇著名的悼词。
简朴的葬礼
不朽的丰碑
“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 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历史上的哲学家 总 改造世界。
这时距海伦离开房间还不到两分钟……
他的写字台上还放着《资本论》第三卷的第 八次修改稿……
1844年,恩格斯在巴黎 跟马克思首次相见,从此 后,“这两位朋友的毕生 工作,就成了他们的共同 事业”。著名的《共产党 宣言》就是他们两人合著 的。1870年以后,马克思 和恩格斯一直住在伦敦, “他们两人始终过着充满 紧张工作的共同的精神生 活”(列宁)。
贡 许多领域独到发现 献
过渡(6)
马克思的科学观
革命家(7)
创办革命刊物 实 践 功
创立第一国际 绩
在 沉痛的悼念
马 (1-2)

思 墓 前
巨大的贡献 (3-7)

讲 深远的影响
话 (8-9)
敌人 人民
忌恨 诬蔑 驱逐 尊敬 爱戴 怀念
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
分析马克思在科学理论和革命实践两方面的贡献:
悼词的结构
开头:介绍死者逝世的原因、时间、地点 及其享年,还有死者生前的身份职务;
主体:追述死者的经历和一生中做出的成 就贡献,并简要地作出评价;
结尾:对死者表示哀悼之情,对参加悼念 仪式的人提出希望和要求等等。
悼词的特点
首先,必须有针对性,中心要十分突出。
其次,感情要深挚,语言要通俗形象。
最后,其主体部分的结构通常要开门见山提出全篇 讲话的主题,以便于听众抓住要领;
总纲:革命实践和科学理论贡献
在 沉痛的悼念
马 (1-2)

思 墓 前
巨大的贡献 (3-7)

讲 深远的影响
话 (8-9)
逝世情况(1) 巨大损失(2)
感情
无带

比着

沉崇

痛高

惋敬

惜意

在 沉痛的悼念
马 (1-2)

思 墓 前
巨大的贡献 (3-7)

讲 深远的影响
话 (8-9)
人类历史发展规律 理 科学家(3-5) 剩余价值规律 论
理论贡献: 1、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 2、发现了剩余价值规律; 3、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都有发现。 革命实践:
1、编报著书; 2、创立第一国际
巨大影响:
生前: 敌人——驱逐、诽谤、诅咒 战友——爱戴、尊敬 死后:
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
关键字句赏析
1.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 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
然后围绕着主题,或逐层深入分析,或分成几个方 面来谈;结尾再加以重申,以使听众始终不偏离讲 话主题,能对全篇讲话获得清晰的条理性。
在 沉痛的悼念
马 (1-2)

思 墓 前
巨大的贡献 (3-7)

讲 深远的影响
话 (8-9)
逝世情况(1) 巨大损失(2)
时地 情况 心情
对象 两个“对于”
程度
不可估量 空白
明确:运用类比手法,体现马克思这一发现的历 史意义和影响。(达尔文从生物学的角度发现了 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马克思则从社会学的角度 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
2.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 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 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
明确: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剩余价值理论对无产 阶级革命事业的指导意义
第13课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恩格斯
马 克 思
作者介绍
弗·恩格斯(1820—1895),科 学共产主义的创始人,全世界无产阶 级的导师和领袖,马克思的亲密战友。 德国人。在革命斗争中,他和马克思 一起创立了无产阶级革命理论──马 克思主义。他和马克思一起领导了共 产主义者同盟、第一国际和德国社会 民主工党。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一 个人继续担任欧洲社会主义者的领导 和顾问。他一生同形形色色的机会主 义进行了坚决斗争,给无产阶级留下 了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1883年1月,马克思带着严重的支气管炎病从 英国南部的文特诺尔回到伦敦梅特兰公园路41号。 这时并发的喉头炎使他几乎不能吞咽。2月间,肺 部发生脓肿。3月14日下午,两点多,恩格斯到马 克思那里去,护理马克思的女仆海伦上楼去看了一 下,下来说马克思处于半睡眠状态。随即便陪同恩 格斯一道上楼去,当恩格斯走进马克思的卧室时, 马克思已坐在自己的安乐椅上安详而毫无痛苦的长 眠了。
(1)作者在这里用了什么表达方法? 这样写 有什么 好处? 用朗读 来加深 自己的 体会。
(2)有感情地朗读。
我靠在一棵树上,静静地,仿佛自己 也是一 棵树。 我脚下 长出的 根须, 深深扎 进泥土 和岩层 ;头发 长成树 冠,胳 膊变成 树枝, 血液变 成树的 汁液, 在年轮 里旋转 、流淌 。
5.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
明确:一个“将”字体现出马克思伟大贡献的深远 影响和意义。








(一)、回顾“朋友”,引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跟随着作者去访问了他的 一个老 朋友, 那座古 老的石 桥。这 节课让 我们继 续走入 深山去 探望我 们那些 特殊的 朋友!
(二)、朋友相见,感受情意
马 克 思 在 特 里 尔 的 故 居
卡尔•马克思(1818——1883) 1818.5.5生于德国的特里尔城,1841年大学毕 业。从1842年担任《莱茵报》主编至 1883.3.14在伦敦的书桌旁逝世,他为无产阶 级革命事业奋斗了41年。马克思是科学共产主 义的创始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人类 作出了不朽的贡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