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氨硝酸硫酸第二课时学案

氨硝酸硫酸第二课时学案

氨硝酸硫酸第二课时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氨的实验室制法,氨水的性质及组成。

学会铵根离子的检验,掌握硝酸的化学性质【教学重点】硝酸的氧化性
【知识链接】
1、氨水的成份:分子、、离子、、。

.氨气与水的反应:。

氨水不稳定性:。

2、浓氨水和浓盐酸反应的现象:,化学方程式
3、氯化铵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铵盐的检验方法:
,氨气的检验方法:。

【学习过程】
一、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A-1反应原理:在实验室里,常用加热和的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

例如:。

A-2收集:向排空气法(管口塞一团棉花,防止空气对流,使收集到的NH3尽量纯净)。

A-3检验:方法1:将湿润的试纸放置在试管口附近,若试纸变色,说明NH3已收集满。

方法2: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瓶口现象:。

A-4能否用浓硫酸干燥氨气?氨气不能用,干燥。

B-1使用碱石灰代替消石灰的优点:。

C-1拓展:下列方法中,不能用于实验室里制取氨气的是()
A.在烧瓶中,将熟石灰和氯化铵混合加热B.加热试管中的氯化铵固体
C.将烧瓶中的浓氨水加热D.将分液漏斗中的浓氨水滴入装有生石灰的烧瓶中
二、氮的固定
A-5阅读教材100页:氮在自然界中的主要存在形式,矿物质和生物体中。

自然界中固定氮的途径,,人工固定氮的方法常见的有。

三、硝酸的性质:
A-6.硝酸的物理性质:纯硝酸为色、易、有气味的体,在空气中遇水蒸气呈,能以任意比溶于,98%以上的浓HNO3在空气中产生“发烟”现象,叫“发烟硝酸”。

2.化学性质:
A-7具有酸的通性:可与碱、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稀HNO3可使石蕊试液变红。

A-8不稳定性:HNO3在见或条件下会分解,硝酸越越容易分解。

反应方程式为:。

所以,HNO3应盛放在试剂瓶中;浓硝酸呈黄色是由于(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的缘故。

A-9强氧化性:HNO3分子中,有很强的得电子能力,所以,浓、稀HNO3都具有
强氧化性。

还原产物可能是:、、、、、等。

①与金属反应:Cu+HNO3(浓)=
Cu+HNO3(稀)=。

前者反应激烈,有色的气体产生;后者反应较,有色气体产生,在试管口变色。

B-1说明:a.在反应中硝酸表现了性和性;b与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氢后面的金属反应,浓HNO3的还原产物一般为;稀HNO3的还原产物一般为;
②常温时可使活泼金属Fe、Al,而加热时可反应;d.不论是浓HNO3还是稀HNO3,与活泼金属还是不活泼金属都不放出。

B-2③浓HNO3能与一些非金属单质(如S、C、P等)反应,非金属单质被氧化生成(或含氧酸),本身被还原为。

如:C+HNO3(浓)=
C-1 S+ HNO3(浓)=浓HNO3在反应中只表现性。

(4)王水:浓盐酸和浓硝酸的混合物(体积比为3:1),它的氧化能力更强,能使一些不溶于硝酸的金属,如Pt、Au等溶解。

A-10硝酸的用途:
硫酸和硝酸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也是化学实验室里必备的重要试剂。

在工业上可用于制、、、、等等。

【课堂小结】
【当堂检测:】
A-1下列反应属于氮的固定作用的是
A.N2和H2一定条件下反应制取NH3 B.硝酸工厂用NH3氧化制取NO
C.雷雨时空气中的N2转化为NO D.由NH3制碳酸氢铵和硫酸氨
A-2在下列反应中,HNO3既表现出氧化性,又表现出酸性的是
A.H2S+2HNO3=S↓+2NO2↑+2H2O
B.CuO+2HNO3=Cu(NO3)2+H2O
C.4HNO3=4NO2↑+O2↑+2H2O
D.3Cu+8HNO3=3Cu(NO3)2+2NO↑+4H2O
A-3为除去铝制品表面的铜镀层,宜选用的试剂是
A.稀盐酸
B.浓硝酸
C.稀硫酸
D.浓盐酸
A-4. 下列物质中不会因见光而分解的是A.NaHCO3 B.HNO3 C.H2SO4 D.HClO
A-5 关于硝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硝酸与金属反应时,主要是+5价的氮得电子
B.浓HNO3与浓HCl按3∶1的体积比所得的混合物叫王水
C.硝酸电离出的H+离子,能被Zn、Fe等金属还原成H2
D.常温下,向浓HNO3中投入Fe片,会产生大量的红棕色气体
A-6下列盛放试剂的方法,错误的是
A.把硝酸放在棕色试剂瓶中,并放置在阴暗处
B.把氯水放在棕色试剂瓶中
C.把氢氧化钠溶液放在带塑料塞的玻璃瓶中
D.把氢氟酸放在玻璃瓶中
A-7.取三张蓝色石蕊试纸,用蒸馏水湿润后贴在玻璃片上,然后按顺序分别滴上足量的浓硝酸、浓硫酸和新制饱和氯水,三张试纸最终变成( )
A.白色、红色、白色
B.红色、黑色、白色
C.红色、红色、红色
D.白色、黑色、白色A-8某实验小组在实验室中制取氨气并设计实验验证氨气的某些性质:
(1)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为,其装置与制取(填H2、O2或CO2)的装置相同,干燥氨气要用,检验氨气时可以用试纸。

B-1(1)实验室选用图Ⅰ装置来制取氨气,试剂有:
①NH4Cl(s)②Ca(OH)2(s)③NH4NO3(s)④浓氨水⑤氢氧化钠溶液⑥CaO(s).最合适的试
剂是(填编号)。

(2)收集氨气应使用法,要得到干燥的氨气可选用作
B-2用以下三种途径来制取相同质量的硝酸铜:①铜跟浓硝酸反应;②铜跟稀硝酸反应;③铜跟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氧化铜再跟硝酸反应。

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三种途径所消耗的铜的物质的量相等
B.三种途径所消耗的硝酸的物质的量相等
C.所消耗铜的物质的量是:途径③>途径①>途径②
D.所消耗硝酸的物质的量是:途径①>途径②>途径③
B-3往浅绿色的Fe(NO3)2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时,溶液的颜色变化应该是( )
A.颜色变浅
B.逐渐变红色
C.没有改变
D.变棕黄色
B-4在通常情况下,A是单质,A、B、C、D均含有同一种元素,它
们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1)若A为黄色粉末,则 A ,
B ,
C ,
D 。

D→B的反应方程式为
(2)若A为无色气体,则A ,B ,C ,D 。

C→D的反应方程式为,
D→B的反应方程式为。

B-4 38.4 g铜跟适量的浓硝酸反应,铜全部反应后,共收集到气体22.4L
(标准状况),反应消耗的HNO3的物质的量可能是()
A.1.0 mol
B.1.6 mol
C.2.2 mol
D.2.4 mo
【学习反思】
【学习资料】
氮的固定
将氮气转化为氮的化合物的方法叫氮的固定。

虽然大气含有约78%的氮气分子,地球上的动植物仍须花费一番工夫,方可取得成长所需的氮素。

主要原因在于氮气分子是一个十分安定的物质,大多数生物体没办法直接利用。

生物体在消化吸收氮素前,须用各种方法使氮成为含氮的化合物,如存在于自然界氮循环(nitrogen cycle)中的氨、铵离子、亚硝酸根、硝酸根等。

生物体吸收这些氮化合物后,再合成生存、成长与繁衍所需的其它含氮化合物,如氨基酸、蛋白质和核酸。

自然界固定氮的主要途径有两种。

其一为闪电:闪电以其巨大的能量,把在大气中的氮分子解离,并继续与氧分子反应产生氮的氧化物,这些氧化物会溶于雨水,生成亚硝酸根及硝酸根而渗入土壤中。

虽然世界上到处常有闪电,但是闪电固氮却不是一个产生含氮化合物有效的方法;每年经由闪电固氮所得的含氮化合物,顶多只占总量的10%。

其二是固氮细菌:这是固定氮的最重要途径,须借助于或独自存在于土壤中,或与动植物共生,拥有固氮酵素的某些固氮细菌,如与豆类植物共生的根瘤菌。

它们能吸收大气中的氮气分子,将其转变成氨及铵离子。

每年经由细菌固定氮所得的含氮化合物,约占总量的65%。

其余25%的固定氮,来自于工业途径的哈柏法(Haber-Bosch process);在高温(约摄氏400 度)高压(约250 大气压)下,用精研的铁粉当催化剂,促使氮与氢产生反应生成氨。

工业固氮是将所得的氨,再进一步制成氮肥,如硝酸铵与磷酸铵,然而此法成效不佳(产率仅约20%)且极耗能源。

硝酸用途:
硝酸是在工业上和实验室中都很常用的一种酸。

作为硝酸盐和硝酸酯的必需原料,硝酸被用来制取一系列硝酸盐类氮肥,如硝酸铵、硝酸钾等;也用来制取硝酸酯类或含硝基的炸药,如三硝基甲苯(TNT)、硝化甘油。

由于它同时具有氧化性和酸性,硝酸也被用来精炼金属:即先把不纯的金属氧化成硝酸盐,排除杂质后再还原。

硝酸能使铁钝化而不致继续被腐蚀。

可供制氮肥、王水、硝酸盐、硝化甘油、硝化纤维素、硝基苯、梯恩梯、苦味酸等把甘油放在浓硝酸和浓硫酸中,生成硝化甘油。

这是一种无色或黄色的透明油状液体,是一种很不稳定的物质,受到撞击会发生分解,产生高温,同时生成大量气体。

气体体积骤然膨胀,产生猛烈爆炸。

所以硝化甘油是一种烈性炸药。

军事上用得比较多的是梯恩梯(英文TNT的译音)炸药。

它是由甲苯与浓硝酸和浓硫酸反应制得的,是一种黄色片状物,具有爆炸威力大、药性稳定、吸湿性小等优点,常用做炮弹、手榴弹、地雷和鱼雷等的炸药,也可用于采矿等爆破作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