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长江流域的综合开发
长江上游的梯级开发
产生的效益:
①防洪 ②发电:装机容量1820万千 瓦.世界第一. ③航运: A.经济效益:缓解华中.华东地区能源 供应紧张状况,减轻铁路压力. B环境效益:减少二氧化碳等气体排放量.
思考:三峡大坝的 建设会不会产生不 利的影响?
④其他效益:供水.灌溉.养殖.旅游.
长江中游地区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她发源于我国的青藏高原的 唐古拉山脉,从西向东依次流经了青藏高原、横断山区、 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湖北宜昌以上为 上游,从宜昌到江西湖口为中游,湖口以下为下游。
荆江河段
拓展延伸——长江流域 一、长江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
①地形 ②气候
流域多山地高原丘陵,上游地势起伏较大,蕴藏着 丰富的水力资源。但地形起伏大,河流落差大,不 利于航运。
3、加固江防大堤
4、实施退田还湖、退耕还林等措施
延伸:对于其他不同流域来说,可以借鉴的防洪措施有哪些?
拓展延伸——长江流域 二、长江流域的开发和治理
综合治理长江的首要任务是防洪 1、长江上游: 梯级开发
2、长江中游: 重点治理的河段是荆江河段 重点治理的湖泊是洞庭湖、鄱阳湖 3、长江下游: 疏通河道、加固大堤 综合思考:长江流域洪涝灾害治理的措施有哪些?
荆江河段
“千里长江,险在荆江”,荆江河段特别弯曲,水流不畅,泥沙 大量沉积,使河床高出两岸平地,有长江的“地上河”之称。
流域开发模式
(1)以水资源为主的开发模式 五水:水电、水利、水运、水产、水土保持 (2) 环境整治开发模式 上游:修水库,发展林业、使调洪调蓄与开发水 资源相结合 中游:设置蓄洪区和建设分洪工程 下游:修筑和加固堤坝,疏浚河道 (3) 流域综合开发模式 以流域中生态环境效益为目标,充分合理开发 流域内的各种自然资源,同时兼顾河流的整治。 22 2013-12-17
③水系
④矿产资源
• 一 长江 的影响 • 1 有利影响: • 2 不利影响:
• 二 长江的综合开发措施
• 三 黄河的综合开发效益 •
• • 的影响 1 有利影响: 航运 发电 灌溉 养殖 水源 旅游 2 不利影响: (1)洪水,荆江地上河 (2)中上游的水土流失 二 长江的综合开发措施 1 中上游:修建水库,蓄洪,发电,养殖, 航运, 灌溉 2 中上游:植树种草,保持水土 3 中下游:加固堤坝,疏通河道;修建蓄洪分洪区; 荆江段裁弯取直;退耕还湖 • 4 对流域进行统一管理,合理分配上中下游水资源 • 三 长江的综合开发效益 • 防洪 航运 发电 灌溉 养殖 水源 旅游
【方法总结】研究和规划流域综合治理开发的一 般方法
分析流域发展 的地理条件
自然地 理条件
人文地 理条件
(流域位置、自然 环境、自然资源等) 人口、经济发展基础等
进一步分析流域发展各地理要素 有利因素 利用 不利因素 治理
长江中下游洪涝灾害的治理对策: 1、营造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加强水土保持工程建设 2、修建分洪、蓄洪工程,修建水库
黄河、长江流域的综合开发
黄河水系图
• • • •
一 黄河的影响 1 有利影响: 2 不利影响: 二 黄河的综合开发措施
•
三 黄河的综合开发效益
• • • • • • • •
• •
一 黄河的影响 1 有利影响:发电 灌溉 养殖 水源 航运价值小 2 不利影响:洪水 凌汛 二 黄河的综合开发措施 1 中上游:修建水库, 蓄洪,发电,养殖, 灌溉 2 中游:(黄土高原)植树种草,保持水土 3 中下游:加固堤坝,疏通河道 4 对流域进行统一管理,合理分配上中下游水 资源 三 黄河的综合开发效益 防洪 发电 灌溉 养殖 水源
大部分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暖,1月平均温 普遍在0℃以上,夏季较热,7月平均温一般为25℃ 左右 ;降水丰富,年平均降水量一般在800mm--1600mm ,降水的季节分配,以夏雨最多,春秋次之, 冬雨最少 。 水系发达,支流湖泊众多,水量丰富,通航能力 强。但夏季往往会出现洪涝灾害,影响航运。 矿产丰富.有色金属、磷矿、铁、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