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讲义
建立共同愿景
团体学习
系统思考
二、精益思想
精益思想:就是根据用户需求定义企业生产价值,按照价值流组织全部生产活动,让用户的需要拉动产品生产,不断完善,达到尽善尽美。
三、业务流程再造
1993年迈克尔﹒哈默和詹姆斯﹒钱皮出版《再造公司》
业务流程再造是对经营流程彻底进行再思考和再设计,以便在业绩衡量标准上取得重大突破。
代表人物:梅奥————社会人观点
二、梅奥的主要观点
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
企业中除了正式组织之外,还存在非正式组织。
新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工人的满足度。
行为管理理论的特点
行为管理理论的特点在于改变了人们对管理的思考方法,它把人看作是宝贵的资源。
强调从人的作用、需求、动机、相互关系和社会环境等方面研究其对管理活动及结
四、核心能力理论
核心能力是组织内的集体知识和集体学习,尤其是协调不同生产技术和整合多种多样技术流的能力。
核心能力的条件:
不是单一技术或技能,而是一簇相关的技术和技能的整合
不是物理性资产
用户价值
独特性
延展性
发展阶段
启 示
科学管理
标准化是企业管理的基础
人际关系学说
管理者要“知”人、“懂”人
管理科学
管理要用数据来讲话
权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体系
各种公职或职位按权力等级排列,上一级的人指挥和控制下一级;
正规选择
根据通过教育和训练所获得的技术资格或通过正式考试来挑选组织中的所有成员;
规章制度
制定明确的规章制度以规范管理者和员工的行为,以确保统一性;
非人格化
组织的规章制度是组织中每一个人都必须遵守的,它不受个人情感和个人背景的影响;
职业导向
集体精神
统一指挥
统一领导
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
报酬合理
韦伯的主要贡献
他在管理理论上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组织理论方面,主要贡献是提出了“官僚组织结构理论”,或称“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这集中反映在他的代表作《社会和经济组织的理论》一书
劳动分工
把各种工作分解成简单、常规化、并且明确的各项任务,明确规定每一个人的权力和责任;
(3)管理职能具有普遍性,即各级管理人员都执行着管理职能,但侧重点则因管理级别的不同而异。
(4)管理应具有灵活性,要因地制宜,灵活应用
管理科学学派(布莱克特、里奇蒙)
利用数学、计算机等手段对管理学进行精确化。
主要观点:
企业是“经济人”系统与人-机系统,系统中的工作与成果可以测量与评价,可用数学模型、计算机进行管理。
自律;
以组织的价值观为行为导向。
如何提高组织的道德行为?
挑选高道德素质的员工;
建立道德守则和决策规则;
管理者在道德方面领导员工;
设定合理工作目标;
对员工进行道德教育;
对绩效进行全面评估;
进行独立的社会审计;
提供正式的保护机制。
什么是社会责任?
社会责任是企业追求有利于社会长远目标实现的一种义务,它超越了法律与经济对企业所要求的义务.
法约尔的卓越贡献在于对管理发展有重大影响的3项革命性内容:
第一,提出了管理的14项原则。
第二,提出了适合于人类的一切组织的管理职能论,它不仅适合于公私企业,也适用于军政机关和宗教组织等。
第三,在学院和大学开设管理课程的思想
提出了14项管理原则
分工
权力与责任
纪律集权与分权
等级链与跳板
秩序
公平
人员稳定
首创精神
目的在于降低不确定性。
步骤:建立模型、提出方案、验证方案、求解方案、实施方案。
方法:决策论、博弈论、排队论、图论等。
工具:计算机。
三、系统理论学派(约翰逊、马斯特)
主要观点:
系统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所构成,与环境进行物质、信息与能量交换而维持稳定。企业亦然。
企业是社会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受环境影响(适应环境),反过来又影响环境(改变环境)。
两种社会责任观
古典观(或纯经济观)。以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米尔顿·弗里德曼为代表。认为今天的管理者,大多是职业经理,他们不是所有者,要对股东负责。他们主要的责任,就是按股东的利益经营业务,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
社会经济观。认为时代变了,社会责任的观念也要变化。人们对公司的社会预期正在变化。公司不仅仅是一个经济组织,而且也是一个社会组织。因此,不能只对股东负责,而且也要对社会负责。
通过动作研究和工时研究,制定操作规程和作业标准,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在实践中取得了极大的成效。
它的缺陷是只注重生产方面,把人当成了生产工具、活的机器,加速了专业化倾向,使工作单调、乏味,在事实上成为了一种设计得很巧妙的赶快制度和血汗制度。
行为管理思想认为:人不仅是经济人,更是社会人,其劳动生产率受到社会的、心理的和群体的因素的影响。
赞成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理由
公众的希望
长期的利润
道德义务
公众形象
减少政府调节
符合股东利益
责任和权利相称
预防社会弊端
反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理由
违反利润最大化的原则淡化使命成本权力过大缺乏技能缺乏明确规定的责任缺乏大众的支持
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度
企业目的与企业社会功能的矛盾企业承担过多社会责任的弊病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原则
道德是区分人的行为“善”、“恶”的主要标志。
四种道德观
道德的功利观
道德的权利观
公平理论道德观
综合社会契约理论
组织道德的特性
非强制性:组织道德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起作用,体现了自觉性和内在性。
非官方性:组织道德是约定俗成的,不是通过行政命令或法定程序来制定或修改。
普适性:所有组织都要受道德的指导、调节和约束。而法律只对违法组织起作用。
劳资双方的心理革命,许
多人认为雇主和雇员的根本利益是对立的,而泰勒认为双方的利益是一致的。只有雇主和雇员双方互相协作,才会达到较高的绩效水平。
法约尔的主要贡献
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是西方古典管理思想的重要代表,后来成为管理过程学派的理论基础,也是以后各种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的重要依据,对管理理论的发展和企业管理的历程均有着深刻的影响。
组织中的管理者是专业的公职人员,而不是该组织的所有者,他们领取固定薪金,并在组织中谋求他们的发展
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特点
研究重点:如何提高效率
泰勒注重于工人劳动效率和管理人员工作效率的提高——标准化和例外管理等。
法约尔着眼于管理效率的提高——管理的五大职能和管理十四条原则。
韦伯注重组织整体效率提高——官僚组织
扬善性:组织道德不仅对不符合道德规范的组织行为予以批评、谴责、也对符合道德规范的组织行为,尤其是高尚的组织行为,予以褒奖、鼓励。
影响管理者道德的因素
道德发展阶段
个人特征
结构变量
组织文化
问题强度
道德管理的特征
把遵守道德规范看作责任;
以社会利益为重;
重视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视人为目的;
超越法律,能让组织取得卓越的成就;
强调管理工作内容
孔茨
管理就是通过别人来使事情做成的一种职能。
强调管理过程
斯蒂芬·罗宾斯
管理是指同别人一起,或通过别人使活动完成得更有效的过有效的过程。
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类别
层次研究范围
研究对象
盈利性组织或活动
非盈利性组织或活动
微观
单个组织或活动
决策理论学派(西蒙)
主要观点:
管理就是决策,决策贯穿于管理活动的全过程、是管理活动的中心。
决策是一个复杂过程。四阶段:收集情报、拟定方案、抉择方案、评价方案。
决策的标准是“满意”而不是“最优”。
决策类型:定型化(反复性常规化)与非定型化(新出现问题)
权变理论学派(莫尔斯、洛西)
基本理念:企业管理要随机应变,没有普遍适应的“最好的”管理理论与方法。
主要观点:工人的需求因人而异;人们对管理方式的要求因人而异;目标、工作、素质等对组织结构与企业方式有影响;企业的一切工作都因性质、目标而定;激励工人为新目标努力;不存在最好的组织形式。
管理理论的新发展
一、学习型组织
学习型组织是指具有持续不断学习、适应和变革能力的组织。
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
自我超越
改善心智模式
主张用科学代替经验
形成了一系列的科学管理原理和方法。
提出了一般管理理论和基本管理原则。
提出了从技术上而言效率最高的组织结构形式
管理专业化、职业化
主张管理者和操作者的分离。
主张进行专门的管理专业教育。
主张管理工作应该职业化。
对科学管理理论的评价
科学管理在历史上第一次把管理由“经验”上升为科学,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第一章和第二章
管理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由于人的欲望的无限性和人所拥有的资源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
管理的功能在于通过科学的方法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从而达到以有限的资源实现尽可能多的欲望的目的。
强调内容
代表人物
定义内容
强调管理作用
德鲁克
管理就是牟取剩余。
强调决策作用
西蒙
管理就是决策。
强调管理者个人作用
穆尼
管理就是领导。
果的影响
研究如何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做好人的工作、协调人的目标、激励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提高工作效率。
第四节现代管理理论
管理过程学派:法约尔、孔茨、罗宾斯该学派的基本观点是:
(1)管理是一个过程,即让别人同自己去实现既定目标的过程。
(2)管理过程的职能有五个:计划工作、组织工作、人员配备、指挥、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