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会网络分析报告的应用

社会网络分析报告的应用

7、社会网络分析的应用
一、国外的应用
社会网络分析萌芽于20世纪30年代,形成于60年代,从1980年以后,关于社会网络分析的论文显著增长。

国外的应用研究主要集中在社会科学、家庭关系、交通运输、健康和医疗以及传染病传播机制等方面。

在情报学领域,国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合著网络的研究和引文网络的研究。

(一)合著网络研究
1.Liuxiaoming,BollenJohan等人利用ACM和IEEE的数字图书馆会议文献建立了作者合著网络,利用中心性分指标析该合著网络,研究表明了PageRank和AuthorRank在合著网络研究中的重要性和优势。

2.M.E.J.Newman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物理学、生物学和计算机科学三种学科的作者建立起了论文合著网络,分析了不同学科作者合著网络类型的区别和特点。

3.Logan和Pao则致力于研究如何使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寻找出某一个领域的最核心作者。

(二)引文网络研究
主要应用于信息资源研究中,对文献之间的引用、共引的研究。

1.HENRY KREUZMAN进行了哲学学科62位代表作者的引文网络研究,揭示了哲学科学和认知论之间的联系。

2.HowardD.white专门探讨了社会网络结构和引文网络之间的在联
系。

3.学者们提出了二值矩阵和赋值矩阵,还构建同被引网络的研究方法,用来分析同被引情况。

二、.国的应用
国的社会网络分析己被运用到合著和引文网络研究、竞争情报、知识管理、网络信息资源评价以及图书馆资源配置等众多领域。

(一)合著网络研究
1.亮,朱庆华等选取《情报学报》1998一2005年之间的合著者为研究对象,对合著网络进行中心性分析、凝聚子群分析和核心--边缘分析的实证研究。

2.蓓,袁毅等选取中国期刊网里情报学、情报工作栏目下的所有作者为研究对象,进行社会网络分析,并做了团队合作的时序变化研究。

3.鲍,朱庆华等选取了CSSCI数据库里近十年以来的全部情报学领域的论文进行社会网络分析研究,在合著网络分析中,对“小团体”的形成机制进行了研究。

(二)引文网络研究
社会网络引文分析方法与引文分析家所使用的方法是一致的并扩展了它的研究方法,主要分为作者引文研究和期刊引文研究。

1.徐媛媛,朱庆华以参考咨询领域的32名高被引作者为研究对象,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从密度、中心度和凝聚子群方面进行研究。

2.邱均平教授对编辑出版类期刊进行引文网络分析,结果说明期刊同被引方法应用于确定核心期刊是有效的。

他在后来对图书馆学情报学
相关期刊的同被引情况进行了研究,运用聚类分析和核心--边缘模型两种方法来处理和分析数据,并确定了图书馆学情报学的核心期刊。

3.有学者对管理科学29种典型期刊进行同被引网络结构分析,揭示了该网络的密度、中心性、k核、中心--边缘结构等量化特征,并对管理科学期刊进行分类引。

(三)在竞争情报中的应用
1.包昌火教授在国首次把人际网络分析引入到竞争情报工作的研究当中,为人际网络在竞争情报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和方法指导。

2.其他还有人际竞争情报网络的建模过程和解释重要的人际分析指标和吴晓伟等通过人际网络节点的中心度指标来分析竞争对手,从而做出正确的竞争策略分析。

(四)在知识管理方面的应用
主要是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促进知识的共享。

1.王平进行了理论方面的分析,研究了社会网络分析法在知识管理中的具体应用,并以此为依据提出改进隐形知识共享的策略。

2.殷国鹏等学者进行了实证分析,以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科学实验室为案例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社会网络分析可以为组织制定隐形知识管理的措施提供定量分析的依据和手段。

(五)在其他方面的应用
1.社会网络分析法应用到图林博客的社会网络分析当中。

2.图书馆资源配置中的运用,从社会网络分析的角度得出图书馆联盟存在的科学性。

以上出自:漩.社会网络分析法运用于科研团队发现和评价的实证研究.华东师大学2011硕士学位论文.
三、社会网络分析小例
(一)社会网络分析在科研团队中运用小例
1.合著网络建立:
合著关系是一种典型的“隐形合作”。

一篇文章的作者大于等于2,则文章称为合著文章,多个署名作者之间的则存在着合著关系。

下面用一个简单的例子说明如何建立一个合著网络:文献1的作者为作者A和作者B,文献2的作者为作者B、作者C和作者D,那么作者A 与作者B之间存在合著关系,作者B和作者C、作者D分别具有合著关系,作者C和作者D之间也存在合著关系,建立的合著网络如下图所示。

2.发现团队的主要步骤如下图所示:
上面二例来自:漩.社会网络分析法运用于科研团队发现和评价的实证研究.华东师大学2011硕士学位论文.
(二)社会网络分析在人际情报网络中运用小例
我国学者构建了如下3 种类型的人际情报网络:
①小核心大围两层结构的人际情报网络。

包昌火教授认为,小核心既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团队或部门,核心中运行的是紧密型网络,如小团体网络;大围则泛指核心以外的联系,如政府官员、行业协会、领域专家、客户、供应商等,它运行的是松散型网络,如管理者网络是一类具有两层结构的人际情报网络同。

外部界限分明是这类网络的重要特征,因而非常适合于情报活动的需要
②三层结构的企业人际情报网络。

晏创业博士认为,竞争情报组织处于人际关系交织的网络中心,根据信息交互容和联系的紧密程度,将整个网络划分为 3 个层次:竞争情报组织部的人际关系、竞争情报组织与企业其他职能部门之间的人
际关系,以及竞争情报组织与企业外部社会实体之间的人际关系如图3-6 所示。

居于中心的竞争情报组织部人际情报网络是组织成员开展日常工作的平台,是典型的紧密型网络。

位于第二层的企业级人际情报网络,是沟通竞争情报部门与其职能部门的工具,是一种松散型网络。

第三层是拓展到企业外部的人际情报网络,也是一种
松散型网络,可使竞争情报组织部网络富有结构空洞,并为组织集聚雄厚的社会资本。

③依业务需求建立的人际情报网络。

王秀玲硕士认为,大而全的人际情报网络不仅组建时困难重重,维护起来也耗时耗力同。

相反,小围、单一目标的人际情报网络则实用许
多。

为此,构建了基于业务需求的若干子网络,它们的集成则构成了企业人际情报网络。

以上三点出自:曹春红.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企业竞争情报人际网络研究.财经大学2010年硕士学位论文.
(三)社会网络分析在知识共享中运用小例
下图是有向图,刻画出了该科研团体成员相互间的知识共享与交流状况,在图中节点间的连线表示成员间的相互咨询行为,箭头指向某成员代表该成员被团体的其他成员咨询,箭头的另一端代表咨询该节点的成员;在图中可以看到三个明显的小团体,为了方便研究,我们用圆圈分别圈出了这 3 个小团体,并在旁边标上了小团体 1,小团体2,小团体 3。

2 个节点之间出现了双箭头,那么就表明这 2 个节点都互相有合作和联系,也可以说他们之间是有知识共享和交流的;如
果是单箭头,就代表知识交流是单方面的,不是相互的,代表被咨询或主动咨询他人。

箭头及连线表示该团体成员间的知识共享和交流的方向,通过节点间的这些连线我们可以看到在该网络知识是如何流动的以及其流动的方向。

此外通过网络图我们也可以看到该网络的核心人物及边缘人物。

这些信息可以让我们从整体上对一个团体的知识交流状况有直观的了解。

如如: QT、WB 这 2 个节点与其他节点之间没有知识的双向互动,是相对孤立的节点,说明这两个节点和网络的其他成员接触较少,通过问卷调查我们也得知,这两个节点平时在学习中经常接触,但是他们都较少的与网络的其他成员进行知识交流;WJL、LY、YXK、YLL、SXW—doctor 节点是单向交流,分别位于小团体的边缘,说明他们与其他人的知识交流比较少;每个小团体中都存在各自交流的中心点,如 S-teache、X-teacher、L-teacher 就分别位于 3 个小团体的中心位置,是核心人物,其他节点都积极与其联系,形成了知识的单向交流,说明 teacher 只是学生咨询信息的对象,是重要的知识源;还有一些节点如 PBB、SP、SSJ、CWF 起到了连接各小团体的作用,没有他们,3 个小团体之间就会缺少联系成为孤立的团体,这些节点分别和其他团体成员联系,也促进了不同的知识的扩散和交流。

以上出自:翟伟希.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组织知识共享研究.大学2010年硕士学位论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