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十八大报告文化建设方面分析

十八大报告文化建设方面分析

十八大报告文化建设方面分析
1.与十七大文化建设目标要求的比较分析
十七大报告指出:(文化建设开创新局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扎实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成效明显,思想道德建设广泛开展,全社会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文化体制改革取得重要进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全民健身和竞技体育取得新成绩。

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我们要(一)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二)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三)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四)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


十八大报告指示:(过去五年至十年间,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开展,文化体制改革全面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文化产业加速发展,文化创作生产更加繁荣,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全民健身和竞技体育取得新成绩。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中,我们必须使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

文化产品更加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中华文化走出去迈出更大步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基础更加坚实。

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我们要(一)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二)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三)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

(四)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两次报告重复强调了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不同于其他各国的意识形态,所以我国的文化建设也与我国独特的政治制度息息相关。

党的十八大报告用24个字提出覆盖全国各方面意见、反映现阶段全国人民最大公约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述。

作为我们行动的准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与时俱进,贴近社会文化与国民价值观,时时指导我国文化建设的方向,什么时刻都必须把这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放在文化建设的首位。

与十七大报告相比,我国文化建设的新目标更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针对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速快的国情,我国教育普及工作艰巨,我国国民文化生活匮乏且受其他意识形态影响的基本状况。

注重国民素质的提高与丰富国民的文化生活。

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与其他国家相比尚不发达,缺乏活力创造力竞争力,资本主义国家发达的文化实力已经影响到了我国的文化生活。

在与其他国家的文化竞争中,我国处于不利地位。

最后十八大报告更是针对这种国际环境大力着手,(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发展哲学社会科学、
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事业。

加强重大公共文化工程和文化项目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效能。

促进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

构建和发展现代传播体系,提高传播能力。

增强国有公益性文化单位活力,完善经营性文化单位法人治理结构,繁荣文化市场。

扩大文化领域对外开放,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

营造有利于高素质文化人才大量涌现、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造就一批名家大师和民族文化代表人物,表彰有杰出贡献的文化工作者。

)(引用报告)我们一定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阔步前进。

文化软实力建设方面,体现了党提高我国综合国力的决心。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已经写入宪法的国家发展目标。

在十八大报告中谈到文化建设的时候,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