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计划
月日星期本学期第节课题统计图练习题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
目标
通过练习,学生能实现知识的再现与巩固;
过程方法
目标
经历读统计图、交流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用统计图表示数
据的过程。
情感态度
价值观目
标
在从统计图中获取信息、用统计图表示数据的过程中,体验用统计图
表达和交流数据的特点,认识统计图的实用价值。
教学
重点
认识条形统计图,能用条形统计图直观表示数据
学习
难点
能根据统计图求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
准备
前置性作业
学生
准备
前置性作业
教学流程预设
前
置
性
作
业
1.每个班平均有多少人吗?(你能想出几种方法)
2.(1)把统计图上的数据补充完整。
(2)把你从图中得到的信息在小组内交流。
(3)这五名同学的平均体重是多少?
(4)做这道题让你想到了什么?
3.下面是四(1)班的一次数学测试成绩。
97 66 72 94 88 100 91 73 90 92 98 80 95
100 89 86 75 95 94 100 68 82 100 90 85
(1)将全班同学的成绩分段,填在下表中。
分数(分) 100 90~99 80~89 70~79 60~69 人数(人)
(2)用条形统计图表示上面的数据
100 90~99 80~89 70~79 60~69
(3)四(1)班这次数学测试的平均成绩是多少?(可用计算器计算)
12 10 8 6 4 2 0
36 48
38
课前三分钟今天我向妈妈要了10元钱,午饭5元,买文具6元,妈妈给我时说:你每天的零花钱都要十几块。
我想了一下周一8元,周二10元,周三5元,周四12元,周五11元。
你觉得我妈妈说的对吗?
以小组为单位,又快又准的小组给予加分奖励。
小组活动1.小组交流前置小研究第一题,将不同的方法记录下来,再全班交流。
2.小组交流前置小研究第二题,说说各自的想法。
让两组学生汇报,完成此题。
3.小组交流前置小研究第三题,要求对准得数。
让两组不同方法的学生汇报,并总结做题的方法。
全班展示展示前置小作业:
第1小组全班展讲第一大题。
组长:大家好!现在由我们小组来汇报第一题的研究成果。
有请组员1汇报第1小题。
组员1:第1题由我来向大家汇报,我从图中得到信息有:一班30人,二班31人,三班33人,四班30人,五班31人。
我是这样计算平均人数的,先求人数的总和,再除以班级个数:
列综合算式 (30+31+33+30+31)÷5
=155÷5
=31(人)
我汇报完毕,现在有请组员2来向大家汇报第二种方法。
组员2:我的方法是移多补少,将人数最多的三班33人分别给1人一班和二班,这样他们就都是31人。
30 ① 31 33 ① 30 31
31 31 31 31 31
我汇报完毕,现在有请组员3来向大家汇报第三种方法。
组员3:我的方法是找相同部分。
我发现这五个数都含有30,因此我把30作为标准,先求出超过30人的总数,计算出超过的平均数,再加30.列总和算式为(0+1+3+0+1)÷5
=5÷5
=1(人) 30+1=31(人)
组长:我们小组汇报完毕,哪个小组愿意和我们交流?(有人举手,则点名后发言交流;无人举手,则教师引导提问其他小组成员发言交流。
)请值周班长为我们小组打分。
巩固拓展值周班长:我给你们小组打xx分,因为你们小组方法很多算的准确,声音洪亮,纪律也很好。
谢谢你们。
第2小组全班展讲第二大题。
组长:大家好!现在有我们小组来向大家汇报第二题的研究成果。
有请组员1汇报第1小题。
组员1:第1小题有我来向大家汇报。
条形统计图中一个代表5千克,所以竖列从下往上一次是10、15、20、25、30、35、40、45。
李明的体重是45千克,张明的体重是40千克。
我汇报完毕,有请组员2来向大家汇报第2小题。
组员2:第2小题有我来向大家汇报。
观察条形统计图我们能知道这五名学生的姓名:李明、王鹏、张明、高洁、田凡,以及对应每个人的体重:45、36、40、
38、48,其中体重最重的是田凡48千克,最轻的是王鹏36千克。
我汇报完
毕,有请组员3来向大家汇报第三小题。
组员3:第3小题由我向大家汇报。
这五名同学的平均体重是:
(45+36+40+38+48)÷5
=207÷5
=41.4(千克)
我汇报完毕,有请组员4来向大家汇报第4小题。
组员4:第4小题由我来向大家汇报。
这五名学生的平均体重是41.4千克,我认为这平均体重超重了,48千克就是96斤,有点胖该减肥了,而最轻的36千克就是72斤也不瘦,现在的我们吃的太好了,一日三餐还有很多零食,所以我们体重都不清,我认为在家按时吃饭,在学校就不应该再买零食了。
组长:我们小组汇报完毕,哪个小组愿意和我们交流?请值周班长为我们小组打分。
值周班长:我为你们打xx分,因为你们组交流的太精彩了。
第3小组全班展讲第三大题。
组长:大家好!现在有我们小组来向大家汇报第三题的研究成果。
有请组员1汇报第1小题。
组员1:第1小题有我来向大家汇报。
测试成绩中100分有4人,90~99的有10人,80~89的有6人,70~79的有3人,60~69的有2人。
我汇报完毕,有请组员2来向大家汇报第2小题。
组员2:第2小题有我来向大家汇报。
分数(分)100 90~99 80~89 70~79 60~69 人数(人) 4 10 6 3 2
我汇报完毕,有请组员3来向大家汇报第三小题。
组员3:第3小题由我向大家汇报。
这25名同学的平均分数是:
(97+66+72+94+88+100+91+73+90+92+98+80+95+100+89+86+75+95+94+100+68+82+ 100+90+85)÷5
=2200÷25
=88(分)
组长:我们小组汇报完毕,哪个小组愿意和我们交流?xx1.
xx1:你们小组做的都非常好,我也听懂了。
只是第3小题我和你们不一样,我是这样做的,我们已经把全班同学的成绩分段了,我就按照分段去求和。
100分段:100×4=400
90~99分段:90+90+91+92+94+94+95+95+97+98=936
80~89分段:80+82+85+86+88+89=510
70~79分段:72+73+75=220
60~69分段:66+68=134
25名学生的平均分:(400+936+510+220+134)÷ 25
= 2200 ÷ 25
= 88(分)
组长:你说的很好,请坐。
我们小组汇报完毕,请值周班长为我们小组打分。
值周班长:我为你们打xx分,因为你们组算的准确,交流的太精彩了。
师:通过练习,你们有哪些新发现?
生1:解决实际问题,要结合实际情况在计算。
数据较少时,有多种方法可以选择,在计算平均数我会选用在相同部分或移多补少;数减少多时,可以按通常方法先求和再除数据个数,或者分段求和再除数据个数更方便。
课后附记前置作
业完成
情况
完成不错,对于学生而言没有难度。
不同的方法都能尝试,
有些开放性的问题,学生各抒己见表达各自的想法。
课前三
分钟效
果
学生将生活中的问题与所学的知识联系在一起,通过解决实
际问题,提高了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感受数学的实用性。
每个环节小组交
流情况
小组积极交流各自不同的想法,各种方法都能在小组内展现
出来,相互学习相互成长。
实际效果全班展示情况
改进措施巩固拓展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