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脑卒中的全面康复

脑卒中的全面康复

为无任何脑及视网膜症状的血管疾病,仅为影像血所 证实,可视具体情况决定是否作为临床诊断。
脑卒中的鉴别诊断总结
续下表
脑血管病鉴别诊断要点
脑出血 年龄大,血压高
脑梗死
脑梗死,起病缓
发病经常在夜晚
白天二动病急发
昏迷瘫痪高颅压 面红多汗四增加 主侧出血成哑巴 腰穿血性为继发
神志清楚伴偏瘫
舌歪口斜唇沟浅
腰穿无血CT暗
客观地
运动功能评定的方法
Brunnstrom Bobath 上田敏评价法 Fug-Meyer(平衡量表) 运动评定量表(Motor assessment scale,MAS)
Brunnstom
I. 脑损伤发病急性期,患侧上下肢呈弛缓性瘫痪,无随意运动。 II.恢复开始,患肢出现联合反应,并开始出现协同运动和痉挛;痉挛开始 出现,无随意运动,而是以基本的联带运动,联合反应为主要的运动。 III.肢体可以完成随意运动,但痉挛进一步加重达到高峰,不能在关节的 全范围内进行活动,由始至终贯穿着联带运动的特点并达到高峰,称为 联 带运动阶段。 IV.出现部分分离运动,协同运动模式逐渐减弱,痉挛减轻,多种运动组合 变得容易。 V. 进一步脱离协调运动模式,分离运动更充分,痉挛继续减少,可较好完 成难度更大的运动组合。 VI.肢体运动主要表现为协调性运动,痉挛消失,可完成每个关节运动,恢 复至接近正常。
(1)常于安静状态下发病。 (2)大多数发病时无明显头痛和呕吐。 (3)发病较缓慢,多逐渐进展或呈阶段性进行,多与脑动 脉粥样硬化有关,也可见于动脉炎、血液病等。
(4)一般发病后1-2d内意识清楚或轻度障碍。
(5)有颈内动脉系统和(或)椎-基底动脉系统症状和体 征。
(6)应作CT或MRI检查。
(7)腰穿脑脊液一般不应含血。
V. 痉挛减弱,基本脱离协同运动,出现分离运动
肘伸展位,前臂中立位,上肢可上举过头 肘伸直时可外展90度 肘伸直肩前屈30-90度时,前臂可旋前旋后 V. 痉挛基本消失,协调运动正常或接近正常;手指指鼻无明显辨距不良,但速度 比健侧慢
手指
I. 弛缓,无随意运动 II.稍出现指的联合屈曲 III.能充分联合屈曲,但不能联合伸展 IV.全部手指能部分随意,小范围的伸展 能侧捏及拇指带动松 V.用手掌抓握,能抓握圆柱状及球形状物,但不熟练 手指能同时伸展达全部范围,但不能单指伸展 VI.能进行各种抓握 全范围的伸展 可进行单个手指活动
Brunnstrom运动功能评定表
I. 上肢
II. 弛缓,无随意运动 III. 开始出现联合反应,但不一定引起关节运动,开始出现协同运动成分,痉挛 出现 IV.痉挛加剧,可随意引起屈肌协同运动(肩伸展过度,外展外旋,肘屈曲,前臂 旋后)和伸肌协同运动(肩内收内旋使伸展,前臂旋前) V. 痉挛开始减弱,出现一些脱离协同运动模式的运动 肩前屈90度,肘伸展 肩后伸,肘屈曲,手能置于腰骶部 肩 0度 肘屈90度时前臂可旋前旋后
协调功能的评定 协调功能是指产生平滑,准确,有控制的运动的能 力(适当的速度,距离,方向,节奏和肌力) 协调运动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下,与特定运 动或动作相关的肌群以一定的时空关系共同体作用, 从而产生平稳,准确,有控制的运动(适当的速度, 距离,方向,节奏和力量)
被动活动(PROM)肌张力分级标准 Ⅰ 轻度:在PROM的后1/4时候,即肌肉处于最 长位置时出现阻力。 Ⅱ 中度:在PROM的1/2是出现阻力。 Ⅲ 重度:在PROM的后1/4即肌肉处于最短位置 时出现阻力。
痉挛的评定 上运动神经元(UMN)损伤后,由于脊髓与脑干反 射亢进而导致的肌张力异常增高状态。​ 经常在脑或脊髓病变后出现​ 属于上运动神经元综合征的运动障碍表现之一​ 是一种因牵张反射兴奋性增高所致的、以速度依赖 性肌肉张力增高为特征的运动障碍,且伴随有腱反 射的亢进( Lance,1980)
脑卒中的功能评定
脑卒中的主要功能障碍: 偏瘫、失语、感觉障碍、认知障碍、心理障碍 脑卒中的功能评定: 运动功能评定、日常生 活能力评定、语言评定、 认知功能评定 、心理评定
脑卒中的功能评定
1.运动功能的评定 肌力的评价运动模式为 标准 - 符合偏瘫恢复过程, 反映偏瘫程度,对康复治疗起指导作用
改良的Ashworth分级标准
0级:正常肌张力 1级:肌张力略微增加 受累部分被动屈伸时在关节活动范 围之末时呈现最小的阻力或出现突然卡住和突然释放 1+级:肌张力轻度增加 在关节活动后50%范围内出现突然 卡住,然后在关节活动范围后50%均呈现最小阻力 2级:肌张力较明显地增加 通过关节活动范围的大部分时, 肌张力均较明显地增加,但受累部分仍能较容易地被移动。 3级:肌张力严重增加 被动活动困难。 4级:僵直 受累部分被动屈伸时呈现僵直状态,不能活动
典型的痉挛模式:
上肢表现为典型的屈肌模式或称屈肌优势 下肢表现为典型的伸肌模式或称伸肌优势 脑血管病偏瘫的痉挛模式 头部:头部旋转,向患侧屈曲使面朝向健侧 上肢:肩胛骨回缩,肩带下降,肩关节内收,内旋,肘 关节屈曲伴前臂旋后某些病例 前臂旋前腕关节屈曲并向尺侧偏斜 手指屈曲,内收 拇指屈曲内收 躯干:向患侧侧屈并后旋 下肢:患侧骨盆旋后,上提 髋关节伸展,内收,内旋 膝关节伸展 足跖屈,内翻 足跖屈曲,内收偶有大趾伸展表现出明显的
关节活动度的评定 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又称 关节活动范围,是指关节的远端向着或离开近端运 动,远端骨所达到的新位置于近端骨之间的夹角 其主要分为主动关节活动度和被动关节活动度

肌张力的评定 肌肉静止松弛状态下的紧张度称为肌张力。肌张力 是维持身体各种姿势以及正常运动的基础,并表现 为多种形式。
1.高血压性脑出血(占80%)“高血压易偏瘫,常量血压保平 安” 2.动脉瘤、血管畸形出血(青年)淀粉样变脑血管病(老年) 3.脑瘤卒中 4.血液病、动脉炎及溶栓抗凝药物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主要是动脉瘤、脑血管畸形或颅内异常血管网症等出血引起。
下肢
I. 弛缓,无随意运动 II.出现联合反应,开始出现协同运动或其成分,能轻微随意运动,痉挛出 现 III.随意引起协同运动或其成分,坐位或立位时髋膝踝可屈曲 IV.开始脱离协同运动模式,出现部分分离运动 坐位,足跟着地,踝能背曲 坐位,足可向后滑动,使屈膝>90度 II.分离运动比较充分 立位,髋伸展位能屈膝 立位,膝伸直,足稍向前踏出,踝能背曲 II.协调运动更充分表现 立位髋能伸展 坐位髋可交替内外旋 踝可内外翻
肌力评定
0 级~~~未触及肌肉的收缩。 1 级~~~可触及肌肉有轻微收缩,但无关节运动。 1+级~~~可触及肌肉有强力收缩,但无关节运动。 2-级~~~解除肢体重力的影响,关节活动到最大范围的50%以上,但不能达到 最大活动范围。 2 级~~~解除肢体重力的影响,关节能活动到最大活动范围。 2+级~~~解除肢体重力的影响,关节能活动到最大活动范围,如抗重力可活动到 最大活动范围的50%以下。 3-级~~~抗肢体本身重力,关节能活动到最大活动范围的50%以上,但不能达 最大活动范围。 3 级~~~抗肢体本身重力,关节能活动到最大活动范围。 3+级~~~抗肢体本身重力,关节能活动到最大活动范围,且在运动终末可对抗轻 微阻力。 4-级~~~能对抗比轻度稍大的阻力活动到最大活动范围。 4 级~~~能对抗中等度阻力活动到最大活动范围。 4+级~~~能对抗比中等稍大的阻力活动到最大活动范围。 5-级~~~能对抗较充分阻力稍小的阻力活动到最大活动范围。 5 级~~~能对抗充分阻力活动到最大活动范围。
脑卒中的 全面康复
一.脑卒中 脑卒中(stroke) 又称脑血管意外(cerebro vascular accident),是一组急性起病的脑血液循 环障碍疾病,以起病急骤,出现局灶性神经功能缺 失为特征。
概述 诊断以及鉴别诊断 康复评定 康复治疗 并发症的康复 预后和社会回归
分类
流行病学
发病率为(100~300)/10万 患病率为(500~740)/10万 死亡率为(50~100)/10万 约占所有疾病死亡人数的10%
存活者致残率约80%,复发率41%
常见病因
血管壁病变 心脏病和血流动力学改变
血液成分和血液流变学改变
其他病因
其病因可是一种,也可是数种
常见预兆
研究发现脑卒中常见预兆依次为: (1)头晕,特别是突然感到眩晕。 (2)肢体麻木,突然感到一侧面部或手脚麻木,有的为舌麻、唇麻。 (3)暂时性吐字不清或讲话不灵。 (4)肢体无力或活动不灵。 (5)与平时不同的头痛。 (6)不明原因突然跌倒或晕倒。 (7)短暂意识丧失或个性和智力的突然变化。 (8)全身明显乏力,肢体软弱无力。 (9)恶心呕吐或血压波动。 (10)整天昏昏欲睡,处于嗜睡状态。 (11)一侧或某一侧肢体不自主地抽动。 (12)双眼突感一时看不清眼前出现的事
2.脑栓塞
(1)多为急骤发病。
(2)多数无前驱症状。 (3)一般意识清楚或有短暂性意识障碍。 (4)有颈动脉系统和(或)椎-基底动脉系统的症状和体 征。 (5)腰穿脑脊液一般不含血,若有红细胞可考虑出血性脑 梗死。 (6)栓子的来源可为心源性或非心源性,也可同时伴有其 他脏器、皮肤、粘膜等栓塞症状。
3.腔隙性脑梗死
(1)发病多由于高血压动脉硬化引起,呈急性或亚急性起 病。 (2)多无意识障碍。
(3)应进行CT或MRI检查,以明确诊断。
(4)临床表现都不严重,较常见的为纯感觉性卒中、纯运 动性轻偏瘫、共济失调性轻偏瘫、构音不全-手笨拙综合 症或感觉运动性卒中等。 (5)腰穿脑脊液无红细胞。
4.无症状性脑梗死
1.缺血性卒中(脑梗死) (Ischemic stroke)
相关主题